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米芾【方圆庵记】

2024-01-10国风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在一次拜会龙井寿圣院方圆庵辩才法师后,写下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不久由米芾书写、陶拯镌刻成了碑文,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方圆庵记】帖。

那一年,米芾才33岁。整幅行书虽不像【蜀素帖】【苕溪诗帖】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感,但楷化明显,腴润秀逸、俊朗潇洒,犹如狮子搏象、骏马斫阵的神韵与气势。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脱胎于【圣教序】,是距离右军最近的作品。

在风格上,通篇777字皆结构严谨、中宫紧缩,法度森严又灵动自然;布局上上与下、左与右之间的距离紧收,视感紧密贴切;造型上疏密有致、粗细相宜,刚柔相济、妙趣横生。点画与结体「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结字美观大方,深得晋人风骨,穿越近千年亦然符合当今中正灵动的审美观。

此时,元章用笔还未臻「八面出锋」之化境,但亦方圆兼备、法度森严,线条含蓄且温润、遒劲有张力。起转行收中,整峻方笔、流畅圆笔、轻松尖笔,随处可见。穿插运用粗重笔画,既彰显厚重之感,又增加了韵律节奏之美。偶有牵丝映带,自然美观、气韵连贯,更显古拙生辣与错落流美、稳重大方与轻盈活波、飘逸妍美与险中求正的对立统一。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天竺辩才法师以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四方风靡,于是晦者明,

窒者通,大小之机,无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其名,乃辞其交游,去其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得

龙井之居以隐焉。南山守一往见之,过龙井泓,登须篁岭,引目周览,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围,淴

然而不蔽翳,四顾若失,莫知其乡,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于云烟仿佛之间,遂造而揖之。法师

引予并席而坐,相见而笑,徐曰:子胡来?予曰:愿有观焉。法师曰:子固观矣,而又将奚观?予笑曰:然。法

师命予入,由照阁经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窥其制,则圆盖而方址。予

谒之曰:「夫释子之寝,或为方丈,或为圆庐,而是庵也,胡为而然哉?」法师曰:「子既得之矣,虽然,试

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浑沦周遍,非方非圆而能成方圆者也,形而下者,或得于方或得于圆,

或兼斯二者而不能无悖者也,大之于天地,近止乎一身,无不然。故天得之则运而无积,地得

之则静而无变,是以天圆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间则手足具二者之形矣。盖宇宙虽大,不离

其内;秋毫虽小,待之成体。故凡有貌象声色者,无巨细无古今,皆不能出于方圆之内也,所以古

先哲王因之也。虽然,此游方之内者也,至于吾佛亦如之,使吾党祝发以圆其顶,怀色以方其袍,

乃欲其烦恼尽而理体圆,定慧修而德相显也,盖溺于理而不达于事、迷于事而不明于理者,

皆不可谓之沙门。先王以制礼乐为衣裳,至于舟车、器械、宫室之为,皆则而象之,故儒者冠圆

冠以知天时,履句屨以知地形,盖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谓之真儒矣,

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无异观者,其真沙门欤!噫,人之处乎覆载之内,陶乎

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与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为是庵也,然则吾直以是为蘧

庐尔。若夫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而规矩一切,则诸法同体而无自位,万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

乎不深之度,而游乎无端之纪,则是庵也为无相之庵,而吾亦将以无所住而住焉。当是时也,子

奚往而观乎?」呜呼,理圆也,语方也,吾当忘言与之,以无所观而观之于是,嗒然隐几。予出以法师

之说授其门弟子,使记焉。元丰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不二作此文成,过予,

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陶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