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孔子研究院「易学与中西哲学」冬季讲习班综述

2023-12-21国风

深耕易学沃土,共谱两创华章

——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2023年「易学与中西哲学」冬季讲习班综述

12月6日至8日,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易学与中西哲学」冬季讲习班顺利举办。此次讲习班由孔子研究院主办、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承办,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召集并主讲。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加活动。

讲习班以「易学与中西哲学」为主题,采用专家讲授、交流对谈、分组讨论、答疑解惑、易学论坛等形式,聚焦国际视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研学交流。

12月6日上午,开班仪式暨开班第一课成功举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山东省泰山学者,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秘书处)交流合作部部长李青、副部长路则权出席活动,孔子研究院人事人才部部长、副研究馆员孟坡主持开班仪式。

温海明教授以【周易明意】专题导读开启讲习班第一课,对虞翻「卦变」理论、马恒君「卦变」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的新「卦变」理论体系进行了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易学相关理论以及【周易明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温海明教授结合【周易明意】的相关内容,从【周易】的原理与基础、【周易】的内在结构、【周易】的卦爻符号系统、【周易】的经与传、明解【周易】的方法、「卦变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人天之意」等角度对【周易】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总源头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集体参观了孔子研究院「大哉孔子」展和山东省文化「两创」成果展,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2月6日下午,温海明教授、曾凡朝教授、路则权研究员与学员们展开交流对谈。

●湖南大学博士生严木远对「卦变」与「意」之间的关联进行提问。

温海明教授从「卦变」理论对理解卦爻辞、卦爻象之对应关系;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提出其【周易明意】一书的特色之处在于以「意」为本的「意本论」或「意哲学」,即以「意」贯通六十四卦整体,对每卦每爻都以「意」为本做了哲学思想的分析和构架。每卦体现「意」中心观念,并以「意」贯通于各爻之中,以此阐发建构六十四卦的性质、方位、互动关系等内容予以了说明。

●复旦大学硕士生李治磊对于选取「意」作为「明意」系列的主题产生疑问。

温海明教授从「创生力(creativity)」到意向创生(intentional creativity)的角度展开对「意」的意识流动和创造过程的解释,强调其对「意」的融贯性理解融汇在对经典诠释过程中,并结合其个人的求学经历,指出「意本论」的方法论强调人作为意向创生的意识流动过程。温教授对【周易】解读采取新的方法论,也就意味者有了新的眼光,并会产生新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潘海璇针对经传分观与以传解经视域下的对「贞」的不同理解入手,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学界两种观点,并在学术探讨过程中应做出何种理解提问。

温海明教授结合「经传关系」,指出如果采取经传互证、经传互观的观点,【周易】体系就「活」了,研究【易经】卦爻辞必须要借助【易传】。【易传】解经的思路看起来复杂,其实一以贯之。【象传】的大象和小象是解经的核心,在读懂卦爻象变化的基础上,继续理解爻在卦中的推移变化产生的卦象变化,可超越卜筮的局限,推演天地之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王东升副研究员结合心理研究教育,将【周易明意】中的意本感通论与对心理学的理解、建构联系起来。

温海明教授结合他本科时期心理学的求学背景,指出要理解大道与卦爻系统、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意」之间的关联,这样可以回溯到先天易学的状态,保持对于先天大道的体悟感。温教授强调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之间有一种「连续性」。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黄书亭教授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提问如何看待曾仕强和傅佩荣的相关视频与书籍。

温海明教授表示,傅佩荣和曾仕强两位先生都为易学传播作出过重要贡献。研习经典其实更是一种文化内在的灌注与情怀的理解,对于经典的研读与文化传播的相关意图当有所区分,当然不能否认借助于视频等媒介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会有帮助。

●湖南大学博士生张夏彤对先天图、后天图进行提问。后天图的出处很明确出自【易传】,但先天图可能来源于陈抟或者邵雍,而如果「先天八卦」没有确定来源的话,那么又如何作为一种确定的表达?后天返先天这一说法又如何说得通?

温海明教授对于这一问题从先天与后天、卦与卦背后的关联,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内在关联入手,作了相关分析与讲解。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郭俊实问为什么易学用八种模型,五行选取五种状态?

温海明教授强调对于数字的理解要回到河图和洛书上来,「数」与「意」相关,用整体的「意」去理解世界,卦的展开是天道的显现,如何透过后天的场域体悟先天大道的状态,是理解【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关键。。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万顶对「境」与「时」关系应做何种理解展开思考?

温海明教授指出,意「境」对应的是「坤卦」,意境为心意发动的基础,即「境」是「意」发动的基础,是在反身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阴阳两种力量之间的互动是「生生」状态的体现。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生郝梦起问【周易明意】中的提到的「后天返先天」与「智的直觉」如何关联?

温海明教授强调,中国哲学与西方系统宗教感不一样,西方宗教感有一个超越的人格神,存在对人格神的体认和认证,但【周易】不能作为系统宗教来理解。【周易】系统里没有外在的人格神,所以后天返先天的思想不是返回一个外在的上帝那样的人格神。

●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生王逸轩对宗教性和哲学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思考。在传教的过程中一切是被给予的,是一种确定的教仪,在其中是没有个体「生命」即主体性、「生生」的体现,而【周易】所体现的个人实践参与过程实际上是宗教的相关仪式中体现不出来的。

温海明教授认为,如果生命中一切都是被注定的,外在的人格神并不能给我以「生机」,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道」的过程当中的切实的意识体验,这个过程是哲学的工作。温教授强调【周易】不需要外在的人格神的设定,人需要培养生命大道有所感应,从而自觉地参与到道当中。

12月6日晚上,青年易学论坛由路则权研究员主持召开,10位学员汇报了各自的易学论文相关内容,温海明教授和曾凡朝教授作点评。

12月7日上午,温海明教授作专题讲解。他强调,读【易】要有通透感的体验,并将其运用到【周易明意】的核心观念「卦变」理论中,结合【周易】的卦爻符号系统内容如太极、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五行、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六十四卦次序、八宫卦及其当时写书、个人经历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并提出明解【周易】的方法:(1)抛弃「象数与义理分开的谬误」;(2)抛弃「经传分开的谬误」;(3)抛弃「离象释义的谬误」;(4)抛弃「否定卦变的谬误」。着重讲解了「卦变是解读卦爻辞的总纲」。卦变说生动地诠释了阴阳变易流行的宇宙图景;【系辞】中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说明刚爻与柔爻在卦中推移摩荡,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在宇宙间变化的真实体现。以此为基础,温老师点明其【周易明意】的哲学——人天之意哲学构建的十大特色,即人天之意的宗教感、意本形上学、意本创生论、意本认识论、意本相容论、意本感通论、意本心通物论、意本伦理学、意本动机论、意本政治哲学。

12月7日下午,讲习班开展分三组开展讨论活动,学员们围绕【周易明意】进行探讨,内容集中在:如何了解「感通」的生命经验、中西哲学中的「道德动力」问题、如何展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卦变」理论在理解「象」—「意」之间联系等。现场讨论氛围浓厚,学员们踊跃发言,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当晚,学员们在青年易学论坛继续深入研讨。

12月8日,温海明教授结合无妄卦、蒙卦、师卦、比卦、小畜卦、大有卦等卦的卦变问题,具体地对【周易明意】构建「人天之意」哲学体系和「卦变」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专题讲座结束后,讲习班举行了结业仪式。

经历三天的研修学习,师生共读【周易明意】,对其中的「卦变」体系和「人天之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思想交锋中,学员们对新时代多元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易学思想的研究和创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来源:孔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