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惊艳!唐玄宗李隆基的四首七绝,杨贵妃与梅妃谁更令人怀念?

2024-08-20国风

丹霄驿诗刻 盛唐 · 李隆基

驿前南面架危桥,久欲登临畏路遥。

今日偶然寻得到,直从平地上丹霄。

首句「驿前南面架危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核心场景——驿站前的一座高桥。这里的「危桥」不仅指桥的高度,也暗示了登临的难度和可能带来的危险。

第二句「久欲登临畏路遥」,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想要登临这座高桥,但因为畏惧路途遥远和艰难而一直未能如愿的心情。

第三句「今日偶然寻得到」,描述了诗人偶然间找到了登临高桥的机会,这里的「偶然」也带有一种惊喜和意外的意味。

最后一句「直从平地上丹霄」,则形容诗人一旦决定登临,便直接从平地起步,仿佛一步登天,直达云霄。这里的「丹霄」象征着高远和理想的目标,而「直从平地上」则强调了从平凡到非凡的跨越。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高桥的畏惧与最终登临的喜悦,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诗中的「偶然」也提醒我们,有时候机会的到来是出乎意料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准备,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幸蜀回居南内梦中见妃子于蓬山太真院作诗遗之使焚于马嵬山下 盛唐 · 李隆基

风急云惊雨不成,觉来仙梦甚分明。

当时苦恨银屏影,遮隔仙姬秪听声。

首句「风急云惊雨不成」:以自然景象的突变来暗喻内心情感的激荡。风急云惊,预示着一种不安与动荡,而「雨不成」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无法言说的悲痛与遗憾,如同即将落下的雨却被风吹散,无法成形。

次句「觉来仙梦甚分明」:直接点出这是一场梦,但梦中的情景却异常清晰,仿佛真实发生过一般。这里的「仙梦」既指梦中见到的杨贵妃如仙女般美丽,也暗含了杨贵妃已逝、成仙的传说。

三、四句「当时苦恨银屏影,遮隔仙姬秪听声」:这两句回忆了当年与杨贵妃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遗憾与痛苦。「银屏影」指的是屏风上的影子,诗人当时因种种原因(可能是宫廷礼仪、权力斗争等)无法与杨贵妃亲密无间,只能隔着屏风听她的声音,这种无奈与苦恨至今难以忘怀。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思。风急云惊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相呼应,仙梦与现实的对比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残酷无情的无奈。

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盛唐 · 李隆基

澄潭皎镜石崔巍,万壑千岩暗绿苔。

林亭自有幽贞趣,况复秋深爽气来。

首句「澄潭皎镜石崔巍」:这一句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清澈见底的潭水如镜般映照四周,而潭边或潭中矗立着高大雄伟的石头的景象。「澄潭」形容潭水清澈透明,「皎镜」则进一步强调其如镜般的光洁与反射能力,使得周围景物得以清晰呈现。「石崔巍」则是对石头的生动描绘,既展现了其形态上的高大雄伟,也暗含了山池的坚固与稳定。

次句「万壑千岩暗绿苔」:这一句将视角从潭水与石头扩展到整个山峦之间。「万壑千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势的复杂多变与险峻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暗绿苔」则点出了山间植被覆盖的茂密与生态的多样性,同时也为这幅壮丽的山川画卷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与生机。

三句「林亭自有幽贞趣」:这一句将笔触转向山池周围的林亭建筑。「林亭」指的是建在树林之中的亭台楼阁,它们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致。「幽贞趣」则是对这种景致所蕴含的内在品质的概括,既包含了幽静、深邃之美,也体现了坚贞、高洁之趣。这种品质使得林亭成为了诗人心灵寄托的所在。

末句「况复秋深爽气来」:这一句以秋天的到来作为结尾,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秋深」不仅指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迭,更暗示了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与丰富。「爽气来」则是对秋天特有气候的描绘,即空气变得清新凉爽、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爽气与前面的幽静景致相结合,使得整个山池更加令人向往与陶醉。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哥山池的清澈潭水、雄伟石头、茂密山林以及幽静林亭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幽静高雅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还寄托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纯净的理想。同时,秋天的到来也为这个意境增添了一抹清新与凉爽的气息,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与感人。

题梅妃画真 盛唐 · 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梅妃,即江采苹,是唐玄宗的一位妃子,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称。然而,在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之后,梅妃逐渐失宠,被冷落至长门宫。「安史之乱」时,梅妃不幸被乱军所杀,死后葬于池东梅株旁。玄宗在战乱平息后,多次寻找梅妃的下落未果,最终在一次梦中得知梅妃的葬身之地,并找到其尸骨。此后,有人呈上梅妃的写真画像给玄宗,玄宗睹像思人,悲痛之下在画上题写了这首诗。

首句「忆昔娇妃在紫宸」:诗人回忆往昔,梅妃曾在紫宸殿(唐朝宫殿名)中陪伴自己。紫宸殿作为皇宫中的重要场所,象征着梅妃曾经的尊贵与得宠。

次句「铅华不御得天真」:「铅华」指粉脂等化妆品,这里代指装饰或伪装。「不御」即不使用、不装饰。这句诗描绘了梅妃不施粉黛、保持天真自然之美的形象,突出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

三句「霜绡虽似当时态」:「霜绡」指白色的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梅妃的画像或写真。这句诗说虽然画像上的梅妃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姿态和容貌,但已无法再现她生前的神韵和情感。

末句「争奈娇波不顾人」:「争奈」即怎奈、无奈。「娇波」指美丽的眼神或情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画像时的无奈与悲伤:尽管画像栩栩如生,但画中人的眼神却不再顾盼自己,仿佛已彻底遗忘了昔日的恩宠与情爱。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梅妃与杨贵妃同为唐玄宗的宠妃,但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梅妃因杨贵妃的得宠而失宠,最终下落不明;而杨贵妃则在安史之乱中被赐死马嵬坡。这两位宠妃的故事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