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艺术家巴赫里:旧物给人很缓慢的感觉,像是来自旧时光

2024-01-05国风

在陈旧的、磨损的,甚至带有污渍的二手衣物创作的作品面前,有些人哈哈大笑,有些人黯然神伤,孩子们看到小小的衣服会觉得有趣……这些反应都是挪威艺术家卡里?安妮?赫勒伯格?巴赫里(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所期待的——观者与作品产生了某种情感上的连接,不论是喜是悲,或者连她都不曾预料到的情绪。巴赫里收集着带有人与时间共同经历、沉积下来的旧织布,手工缝制出她对限制、期望、秩序、孤立等社会议题的反思与探讨。这些她持续关注的母题,早已跨越了挪威,在世界不同的城市与村庄里被经历着、体验着和困惑着。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General people, 2013, Dimension variable (p8cm), Left over textiles sawn to different types of shirts jackets

「蜕变四重奏」

「蜕变四重奏」四人群展展览现场,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巴赫里的作品在2023年12月9日Bluerider ART 上海·外滩推出「蜕变四重奏」(Quartet)四人群展中呈现,另外还有德国艺术家卡萝·杰斯特(Caro Jost)和菲利普·唐纳德·戈贝尔 (Philipp Donald G?bel)、西班牙艺术家贝纳特·奥拉贝里亚(Be?at Olaberria)的代表性作品。这四位Bluerider ART 代理的中生代艺术家以「街道抽象」、「破坏抽象」、「即兴抽象」、「织线抽象」等抽象艺术观念与实践形式,探讨时间、空间、现成物的「蜕变」。

代表「织线抽象」的巴赫里展出的作品包括大型集合装置【服饰袋】(Garment Bags)、Circus (2017) 、General people(2013)、Every Day(2017-2021)等等作品。【服饰袋】由80件旧衣架衣袋组合,每一件经由手工处理,朝着一个方向整齐排列,像被抛弃、有瑕疵、腐朽的、不完美的个体被规训为集体的一份子。Circus 是艺术家记忆中父亲的工作服,一件小丑装。小丑在人前人后有着巨大的情绪反差,只是一件小丑装,也足以让观者感知到那种情绪的共鸣。General people 塑造了看似可爱的小衣服造型,不同类型的衬衫与外套的组合,却是沉重的社会集体意识的心理投射。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Garment bags, 2016, Dimension variable, 80 small torso-like Textile objects stuffed, stained by coffee...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 Circus,2017,37x40x30cm,Small garment , circustent

但如果再仔细一点,你会看到一些小小的、意外的细节,例如某些作品的口袋里会放着一段文字,也可能是歌词。艺术家从小喜欢玩宝藏游戏,「我在作品里藏起一些文字让观众了解这件作品在讲述什么,或者有时候文字意思是相反的。有时是为了好玩,我喜欢让观者的观看变成一种寻宝的过程。我经常在慈善商店、二手商店或者跳蚤市场里找寻作品媒材,也像在寻宝,我喜欢发现细节。如果有人跟我一样的话,我希望他们因为一些发现而觉得有趣。」

旧衣物感觉很缓慢,像来自旧时光

二十世纪的织品艺术(Textile Art)蓬勃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艺术家运用纤维的韧性及织物连结身体的亲密感,表现自身的立场,并与传统的编织工艺做出区隔。织品艺术常常被认为是女性化的,因为媒材与服装和针线活密切关联。但巴赫里的作品却能让男性更有共感。「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能因为我使用了许多来自军用品的二手衣服,成年男性更能感到认同。我也尝试让我的作品不那么女性化,因为我觉得这种阳刚感觉更加沉重,也许他们从中获得了某种联结。」织物成为一种思考模式,作品不再仅限于柔和的线条和光滑的表面,而是质朴、反审美的表现方式。

巴赫里喜欢有污渍的、带痕迹的旧衣物,因为「不是凡事都需要光鲜亮丽或是世俗认定的美。我使用痕迹作为象征符号来代表衣服底下的人。」

Kari Anne Helleberg Bahri,Lag,2013,Ca 25x62(each)x130cm,12【cocoonlike】textile objects on hangers, made from Patches, rags, zippers etc.

2019年巴赫里曾经在几个疗养机构办过巡回展览,她很庆幸当时能有机会和许多身处不同困境的人对话,这些人常常有情绪困扰甚至精神疾病。当时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庆幸,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谈论自己所看到的事情、经历的状态。这都是巴赫里关注的议题,她尝试把这些都放进了作品中。收集来的布料重新创作成织品艺术,明亮、轻盈的布料于粗糙织物缝制在一起,布料上的补丁和缝线成为生命中的痕迹,是关于个体的经历在社会模式的大结构下所能体现出的恐惧、不安、担心、孤立。

「从2021年我开始在作品里加入更多手缝的元素,也开始加入一些关于我自己的东西,像是去追溯的感觉,这是我去了解历史的方式。我很喜欢这种媒材,也喜欢布料上的气味,我从不使用人造纤维,更喜欢天然的棉麻丝的材质。你不会在我的作品看到太多全新的布料,我不太喜欢新布料,因为旧物给我一种缓慢的感觉,像是来自旧时光。」

自然而然成为艺术家

巴赫里童年时家境不富裕,做裁缝师的母亲常用旧布料做设计,使其焕发新生,这影响了巴赫里对于织品的兴趣。她后来申请了挪威奥斯陆国家艺术学院,学习服装设计专业,但最终却成为一名艺术家。巴赫里不确定是否真有下定决心做艺术家的过程,好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虽然我决定了服装及戏服的设计方向,但同时发现很多事情我没有决定权,无法决定我要做什幺,也不了解我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的本质,于是我不再设计时装,也许可以转而设计戏服,因为我喜欢戏剧性的服装细节,但最终发现我不适合时装设计也不适合剧场。因为我希望自己是自由的,有更多的空间,而不是为已经写好的剧本去设计服装。另外,我喜欢一个人工作,这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思绪在单独作业时比较清晰。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然而时尚产业或者剧场是需要团队工作的,我却很享受独自坐在工作室的感觉。」

「蜕变四重奏」四人群展展览现场,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过去的经历与体验塑造了现在的巴赫里,「她运用衣服和布料作为沟通的语言,解放它们包装身体的功能。」即便身处挪威这个自由的国家,巴赫里仍然感觉自己「被困住」了。「自由」本身是空洞的,它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体验构成,人们给予彼此的限制、给予对方的高期待、一些潜在的规则,例如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结婚生子等,都成为「自由」的对立面。每个人都经历过,巴赫里也不例外。她难以停止思考与发问,这些母题成为她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组成,成为她持续创作的关键词。「也许有一天我真的感觉非常自由了,就会停止这样的创作。」

「在巴赫里的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一个人在各种情况下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思考身份、存在、找到自己的定位、不确定性、压力和混乱,同时也有乐观、幽默及归属感。展场内展现的并非有趣的事物,巴赫里宁可强调那些疲惫、悲喜交织的日常,她的作品视觉化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组成,是非常真实且私人的,根据她所聚焦的情绪状态,创作出服装般的形态或材质。」(Marte Danielsen J?lbo,艺术策展人、作家及编辑)

「蜕变四重奏」四人群展展览现场,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蜕变四重奏」四人群展

展期: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17日

地点: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上海黄浦区四川中路 133 号

(文章来源于艺术商业)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