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贵州女孩苦练水上漂18年,靠一根竹子渡江,中国人会轻功瞒不住了

2024-07-09文化

«——【·前言·】——»

水波荡漾的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孩身着层层舞衣,挽着精致的发髻,脚下踩着一根细长的竹竿,如凌波仙子般翩然起舞。

这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贵州赤水河流域的真实画面。这项名为「独竹漂」的传统技艺,通过25岁的杨柳之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杨柳的表演视频在网络上引起轰动,获得了上千万次的点赞,甚至在海外也广受关注

外国网友纷纷发出疑问:难道中国人真的会轻功?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轻功「独竹漂」·】——»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是一项源自黔北的民间绝技,表演者需在一根直径约15厘米、长达8米的楠竹上保持平衡,同时用一根较小的竹竿作桨划水前行。

这项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追赶河道中散落的木材而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交通方式和体育表演项目。

独竹漂的技艺精妙绝伦,是高手们能在竹上完成各种惊险动作,如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他们的身体控制力和平衡感令人叹为观止。

这项技艺不仅是一种运动,更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居民经常使用独竹漂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往返于村庄和集市之间。 在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也曾借助独竹渡河,可见其在特殊时期的实用价值。

随着时代变迁,独竹漂逐渐从生活必需品转变为一项引人注目的民间体育活动。

它成为了竹乡小伙子们展示勇气和技艺的舞台,也是姑娘们钦佩男子汉的标志。每年端午节,独竹漂表演与龙舟赛并列,成为当地的传统盛事。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独竹漂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苦练18年,终成「水上漂」·】——»

不过,在贵州赤水河流域,这一独特的民间绝技却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项源自先民渡河智慧的技艺,如今在95后少女杨柳的手中正绽放出不一样的美感。

杨柳的独竹漂之路始于童年,在她7岁那年,年过五旬的奶奶开始学习独竹漂,并经常在江边练习,用以锻炼身体。

受奶奶的影响,杨柳对这项神奇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奶奶的引导下,年幼的杨柳迈出了学习独竹漂的第一步。

然而,独竹漂的学习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为了找准平衡点,杨柳曾经历过上千次落水的痛苦。

她的身上经常布满青紫的伤痕,这些都是磕在竹竿上留下的印记,尽管如此,杨柳从未放弃,无论寒暑,江边总能看到她瘦小的身影,坚持不懈地练习着。

杨柳解释道,独竹漂的精髓在于平衡的艺术,你站在细长的竹竿上,你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一种近乎‘如履平地’的自如状态。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她每天都要进行长达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而当站在竹竿上时,杨柳又必须全神贯注地协调全身肌肉,双腿不断调整以保持平衡,同时手臂有力地划动竹竿前进,这种高度协调的动作让她每次表演都如同完成一场马拉松。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回报,经过三年的日复一日苦练,10岁的杨柳不仅掌握了独竹漂的基本技巧,更深深爱上了这项独特的水上技艺,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那一刻,当我终于能够稳稳地站在竹筒上,成功地划出一段距离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瞬间充满全身。那种掌控感、自由感,让我完全沉浸其中,不愿停下。」

杨柳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回忆起初次成功驾驭独竹漂的情景时,她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

那种成就感,那种突破自我限制的喜悦,就像一剂强心剂,不断激励着我向前探索,挑战更高难度的技艺。

«——【·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然而简单的独竹漂,并没有什么能有吸引人驻足观看的能力,随着技艺的日益精进,杨柳开始思考如何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自幼怀揣舞蹈梦想的她,灵光一现之下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舞蹈功底与独竹漂这门传统技艺融为一体?

她相信,在摇曳的竹竿上演绎优美的舞姿,不仅能展现独竹漂的独特魅力,更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这项民间绝技重新焕发生机。

这个创意得到了奶奶的鼓励,于是,杨柳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她从最基本的后抬腿动作开始练习,逐渐将角度从30度增加到60度,最后达到90度。

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在水上完成却并非易事,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完成,这对她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杨柳并不是轻易言弃的人,经过约三个月的刻苦训练,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幅度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大。

在克服了动作难题以后,杨柳又面临着服装的挑战。为了呈现更加优美的舞姿,她需要穿着古典舞或民族舞的服装和舞蹈鞋来在水上表演。

然而,这些鞋子大多都是不防水的,一旦沾水就会报废,别说支撑跳完整支舞了,就连最基本的动作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杨柳想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最终经过反复试验,她想出了用气球套在脚上的创新方法,成功解决了防水问题。

2009年夏天,杨柳在长沙一所游乐园迎来了自己的首次正式演出,当她听到观众的赞叹声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这次成功的演出坚定了她继续创新的决心,她相信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能为独竹漂增添更多魅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杨柳将独竹漂与舞蹈、传统服饰、戏曲元素等融合,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

她的努力不仅让这项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传承发展独竹漂·】——»

2019年底,杨柳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表演。她身着艳丽的汉服,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画面,让无数网友惊叹不已。

杨柳的独竹漂表演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内网友惊叹于她的优雅身姿,亲切地称她为「碧波仙子」;

海外观众也被这项独特技艺深深吸引,纷纷好奇询问:「这是什么神奇的中国功夫?」短短18个月,杨柳便在抖音平台上吸引了82万忠实粉丝。

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独竹漂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跃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这项传统技艺。

作为独竹漂的传承人,杨柳深感责任重大。她说:「即使在遵义,会独竹漂的人还是很少。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甚至学习独竹漂。」

除了在网上分享视频,杨柳还积极参与各地的现场表演,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推广这项技艺。

然而,独竹漂的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她坦诚地表示,坚持和发展独竹漂这项技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除此之外,还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比如寻找合适的训练场地、采购高质量的竹筒,以及筹集必要的资金等,这些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然而,挑战不仅来自外部条件还有家人的不理解,长期在水中进行高强度训练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潜在的健康隐患曾引发了她家人的强烈担忧和反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杨柳仍然坚持不懈。她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独竹漂的学习和创新中来。

我的愿景是将独竹漂带入景区,打造一场融入自然环境的实景演出。这不仅能为游客呈现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更能让这项传统技艺在现代旅游业中焕发新生,杨柳这样说。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我们急需更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传承和创新这项技艺。

同时,也期待各大景区能够认识到独竹漂的文化价值和商业潜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合作。只有通过这种跨界合作,我们才能真正让独竹漂这颗文化瑰宝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对杨柳而言,独竹漂早已融入她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她坚定地表示,选择‘漂’的人生,不仅是我的个人追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让独竹漂「漂」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梦想,也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结语·】——»

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和善用现代传播平台,年轻一代正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独竹漂的发展之路,也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平衡的缩影。

展望未来,独竹漂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本质的同时实现创新,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如何在商业化过程中保护文化本真,这些都是杨柳和其他传承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有像杨柳这样充满热情和创意的年轻人在努力,中国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资料:

1、惊艳!独竹漂传承人修炼17年 人民资讯 2021年5月28日

2、这位24岁的贵州女孩,梦想将非遗绝技推向世界 新华社移动端 2021年3月6日发布

3、凭一根竹子就能畅游江河?95后女孩「独竹漂」功夫了得 海外网 2021年6月9日发布

4、静水人独立 竹上舞人生(新国潮) 人民网 2021年8月23日发布

5、一竹载轻裳 起舞云水间(讲好中国故事) 光明网 2021年11月29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