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鉴赏

2024-02-27文化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秋】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子路:仲由,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孔子器重。周敬王四十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孔悝,被杀死,砍成肉泥。

曾皙:名点,宗圣曾子的父亲,字子皙,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的齐军,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孔子归鲁。他还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孔门弟子,曾为孔子出使于齐国。

侍坐:陪侍长者闲坐。表现了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莫春」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暂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子路等三人谈出积极从政的思想后,曾皙却说出与从政不相干的答话,很使孔子失望。这三种解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较为合理。在舞雩台上吹风,思念苍生;归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这也是孔子追求的礼乐社会的图景。

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怀有政治抱负又内心苦闷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做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苦闷。

小结全文,颇多感慨,有诗为证:

门中弟子坐陪侍,愤启悱发各言志。夫子与点为之小,诗书礼乐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