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道德经】第七十章:以「被褐怀玉」讲述如何做到修身养性

2024-03-28文化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可是天下却没有人懂得我的话,没有人照着去实行。

说话是有宗旨的,做事是有根据的。可正是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

懂得我的人很少,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所以有道的人总是外表穿着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美玉。

解析:

本章主要讲述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即使在人们不理解、很少有人认可的情况下坚持道家思想、提高自己的个人修为。

老子认为他讲述的德,是很容易让人听明白的,做起来也是很容易的。而天下人很少有人去学习,更没有人能有完全按照道家思想来做,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年代,各路诸侯的欲望太大,都想着如何占有、如何扩张,战争不断,大国想着如何扩张自己的领地、小国想着如何自保,而这一切是老子所反对的。老子希望各国之间没有纷争,百姓安居乐业,呈现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而这一切在诸侯们的心里就很难实现了。在当时技术非常落后的年代,贵族们想着如何炫富,这样征收的赋税就不断加重。要让统治者不这样做,就要使全部诸侯国都来按照道家思想来做,如果有一家不这样做,他就会去侵扰别的国家,对方就不得不采取防御战争;这样各诸侯之间的做法就会改变、和平的氛围就会被打破;而诸侯们不仅对土地的占有欲强烈,同时对个人消费的欲望也很强,横征暴敛是常有的事情,并且当时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诸侯国在招募不同观点的客卿,想法来提高自己的国力以达到可以占有别国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们对道家思想的坚持有多久?可想而知,话容易懂,但完全做到的很少。

【道德经】是中国古老传统思想的汇总,是从很古老的时候开始形成并一步一步流传下来的。所以,在老子看来这些传统思想是有根据的,是中国千年的文明。这些千年文明也同时根深于老子的心中,他本人会完全按照这种思想来行事,这些思想成为了他心中的主旨。

而其他人怎么样?其他人讲的是百家争鸣,法家、墨家等各家改良派粉墨登场,不断展示自己在某些地方的成功,以引导大众、尤其是贵族的思想。这样贵族们参杂了各种思想,道家思想就不完全被诸侯国运用,他们也就不能完全理解老子的思想了。

虽然道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主流思想,但因为诸侯之间的争霸,产生了许多的改良派思想,以应对当时的情况,并且这些改良派思想确实在某些范围内起到了一些作用。这样,如何将道家思想按照其本来的理念继续推广下去是当时道家面对的问题。西方秦国法家思想的成功、北方赵国的胡服骑射、东部鲁国的儒家思想等等无不在影响着道家思想的传播。当诸侯们面对外来的入侵,大多采用服救急药的方法,能让自己强大的速度越快越好,而道家思想哪里是救急药?道家思想需要的是长期的坚守和学习。所以,耐心不足的诸侯和贵族们则包容各种门派在他的国家的存在,出现了养门客的事情,而这些门客则是各具特点,以小巧的伎俩展示着所取得的成就。这些都无不在影响着道家思想的全面推广,面对这种情况,老子也开始叹息,这些学者、贵族怎么不理解道家思想呢。

这样了解道家思想的人就相对减少,效法道家思想来进行治理国家的贵族们就显得难能可贵了。要运用道家思想进行治理国家,必须要了解道家的精髓,从自身首先要做到「无为而治」,需要提高自身的修为,达到清心寡欲,这些对于当时的贵族们来说是多么的难啊。谁不想彰显自己、谁不想占有更多的财富,可偏偏道家是不提倡的。让这些贵族们放弃自己的所得,将自己降为平民的阶层来生活,这显然是一件难事。

而面对强国的入侵,自己即使坚持道家思想,而对方则不这样做,自己依附的大国时刻想吞并自己,交好的友谊国家随时可能变成自己的强敌。从人性来讲,这些诸侯国哪一个是清心寡欲、安于关心民众的呢?

所以,作为圣人,甘于持守道家思想者只能将道家思想这块美玉揣在胸中,外在穿着粗布衣服显得平凡。即用自己内心的坚持来表明道家思想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老子坚持的清静无为之道,能够彻底明白的很少、做到的更少,在当时的乱世中,老子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流露出了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