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邱仙萍
又一轮月饼大战开始了。南方北方,东边西边,很多听都没有听过的奇葩月饼,彻底颠覆了大家对月饼的想象。螺蛳粉五仁月饼、皮蛋蜜豆月饼、泡菜大蒜月饼、腐乳火腿月饼、辣椒巧克力月饼、麻辣小龙虾月饼等等,真是一场百团大战啊。也不知道宫中嫦娥怎么想的,口味这么重的月饼,会不会让广寒宫烟熏火燎的。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月饼最好吃么?刚从烤箱里出炉的月饼,那味道,真是好吃的不得了。我曾经一口气吃了四五个,吃得肚子滚圆,回味至今。
那时候我还在县城面粉厂打包,一个小时拎三千斤面粉,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忽一日,厂长让我们女同胞到隔壁食品厂去帮忙,包中秋月饼。这可是好差事,大家欢天喜地的去了。做的是筒状月饼,红纸包的,口味有芝麻、豆沙、椒盐什么的。当时食品厂属于面粉厂管,都是国营企业,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做月饼的面粉,直接从厂里拉过去,用的自然是上好的。老师傅手工揉的面团,馅料放得很足,包好后的月饼,一个个嵌入木头做的模子里。模底有不同花纹,兰花啊莲花啊福字啊什么的,握着手柄,「啪」的在案板上一磕,一个胖墩墩、圆溜溜的月饼就囫囵出来了。
月饼厂的负责人是个憨憨的中年暖男,一群女同胞嘻嘻哈哈和他打趣。看我年龄小,就让我干最轻松的活,给送进烤箱的月饼上油。我端着个油碗,用一把毛刷子,给每个月饼刷一下,像是给乌龟点眼睛一样。手上在刷油,眼睛和鼻子不听指挥,总往烤箱那里瞅。月饼一出炉,热腾腾,软乎乎,甜糯糯,猴急猴急放一个到嘴里,嘴唇差点烫出个泡。大家乐不可支,让我慢点吃,别噎着了。这里月饼管吃,但不能带回去。
据传,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太师饼」,是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个圆形饼叫「胡饼」。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庆祝丰收,下令制作一种圆形糕点送给大臣和百姓,叫做「月团」,意为「圆月团聚」,后来就成为现在的月饼。不过,唐朝在诗中习惯称「八月十五」,而不称「中秋」。一直到宋朝,中秋已然成为一个大节日。【梦粱录】有写:「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当天夜市通宵营业,店铺当日都卖新酒,大家抢着开怀大饮。
杭州喜欢吃榨菜月饼,这个咸甜之争,自古就有。南宋杭州的饼类品种多达数十种,著名的有菊花饼、月饼、开炉饼、肉油饼、甘露饼、韭饼、炊饼、烧饼、枣箍荷叶饼、油酥饼、糖榧饼、薄脆饼、玉延饼、辣菜饼、芙蓉饼、鱼虾饼、通神饼、神仙饼等等,以咸味饼为多。
还有椒盐月饼,【吴氏中馈录】等书写了制作方法:「白糖一斤四两,清油一斤四两,水两碗,白面五斤,加酥油、椒盐、水少许。搜和成剂,擀薄如酒串(盛酒壶)口大,上用去皮芝麻撒匀,入炉烧(烤)熟,食之香脆。」这种芝麻饼,也是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中秋家人团聚,喝酒吃饼赏月吟诗。说到写中秋的诗词,当推大文豪苏东坡。苏轼在中秋节写过不少诗词,几乎映衬了他一生的宠辱不惊和悲喜交加。最出名的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为官。中秋佳节倍思亲,苏轼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了,皓月当空,苏轼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苏轼是从杭州结束通判后,去往密州的。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被朝廷外放至杭州时,适逢七月,暴雨如注,一连下了半个月,钱塘江和湖水漫过堤坝,洪水肆虐。苏轼在杭州各县四处奔波,指挥救灾。他一边组织民工疏浚河道,一边调遣官员开仓赈灾。洪水退去后,他忍着病痛,又号召官员百姓修筑钱塘大堤,开凿城内水井沟渠,解决了杭州城千年水患的难题。第二年的中秋,苏东坡在杭州写下了【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五】: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沦为一名不入流小吏。有一次,他随友前往城外的清泉寺游玩。看着寺中自东向西流的溪水,感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在黄州,苏轼过得非常艰苦,每天用钱不敢超过一百五十个铜钱,还发明了「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吃法。意思是先饿自己,等饿得实在受不了,再来吃那些粗劣的饭菜,那滋味,和国宴上的猩唇、驼峰、鲍鱼、燕窝什么的,一样好吃。1082年中秋,苏东坡在黄州写下了【念奴娇·中秋】:凭高眺元,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在偏远的惠州,苏东坡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荒蛮的儋州,因为当地缺少粮食,苏轼四处搜寻野菜充饥。途中,意外发现生蚝遍布海边,却因为又腥又苦,没人以此为食。他就试着将生蚝连壳放在火堆上烤,随后撒上佐料,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一群人围坐在火堆旁,吃得不亦乐乎。后来在家书中,苏轼幽默地写到:「无令朝中士大夫知,恐争某南徙,以分此味。」千万不要把我烤生蚝的事说出去啊,不然那些官员都该抢着来海南,分走我的美味。
我有个表哥,家里日子过得很清苦。因为二叔家成分不好,这个成分就像天狗一样,硬生生把他们家头顶的圆月,啃掉了一大块,变成了一片片乌云。从二叔爷爷开始,一直到表哥这一代。表哥差点没法念高中,幸亏,他的成绩都是全校第一,才争取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一年中秋节,他和两个弟弟很想吃月饼,但是没有钱买。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母亲实在拗不过孩子们巴巴的眼神,就给了二毛钱,三兄弟欢天喜地到小店里买了三个月饼。兄弟三人坐在家门口院子里,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明晃晃的,低头咬一口手上的月饼,甜蜜蜜的,幸福极了。
最好吃的月饼,就是记忆中的月饼,犹如可望不可及的思念,犹如广寒宫的水中月、镜中花。山岗上挂着一轮明月,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那样的情如手足,那样的亲密无间。微风吹过,带来田野上稻谷和青草的芳香。
那岁月有甜有苦,高峰处有风,低谷时有光。苏东坡把最苦的人生,喝出了甜美的滋味。熬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那些让你过不去的艰难和经历,最终都是秋天的收获。就如东坡先生写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