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戴望舒:白月光伤他最深,满腹才情敌不过物质,三段感情均失败

2024-04-09文化

「撑着油纸伞……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雨巷】可以说和徐志摩【再别康桥】是流传最广的两首现代诗,而就如同徐志摩没能打动林徽因的心,【雨巷】的作者戴望舒也没能打动「丁香姑娘」的心,从炽热到冷寂,他用了8年的时间。

戴望舒

痴恋好友妹妹,情诗错投杂志社

戴望舒心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名叫 施绛年 ,是戴望舒好友施蛰存的大妹。

因为志趣相投,戴望舒在学生时代就和施蛰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到两人毕业后也经常三五好友坐而论道,讨论文学的话题,当时的戴望舒创办过文学刊物,发表过多首现代诗,以诗人的身份小有名气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凡是诗人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缪斯,可戴望舒却一直没能寻到这样的一位女神,除了缘分未到,这也与戴望舒的外表不无关系。

年少时的戴望舒生过天花,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他虽然比大部分幸运挺了过来,但不幸的是留下了一脸的痘印不甚雅观,身边的朋友没少拿这事和他开玩笑。

戴望舒常以男子汉不应以外貌来评价进行自我安慰,但诗人天性敏感,他不可能不为此感伤,所以即便遇到心仪的姑娘,也只好把这份爱藏在心底。

施绛年

直到施绛年的出现。

戴望舒遇到施绛年时23岁,施绛年则年方十八,不知在戴望舒看到施绛年时是否真的闻到了丁香花香,但他的心却是就这么被勾走了。

鲜与女性打交道的戴望舒不敢当面表达自己的爱慕,于是他把这份炽热的感情,都写进了诗中。

【我底记忆】是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戴望舒在书的扉页中就大胆向施绛年表白,之后的【雨巷】【烦忧】等诗歌也都是为施绛年所作,甚至还闹出过把写给施绛年的情诗错寄给编辑部的笑话。

戴望舒如此浪漫且大胆地示爱,有赢得美人心么?可惜,施绛年感受到的,只有尴尬。

施绛年会有这样的感受不难理解,试想若你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位哥哥的朋友经常出入你的家中,你们的交情也无非是见面时的点头之交,可忽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位哥哥的朋友写诗向你表白了,你会作何感想?

戴望舒(左一)

戴望舒可以发掘生活中的美,却不懂少女的心思,他偏执的认为,之所以施绛年还不肯接受他,是因为自己诚意不够,得再接再厉,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频频示爱,以至于以死相逼。

1931年戴望舒向相识3年的施绛年求婚,或者说逼婚,戴望舒给了施绛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他的爱,要么接受他就这样死在面前。

这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这是以「求婚」为名的逼婚。

其实这几年戴望舒的求爱,让施家兄妹都不堪其扰,但为了维系这段友谊,不好撕破了脸。

施蛰存知道自己的妹妹对戴望舒没有那种意思,可没想到的是,其实这是一部「三个人的电影」,那时的施绛年正恋着一个名叫周知礼的人。

施蛰存

远渡重洋求学,只能登报官宣分手

周知礼,人如其名,出生于书香门第,还跟戴望舒同是复旦大学的校友,而跟施绛年则是同事关系,之后两人发展成恋人关系,只是有第三个人不答应,不是戴望舒,而是周知礼的妻子。

是的,周知礼是结了婚的,就在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的第二年,戴望舒爱着一个无法给他回应的人,施绛年又何尝不是?

所以后来施绛年答应了戴望舒的求婚,除了戴望舒的以死相逼外,恐怕也是想借此结束掉这段不伦的关系。

在施绛年答应求婚后,戴望舒怕夜长梦多,赶忙让自己的父母从老家把亲事定下来。

结婚讲究的是一个你情我愿,只要如此,一无所有也能跟你天涯海角,如果不情愿,那是半步也难从。

施绛年

施绛年不过是把戴望舒当成了类似于现代的「备胎」,可真要结婚,就打起退堂鼓了,可求婚已经答应下来了,现在要反悔也来不及了,怎么办呢?施绛年想了个缓兵之计。

施绛年借口说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学业为重,戴望舒现在的事业正在上升期,精力应该放在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上,所以她要求戴望舒去法国留学,学成归来才能与他完婚。

以当时戴望舒的经济现状,出去留学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但为了抱得美人归,戴望舒还是答应了。

在戴望舒远渡重洋之时,施绛年也表现得依依不舍,毕竟两人还是有些感情的,只不过没到要以身相许的份上。

后来戴望舒在【航海日记】中这样回忆那次的分别:

……最难堪的时候是船快开的时候,绛年哭了,我在船舷上,丢下了一张字条去,说:「绛,不要哭。」那张字条随风落到江里去,绛年赶上去已来不及了。

……饭后把绛年给我的项圈戴上了,这算是我的心愿的证物:永远爱她,永远系念着她。

戴望舒(右)和友人

戴望舒到了法国以后也一直给施绛年写信,内容也是情意缠绵,弄得哥哥施蛰存都有些尴尬,提醒戴望舒寄信时以示区分,不至于让他读错了信。

这样的热情,施绛年只维持了大约半年的时间,之后也就懒得给戴望舒回信了。

从1934年10月5日,施蛰存给戴望舒的回信中可知,当时两人的关系已经在破裂的边缘,而哥哥也已经不想当和事佬,默认了这样的局面。

1935年4月戴望舒回国后,两个人正式分手,并登报官宣此事 。

两段婚姻,最终孤家寡人

施绛年在与戴望舒分手后不久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周知礼离婚了,两人结合后又一起去了台湾,一直在那边生活到老。

施绛年

戴望舒也没闲着,很快又有了新的恋情,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朋友的妹妹,不过不同的是,这次是朋友自己主动介绍的。

在得知戴望舒分手的消息后,好友穆时英对他说:「施绛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把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你,她可比施绛年美上10倍!」

当时穆丽娟只有16岁,比初见施绛年时还小2岁,而戴望舒已经是28岁。

不知穆丽娟是真的比施绛年美上10倍,还是戴望舒急于疗伤,总之两人很快就确立了关系,半年后就订了婚。

婚后的戴望舒,也是满眼都是自己的妻子,在【眼】一诗中,两人更是爱得仿佛要融化成一个肉体:

戴望舒和穆丽娟的结婚照

「……我是你的每一条动脉,每一条静脉,每一个微血管中的血液,我是你的睫毛,是的,你的睫毛,你的睫毛……」

只是,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柴米油盐奶粉尿布,逃不过鸡毛蒜皮。

在度过了诗情画意的蜜月期后,两个人的矛盾开始爆发。

穆丽娟把矛盾的根源归结于戴望舒从来就没有爱过她,在他的心中,依旧只有不曾真正得到的施绛年。

因为戴望舒当年的高调,穆丽娟很难不知道他与施绛年纠葛的一些细节,但年幼的穆丽娟爱戴望舒的炽烈,她觉得只要假以时日,戴望舒的炽烈也会倾注在她的身上,可最终等来的却是炽烈且无止境的争吵。

1940年,穆丽娟向戴望舒提出了离婚,而戴望舒则又一次提到了死。

穆丽娟

当初,他在向施绛年求婚时,以死相逼,如今,在穆丽娟提出离婚时,他又以死相逼,写下【绝命书】:

「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大女儿戴咏素)已经5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

而施绛年和穆丽娟这两个女人都怀有同一种绝望,而这种绝望,让两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施绛年因为对周知礼的绝望,选择了接受,穆丽娟因为对戴望舒的绝望,坚持离婚。

穆丽娟离开了,戴望舒当然也没有真的死。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轮回,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果你爱错了一个人,很可能会错爱了第二个。

戴望舒为了疗愈第一段感情的伤,与穆丽娟闪婚,而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也并没有让戴望舒从中学到什么教训。

戴望舒和穆丽娟

1942年,也就是戴望舒与穆丽娟离婚两年后,戴望舒认识了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

诗人的目光永远在找寻,从一件事物上找寻出另一件事的美,当初戴望舒试图从16岁的穆丽娟身上找寻到施绛年18岁时的影子,而16岁的杨静又让戴望舒看到了初见时的穆丽娟。

这种时空的交错,可以成就诗歌的梦幻,也为生活的麻烦埋下隐患。

但总之,戴望舒与杨静,又毫无新意的坠入了爱河,同一个悲剧,在同一个人身上第三次上演。

杨静爱戴望舒,爱这个年长她21岁,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可是这种爱里又不能不掺杂着盲目,连当事人也不知,她爱的究竟是自己美好的幻想,还是站在自己眼前活生生的人。

当初的戴望舒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现在的杨静也没有想明白,但这不要紧,生活会给出它的答案。

戴望舒和杨静一家人

杨静为自己拥有了一位诗人男友感到很开心,仿佛自己的人生从此也要镶上金边,可是在杨静父母的眼中,戴望舒只不过是一个离异带着个7岁女娃娃的中年男人,自己的女儿如果跟这样的人结合,这就意味着才结婚,就要做人家的后妈。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他们明白,女儿杨静只是一时头脑发昏,她爱上的是一位「诗人」,而不是戴望舒这个人,是梦,就会有醒的一天。

如果没有家人的反对和重重阻挠,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否也可以不用殉情,而是和多数情侣那样,拥吻、争执然后很不体面的分手呢?

父母的反对,反而触发了杨静的叛逆,她把父母的体贴当成了迂腐,父母认为她不懂生活,而她认为父母不懂爱情。

就这样,父母的一致反对,反而是把杨静赶进了戴望舒的怀抱。

杨静

也就在1942年年底,杨静与戴望舒完婚,此时距离两个人相识还不足一年的时间。

结婚后最初的几年,两人确实过得很幸福,戴望舒此时已经不是当年的穷文人,能给杨静不错的物质生活,那时的私家车可是稀罕玩意,而戴望舒就已经让杨静过上了有车一族的生活。

戴望舒依旧为爱人写诗,这首【赠内】就是为杨静所作:

「即使清丽的词华,也会消失它的光鲜,恰如你鬓边憔悴的花,映着明媚的朱颜。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两年后两个人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戴望舒的二女儿咏絮。

相恋与相守,是两回事,相恋时,看到的都是对方最好的一面,所以决定能不能在一起的,是两个人的优点。

相守时,真实的一面才显现,所以决定能不能走下去的,是两个人的缺点。

优点与缺点之间的落差有多大,一段感情的崩溃就有多快,戴望舒与杨静的崩溃,发生在婚后的第六年。

1948年,杨静移情别恋了,她恋上了一位姓蔡的年轻人。

这真的是一个轮回,戴望舒在23岁时爱上了施绛年,而杨静也在23岁时爱上她的男神,而这两次触电,最后受伤的都是戴望舒。

杨静对戴望舒的感情,开始得浓烈,结束得也干脆,她并没有想着要东食西宿,享受着戴望舒给她的物质条件,又享受着年轻人的爱。

发现自己爱情转移后,杨静很快就向戴望舒提出了离婚的要求,或许是因为上次穆丽娟的决绝,没给戴望舒的以死相逼留下发挥的空间,所以这一次戴望舒也没太为难杨静。

也或许是戴望舒心里也明白两个人并不匹配,妻子爱上另外的男青年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此时两人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儿,婚后各自抚养一个。

戴望舒和女儿朵朵

这就是诗人戴望舒的三个感情故事,或者说,事故。

钱钟书曾说,鸡蛋好吃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意思是说,读者应该要把作者和作品分开来看待,喜欢作品没必要非得爱屋及乌。

最浪漫的诗,最不浪漫的是诗人。

施绛年之所以始终没能真正接受戴望舒,不仅仅是因为她爱着周知礼,也是因为她明白,戴望舒的这种爱,是不真切的。

戴望舒真正爱的,是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施绛年很明白自己并不是这样的姑娘。戴望舒不过是把这种美好的想象投射到了施绛年的身上,自顾自的爱恋着。

之后他又「故技重施」将这个丁香姑娘换成了穆丽娟,换成了杨静,而朝夕相处的生活也让戴望舒明白,穆丽娟和杨静到底都不是丁香姑娘。

图片来源网络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而装睡的人也是最痛苦的,梦醒时分,只剩下婚姻的一地鸡毛。

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生活需要诗意的装点,但不能失明,以致看不清眼前活生生的人。

参考文献:

史诗茶座:【戴望舒与施绛年的一段往事】 刘军

人物春秋:【「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三段恋情】徐延华

文史博览【寄错情书抱得美人归】王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