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梁山好汉的结局揭露了一个现实:善无善报,恶人无报

2024-06-18文化

在第一百一十回中,【水浒传】迎来了一个悲伤的转折点。从这一回开始,一百零八位好汉开始陆续退场。

在这一回之前,梁山好汉们几乎每一次战斗都能够旗开得胜,从未损失过一个弟兄。

然而,在这一回中,情况发生了改变,梁山好汉们第一次有了一份阵亡名单。

五十九位正偏将佐的名字被一笔勾销,这个数量超过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一半,曾经在梁山泊上英勇无敌的英雄们一个接一个陨落。

紧接而来的是一份病故好汉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两位重要角色——豹子头林冲和青面兽杨志的名字赫然在列。

林冲和杨志,这两位在【水浒传】中被塑造为第一等的英雄好汉,占据了小说前半部分的重要地位。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两位英雄。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相比于其他梁山好汉,他们拥有更多的不幸与挫折。

正因为如此,当梁山众好汉开始逐渐散去之时,作者安排他们作为最先离场的角色之一。

林冲的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他最初是一名地位卑微的小教头,因为种种原因,不明不白地得罪了上司,从而陷入了无休止的麻烦中。

面对逆境,林冲一开始选择的是忍耐和退让,但命运似乎并不因此而放过他。

仇家的紧追不舍,还放火烧毁了草料场,最终,林冲被逼上了绝路。

忍无可忍的林冲为了自保,在一个风雪夜拔出了刀。杀人后,他投奔梁山,从此步入江湖。

然而,林冲的运势并未随着加入梁山而有所改善,白衣秀士王伦容不下他,逼他拿所谓的「投名状」来表忠心。

这是江湖上考验小弟的一种方式,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无论本事大小,很少有人受过这样不堪的对待。

投名状并不容易得到,林冲自己也感叹道:「你看,我命苦么!来了三日,才等到一个人来,却又让他走了!」

如此命运,让林冲既无奈又苦涩,最后,他等来了杨志。

杨志的一生,与林冲一样,也充满了不幸和挫折。他原本是朝廷的一名制使,负责押运花石纲。

然而,与他同行的九个制使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唯独他在黄河中翻了船,丢了花石纲,从此流落江湖,无家可归。

在江湖上混迹的日子里,杨志又杀了人,这让他再次陷入困境,罪犯的身份让他的命运更加坎坷。

杨志后来遇到了恩主梁中书,被提拔为提辖。眼看就要翻身了,但悲剧再次上演,他又丢了生辰纲,再度沦落江湖。

杨志参加征讨方腊的战斗,原指望着打了胜仗,升官发财,没想到战斗才开始,他就病倒了。

杨志最终没能参加战斗,当军队收兵回朝时,他和林冲一起双双病死在军营里,早早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招安后的林冲,处境令人唏嘘。

那个将他推向绝路的人,多次企图置他于死地,甚至还逼死其爱妻的高太尉高俅,招安后却成了梁山好汉的上级首长。

命运的讽刺让林冲感到无比痛苦,却又无能为力。

他,一个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投奔梁山的英雄,如今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不过这一次,他连最初的那点自由和尊严也没有了。

面对高俅的军前驱使,林冲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这样的境遇让林冲感到前途渺茫,只剩下了死路一条。

一生坎坷百事哀,命运从来都没有眷顾过他。

杨志是忠良之后,他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好人,与那些江湖混混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并非草莽出身,更不喜欢杀人。在【水浒传】的众多英雄中,若论杀人的数量和排名,杨志绝对排不上号。

相较于林冲,这位曾经手刃下级情报官员和治安官员的好汉,以及宋江,那位杀了阎婆惜以绝后患的智谋之士,杨志的行径显得相对温和许多。

更有那些真正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他们的手中沾染的鲜血远非杨志可比。

然而,当我们审视杨志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悲剧并不仅仅在于他杀死了地痞牛二,而在于他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

武松,作为小说中杀人最多的角色之一,其杀戮的场景尤为惊心动魄。

在血溅鸳鸯楼的情节中,他不仅杀死了仇人,还杀掉了丫头、老妈子和喂马的人,这样的滥杀无辜,却并未受到天谴。

尽管后来,武松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臂膀,但他的结局也算是善终:在六和寺出家,于80岁高龄安详离世。

鲁智深,这位性格豪放、嫉恶如仇的和尚,在【水浒传】中同样以杀人著称。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杀戮几乎从未涉及无辜,他更多的时候是出于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位曾在江湖上掀起无数风云的人物,最终的结局也不错,他没有战死沙场,而是坐化于六和寺。

鲁智深的结局,似乎在印证那句古老的佛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的去世,更像是一位悟道之人的涅槃。

这样的转折,让人们感觉,鲁智深不仅仅是一个好汉,他更是一位能够洞悉世事、最终达到精神解脱的智者。

李应和杜兴在【水浒传】中可能并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熟知,他们的事迹和战功确实不如其他英雄般丰硕,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值得一提。

在成功征讨方腊之后,李应和杜兴带着胜利的荣耀回到了朝廷,并被任命为军官。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半年过后,两人几乎同时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去了官职,选择返回他们的故乡独龙村。

在独龙村,李应和杜兴不再涉足江湖纷争,而是致力于土地和商贸,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富豪,最终都得以善终,安享晚年。

小旋风柴进,这位有着不凡背景的人物,在【水浒传】中因其闲适,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不过,朝廷最终还是授予了他一个官职,算是对他的认可。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柴进听闻阮小七因被人举报而丢了官职,变回了普通百姓。

想到自己曾在方腊麾下做过驸马,柴进顿时心生警觉,他感到祸患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反应迅速的他立即作出决定:辞去了官职,回到沧州横海郡,重新成为了一名普通百姓。

经过这么一番波折,柴进的人生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故事的起点。

脱离了官场的纷扰,柴大官人是否还会继续与那些江湖豪侠有所往来?他的人生轨迹又将如何展开?

这些都是未完的谜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最令人感叹的是阮小七的命运。他出身于根正苗红的受苦阶级,经过多年的奋斗,最终成为了盖天军的都统制。

官职不小,原本他也可以享受一番。可是,他突然遭到别人的怨恨和迫害,被人举报曾经穿过方腊的黄袍玉带。

最终,阮小七被迫剥夺了官职,重新成为平民。这样的变故,并未让阮小七感到沮丧或愤怒,相反,他心中充满了欢喜。

他带着老母亲返回了梁山泊石碣村,重操打渔旧业,并以此为生奉养老母,最终有了一个安详的晚年。

阮小七享年六十岁去世。他回归平淡后,始终保持着本性的纯洁,也算是一个结局完美的人。

在这部经典之作中,施耐庵用了大量篇幅,着力安排了两位英雄的「闪亮」退场。

他们就是燕青和李俊。两个人都是天生头一等的聪明伶俐之人,自然也有着聪明伶俐的结局。

早在第九十回,宋江率军破辽班师,队伍过了五台山,来到一个叫做双林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横生枝节,虚构出一个名叫许贯忠的人物出来。

燕青在偶然间得知这位十年前的挚友现居山野,忍不住向宋江告了假,独自一人前往许贯忠隐居的草舍。

久别重逢,两人无需多言,便知彼此心意。许贯忠用朴实的村醪和野菜招待燕青,他们边吃边聊,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酒过三巡,许贯忠忽然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道:「兄长啊,人生如戏,当你功成名就之时,也别忘了为自己寻个退步。古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世事总是如此……」

这番话像是一股清流,冲击着燕青的内心。他沉默不语,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许贯忠的出现,如同一颗流星划破天空,惊艳而突兀,他似乎是从天而降,与世隔绝,自成一界。

他的出现如此蹊跷,名字又与【水浒传】传说中的作者罗贯中相同,不得不让人猜想这其中的深意。

施耐庵毫不避讳,大胆地安排这位许姓人物出场,仿佛特意来给燕青上这重要的一课。课程结束,许贯忠便悄然退场,再无踪迹。

许贯忠与燕青之间的对话,一应一答,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哪里是小说里的一个普通人物?更像是作者亲自登场,借许贯忠之口,对燕青乃至读者们进行一番深刻的教诲。

得到这位高人的指点,燕青的人生轨迹似乎应该有所不同。

宋江征方腊成功,大军离开杭州,向着京师进发。燕青劝说旧主卢俊义与他一同放弃功名,隐居山林,寻个清静之地,安然度过余生。

卢俊义没有应允。燕青自觉已经尽到了小弟的义务,于是在一个夜晚,默默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在肩上,悄然离去。

尽管作者并未明确描绘燕青的归宿,但我们心中都明白,他必然是踏上了那片广袤无垠的江湖。

燕青的故事,就像一曲未完的乐章,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他的去向,犹如龙归大海,鸟入深林,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所能看得见的。

与燕青的默默离去不同,李俊的退场似乎早已做好了计划。

李俊与宋江一样,充满心机和算计,他绝非泛泛之辈,不仅有着出色的领导才能,更有着独立作战的能力。

在征讨方腊的太湖战役中,李俊得到了童威和童猛的大力支持,独自掌控了太湖水军。

他结识了赤须龙费保等几位强人,并与他们在榆柳庄结拜了兄弟,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另立了山头。

费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的出现,承载着作者深层的意图。

战争结束后,费保与李俊告别,他仿佛是一个智者,话语中充满了哲理。

他对李俊说:「我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曾听智者说过:世间事,有成必有败,人生有盛必有衰。

哥哥在梁山泊的功勋至今,已过了数十载,历经百战百胜。当初去破辽国时,未曾损失一位兄弟,而今收复方腊,却明显感觉到了锐气的挫动,这表明天数不多了。

我为何不愿做官?是因为世态炎凉,太平之后,定会有人觊觎你的性命。古语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如今我们四人已经结为兄弟,哥哥和其他两位,何不趁现在气数未尽,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聚集一些钱财,打造一只大船,召集一群水手,在江海之间寻找一个清净之地安度晚年?」

于是,李俊诈称风疾,瞒过宋江,与费保等人一起,从太仓港驾船出海,踏上了寻找化外之国的旅程。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暹罗国。在这里,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李俊更是成为了暹罗国之主。

作者在描述这一情节时,不禁赞叹道:「离却中原之境,别立化外之基,正是了身达命蟾离壳,立业成名鱼化龙。」

李俊等人摆脱了中原的束缚,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国度,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无疑是一百单八人中最为出色的好结果。

宋江,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因为一系列的决策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以及身边人的悲剧。

在他的决定下,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这一决策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平静,却也为未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卢俊义,这位北京城的豪杰,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吴用的计谋而被卷入梁山的风波之中。

尽管他在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内心深处的骄傲和不甘,以及对燕青忠言的忽视,最终导致了他命丧淮河。

李逵性格直率、忠诚无比,他的一生都在追随宋江,将宋公明视为自己的兄长。然而,正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最终却成为了他的致命伤。

宋江在临死前,为了不让李逵为自己复仇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决定让李逵陪伴自己共赴黄泉。

这种看似堂皇的决定,实则是对李逵一生忠诚的背叛。

吴用和花荣的结局同样凄惨。在宋江死后,他们选择在宋江坟前自缢而死,以此来表达对宋江的忠诚和对世间的无奈。

吴用是小知识分子出身的智谋家,他并非是宋江的直接心腹,而是随晁盖上山的伙伴。

他与宋江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之上,而非深厚的个人情感。

吴用的智慧和计策,虽然帮助梁山泊取得了不少胜利,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吴用并非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他的计策往往是为了大局考虑,尽管这些决定有时会伤害到一些无辜的人。

他赚取卢俊义、朱仝等人上山,虽有其正当的理由,但这些行为的确给他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的内心深处,也许充满了对这些决策的疑惑和悔恨。

在一百一十回中,当李俊、张横、张顺、三阮等人对朝廷的轻慢感到不满,找到吴用商议时,吴用曾试探宋江的态度。

这表明,吴用并非完全认同宋江的所有决策,他在内心或许也在寻求一种更加合理和公正的道路。

作为一位私塾先生出身的小知识分子,吴用自然有着他的圆滑和机智,他懂得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生存,如何在梁山泊这个充满草莽英雄的地方保持自己的地位。

然而,他最终选择在宋江坟前自缢而死,这一结局虽然令人唏嘘。

花荣死在宋江坟前合情合理,死得其所,因为他是宋江的心腹,可以为宋江殉葬。万不该吴用也死在宋江的坟前,实在不合其人的性格逻辑。

宋江,这位在【水浒传】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领袖人物,是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佼佼者。他声名远播,天下的英雄豪杰如逐光之蝇般蜂拥而至。

宋江的才华和长处是毋需置疑的,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那颗包容开放、广纳贤才的心。

与王伦等梁山早期的首领相比,宋江在吸纳英雄、集结人才方面的能力几乎是天壤之别。

细心数来,梁山好汉中,竟有超过一半是由宋江亲自发掘并邀请入伙的。

这足以证明,宋江不仅是梁山泊的英雄,更是梁山泊的缔造者和灵魂人物,堪称是梁山泊的头号大股东。

正如每枚硬币都有两面,宋江这一复杂人物同样有着他的阴暗面。尽管他拥有如此多的优点和成就,但他最终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

作者对宋江的态度却颇为复杂。从他对宋江死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当方腊这个不替天行道的强盗被剐时,作者写下了一首诗:「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方腊,但实际上却是在暗指宋江。

作者毫不掩饰地对宋江进行了怒骂。后来,宋江鸩死李逵,自己也被毒死,这正应了那句「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宋江最终死于非命,这正是【水浒传】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它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善是恶,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报应。而宋江的一生,正是这一道理的生动诠释。

后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一种普遍认知,也是许多劝世良文的共同主题。

然而,【水浒传】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它描绘了一个善有恶报,恶人无报的世界。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原本都是心怀正义,为民除害的英雄。然而,他们的结局却是悲惨的,他们的理想和抱负最终都化为泡影。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红楼梦】中的「食尽鸟投林」,意味着一切美好的东西最终都会消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哀和遗憾。

这种悲剧性的描写,给人带来了更多的震撼。它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同时,它也让我们对善恶报应的观念产生了更深的思考,让我们开始质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公正和公平。

【水浒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世界,让我们在感叹英雄命运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