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贵州全域旅游】「节日欢歌」丨苗年:雷山「姑妈」 勇闯十二道「拦门酒」

2024-01-31文化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苗族群众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嫁到苗寨的妇女(称为「舅妈」)会在村寨门口摆下十二道霸气十足的「拦门酒」,以此欢迎出嫁外地的本寨妇女(称为「姑妈」)回娘家过年。

掌坳苗寨外嫁的「姑妈」们抬着礼物,相约从外地聚集在一起,再「浩浩荡荡」地回娘家过苗年。

有幸在雷山县大塘镇掌坳苗寨过了一次苗年。据寨老说,掌坳先祖400余年前就在此定居了。逢年过节,这里都要举行跳铜鼓舞活动。苗寨以跳芦笙舞为主,这里却以跳铜鼓舞为主,究竟为何?再说,喝下十二道拦门酒,岂不是喝高了,那又如何进得寨中?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了掌坳。

掌坳苗寨的「舅妈」余文芬正忙着给儿媳妇梳妆打扮,迎接就要回家过苗年的「姑妈」。

年近六旬的余文芬是村妇女委员会的主任,她要负责苗年当天迎接姑妈回家的一些后勤保障工作,还将去迎接四位准备回娘家过年的姑妈。这四位姑妈是她丈夫的亲姐妹,已经出嫁到外地。回家之前,她的四位姑妈必须连闯12道「酒关」,方能进入寨子回到娘家。余文芬空闲之余还要给两个儿媳妇梳妆打扮,两个漂亮的儿媳妇要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道,从村口一直到村中路上,设下一道道「拦门酒」。

苗年当天上午,掌坳苗寨外嫁的近200名姑妈要回娘家。身着节日盛装,携家带口,拎着年货,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掌坳村的姑妈们从镇上出发,徒步往掌坳苗寨村口行进。

余文芬和她的孙女盛装来到村口的风雨桥上迎接「姑妈」回家过苗年。

站在队伍前面的是60岁以上的姑妈方队,随后的方队依次是50岁、40岁、30岁以下的姑妈,整个队伍长达数百米。姑妈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精湛的苗族银饰穿在身上,不时发出清脆的响声,一眼望不到头的「银河」队伍格外壮观。姑爹们挑着鸡、鸭、鱼和糖果,抬着米酒和猪,行进过程虽然费力,但气氛热闹而欢腾。

队伍不知不觉来到村口,姑妈、姑爹们都深知回娘家的规矩,暂缓脚步,等待集体闯「酒关」。与此同时,寨子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舅爷们杀牛的杀牛,杀猪的杀猪,炒菜的炒菜……笑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掌坳苗寨的铜鼓舞有10余种舞步,50多个动作。男人们吹起芦笙、敲响铜鼓,妇女们围绕铜鼓场翩翩起舞,一时热闹非凡。

按照苗家习俗,「姑妈队伍」一到村口,鞭炮齐鸣,火花冲天,第一道拦门酒立即迎上。领头的姑妈冲着敬酒的舅妈余文芬满脸堆笑,豪迈地一口气喝下了杯中酒。见状,余文芬对着后面的姑妈们喊道:「看,大姑妈是爽快人,把酒全部喝下了,她是你们的榜样。」

「姑爹」们面对敬酒没有过多的推辞,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二道「拦门酒」,全部被他们一一闯过。

随后的姑妈们也不示弱,一个个张口就喝,理所当然地接受着敬酒。第二道、第三道……直到第十二道,都是如此。一位姑妈说,喝家乡的米酒,她空口喝下1斤没有问题。许多游客也沾着姑妈们的光,感受了苗家拦门酒的美味和乐趣。

在「姑妈」回娘家过苗年的路上,「姑爹」们挑着鸡鸭鱼和糖果,抬着米酒和猪,欢聚在村口一起进村。

进得寨子来,姑妈们刚踏进铜鼓场,余文芬就来到高音喇叭前说起了欢迎词:「各位姑妈,你们辛苦啦,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欢迎我们的姐姐妹妹回家了!」随后,鞭炮齐鸣,礼花绽放,一时间,全村都被喜庆热闹的氛围包围。

在寨中央的铜鼓舞广场上,我看到了早已布置好的九面铜鼓。寨中老乡告诉我,姑妈们进寨后要在广场上欢庆跳铜鼓舞。苗寨多以跳芦笙舞为主,这里却以跳铜鼓舞为主,究竟为何?仔细了解下来,原来二十世纪70年代,掌坳村被【人民日报】载文誉为「铜鼓舞发源地」。2009年10月,受国家文化部邀请,掌坳铜鼓舞表演队参加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民族展演」活动。 2009年,掌坳铜鼓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掌坳苗寨的铜鼓舞远近闻名,这里的节庆活动也就代替芦笙舞,以铜鼓舞为主了。

余文芬的「大姑妈」(左一)走在队伍前面,刚进村喝下第一道「拦门酒」,余文芬就上前迎接,接过「姑妈」肩上挑的担子。

跟随掌坳苗寨舅妈、姑妈的欢庆活动,有幸见识到铜鼓舞的魅力。随着寨子里的舅爷敲击铜鼓,苗族妇女们开始围成圆圈、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时里时外,且进且退地舞蹈着。至兴高采烈时,她们还击掌呼号,喊出「嗨哧哧」之声助兴。

据余文芬介绍,这些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平时生活、农业生产和对动物形态动作的模拟,如「骑马」「赶鸭」「捕鱼」「捞虾」等。舞蹈动作以胯部的扭动和上身的摆动为主要特点,舞步豪放,舞蹈幅度大、难度高,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如猛虎下山。一些早已按捺不住的游客纷纷加入跳舞的队伍之中,手拉手一起狂欢起来。

喝酒当然要有歌声相伴,这不,余文芬酒兴渐浓,放开喉咙唱起了酒歌。

夜幕微微降临,余文芬和寨子里的舅妈、回到娘家的姑妈们都坐上了长桌宴。酒菜上满桌,大家开始举杯欢呼,互相祝福,活动由此进入了高潮。颇为有趣的是,此时的大老爷们居然没有一个主动上座,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站着,默默为这些妇女们端酒添饭上菜服务。

席间,妇女们开始轮番敬酒,有的妇女不胜酒力,满脸通红;余文芬此时醉意渐浓,干脆放开喉咙,唱起酒歌来;有的姑妈拉着余文芬,互相交杯一起喝……整个场面欢歌阵阵,热闹非凡。

夜色下,一阵阵嘹亮飞扬的敬酒歌声响起,只要歌声一停,喝酒的人如果稍有迟钝,跟在后面的其他人就会起哄「吁吁吁」。

晚上8点半左右,妇女们在铜鼓场中央烧起了熊熊篝火,余文芬和全寨的男女老少,怀着酒意相互牵拉步入铜鼓场,围着篝火、伴着歌声忘情地跳起了「团圆舞」。大家有的跳舞有的叙谈,相互交流致富经验以及相夫教子的方法。久别欢聚的激情溢满舞场,整个村寨一片欢乐。

如今,姑妈回娘家过苗年这一风俗已成为雷山县苗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不仅欢迎外嫁的姑妈们回家过苗年,也向各地游客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到苗寨来感受苗族的文化,共享苗年的欢庆!

来源 |【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文/图 | 宁坚

编辑 | 徐婕妤

二审 | 张 芬

三审 | 赵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