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达斡尔族

2023-12-05文化

达斡尔族生活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主要从事农妆业、渔业和狩猎。

许多世纪以来,达翰尔族在开发北疆的同时,一直与外国入侵者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民族风情

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大约有13.2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的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族源历史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由于音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以及「达古尔」等不同的写法。「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的文献记载、传说和达斡尔族的语言、生活习俗以及地理分布的研究,他们很可能就是辽代契丹族的后裔。17世纪中叶以前,达斡尔族的祖先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的北岸。清代初年,这一地区被编为索伦部,生活在这里的除了达斡尔人,还有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他们之间在生活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达斡尔族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牧业渔业和狩猎,比其他相邻民族先进。达斡尔人骁勇善战,清朝时曾顽强抵御沙俄入侵。

语言文字·文化艺术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3种方言。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或维吾尔、哈萨克和鄂温克语。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有女子和老年人喜欢的「罕肯拜」,也称「哈库麦」,意为「燃烧」。在春节期间和庆贺丰收时多见,主要反映目常的生活和劳动,如梳妆、打扮、狩猎和采集野菜,也会模仿鸟类鸣叫等。除了「罕肯拜」,还有象征山鹰飞翔的舞留动作,这是他们在长期养育鹰的劳动中创造的。

达斡尔妇女中流行一种叫「木库连」的乐器,即口弦琴,约12厘米长,结构简单,声音悠扬,有的达斡尔男子也能够弹奏,弹拨「木库连」也是不少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达斡尔族世代相传的还有民间美术、刺绣、剪纸民间玩具、木雕、柳编以及桦树皮器皿等。其中,刺绣和剪纸主要是妇女们的创造,达斡尔妇女的刺绣水平很高,大多用在绣花鞋以及荷包等装饰品上。

民间文学也深为达斡尔人所热爱,主要有赞美英雄人物的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着一种叫「午春」的民间朗诵诗。此外,还有赞歌、谚语谜语和仪式歌等口头文学作品。

服饰装束

达翰尔族的妇女很能干,自己制作各种皮衣、坎肩、手套和靴子等。男人夏天多穿布衣,外面套上长袍,头上戴草帽,冬天戴仅耳上翘的皮帽,足踏皮靴(当地称「奇卡米」),过去男人外出打猎时,还会穿上子皮制成的猎服;女人多穿长袍,不穿短衣,主要是蓝色,冬天也穿皮靴,夏天喜欢穿白布袜子和花鞋。节庆或喜庆时,喜欢穿绣花的绸缎衣服,外面套上坎肩,精美的刺绣是妇女和儿童服装上常见的装饰。而老年的服饰多以深色为主,老年男子穿深色的长袍,腰间围腰带,多在腰带上系火镰盒或烟荷包。老年妇女则多在深色长袍外套上颜色素雅的坎肩,与清代的满族风格相似,部分年老的妇女保留着满族式的发警。

居住环境

达翰尔族村庄大多依山傍水,房景秀丽。一座座高大的「介」字形屋整齐排列。达斡尔族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篱笆,院落整洁,马棚和牛舍一般修筑在离院子较远的地方,保持干净清洁。

达翰尔族的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为墙,里外抹泥,屋顶盖房草,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窗户多,采光好。屋内有相连的3铺大炕,当地称为「蔓子炕」。这种炕保温性能好,是达幹尔族人过冬所不可缺少的。达翰尔人住房以西屋为贵,室内的南炕为上,多为长辈居住。子女们大多住东屋,睡在北炕。西炕一般供客人们使用。

达翰尔人的育婴摇篮很有民族特色。它像一叶扁舟,悬吊在屋梁下。这种摇篮用榆木或柳木板制成,里面衬上皮子外面用花布装饰。婴儿睡在里面,用布带系好,妇女可坐在炕上,边干活边摇动缠在脚趾上的牵绳,摇篮随之轻轻摇摆,摇篮下边的装饰用的鱼骨头也会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伴着婴儿进入梦乡。

生活习俗

达翰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过去以稷子米、荞麦、大麦和苏子为主食,如今面粉和小米也进入主食之列,而豆类食品在达幹尔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猪、牛和鸡等主要肉食外,达翰尔族人的餐桌上也常有狩猎所得的野兔、沙鸡和野鸡等「野味「。蔬菜则以野生蔬莱为主,尤以营养丰富的柳蒿芽最受达幹尔族人青睐。

婚俗方面,达幹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入赘婚比较普遍。达翰尔族的婚礼中,男方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接新娘,象征新的家庭如同旭日东升,永远美满。沿途碰到行人,不论认识否,都会分一份酒肉和点心。当送亲的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要贵客格外加以关照,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又设「接风酒’,但宴席间,女方的送亲人还是要故意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和碗碟等藏在身上。达翰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席后男方发现少了这些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要「罚酒」。这是达翰尔族婚礼上颇有意思的部分

离婚在达翰尔族是不吉利的事情,甚至有「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不长草」这样的俗语。如果男方坚持离婚,要举行离婚义式。

达幹尔族普遍实行土葬,家中有丧事要在门外立高杆挂白布,以告他人。老人去世,要由子女为其梳洗更衣。入验时要将死者生前所用的用品一同放入棺中。安葬后办丧者要设宴款待送葬的亲友。服丧期根据与丧者的关系不同而相异,服丧期间不理发,妇女不得佩戴饰物。

宗教信仰

达幹尔族普遍信仲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常供奉河神、天神以及祖先。重要的祭祀活动通常由「雅德根」主持,早期的雅德根由女性担任,后来渐渐出现男性担任雅德根的情况,除了主持萨满教的各种活动外,他们通常也不脱离日常的生产劳动。祭祀仪式上主要以鸡和牛为供品。除了萨满教外,也有少部分达幹尔人信仰藏传佛教。

节庆活动

春节 称为「阿涅节」,是达幹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便停止劳作,张贴年画和对联,准备手扒肉等各种美味佳肴,并走亲访友,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节庆从农历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

黑灰节

农历正月十六,勤劳的达翰尔人便要开始远出行猎或进行备耕工作。这一天,达翰尔人称之为「霍乌都如」,即「黑灰节」。清晨,家中的长者要早早起来,给每个人额上抹上一个黑点。年轻人则手涂抹油的锅底黑灰,争相涂抹在对方脸上,以此互相取笑逗乐。因此在这一天里少男少女们的面孔常被抹得黑黝助的。达幹尔人认为,这种抹黑娱乐,象征着吉祥和好事不断。

端午节

达幹尔族人称为「额莫吾都日」。每逢节日的清晨,大人们都要带着孩子赶在日出前用河水沐

浴,用植物上的露水擦脸,以祈求远离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然后采集艾叶置于家中的门窗、家具和衣物上,据说这样能驱除虫害和病痛。这一天达翰尔人要吃韭菜、馅饼和饺子等

库木勒节

「库木勒」即柳蒿芽,是达翰尔人最喜欢的蔬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翰尔族区的达翰尔人每年五月采摘柳蒿芽的季节都要欢庆库木勒节。是日,人们盛装聚集,吃柳蒿芽菜,喝柳蒿芽汤开展射箭、曲棍球比赛、摔跤和歌舞表演等欢庆活动。

敖包会

原是达翰尔族春秋两季的祭敖包和祈福的日子,现已发展为每年八月举行的敖包会,但祭祀的性质已经淡化,保留了聚会的形式,增加了赛马射箭和歌舞等文娱活动。

火球比赛

达轮尔族有在夜间进行火球比赛的爱好。火球是用桦树上的白菌疙瘩制作的,球体中间挖空,再浸进松明等易燃物,开球时将球点燃,借助风力燃成小火球。随着双方队员的激战,火球在夜空中飞旋,划出一道道亮线。

曲棍球

重要节日或喜庆的日子,达翰尔族要举行曲棍球比赛,不单是青少年,连老人们也挥杆上阵。曲棍球,达翰尔语称「贝阔」,是达翰尔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多年来,达翰尔人集中的莫力达瓦旗已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曲棍球人才,赢得了「曲棍球之乡」的美誉。

景点导览

莫力达瓦达幹尔族自治旗

成立于1958年的莫力达瓦达幹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这里是达翰尔人的主要聚居地,大约有3.2万人,自治旗下设3个达翰尔民族乡,保留了不少本民族的风俗。

自治旗内有风景秀丽的莫力达瓦山,汇集百余种野生植物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博荣山植物园,若想了解达翰尔族的历史和体验地道的达翰尔族风情,达幹尔民族博物馆和占地超过218万平方米的「中国达幹尔民族园都是很好的选择。其中达翰尔民族园内有休闲广场、英雄纪念碑、萨满文化陈列馆和达轮尔民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