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五首村居诗词,最美不过是田园

2024-06-28文化

-1-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秋日黄昏的静谧景象,采用远近交替的手法,意象丰富,富有新意。

前两句以当句对的形式,浓缩描绘村居外围:水田环绕,篱外竹满,院中榆钱落尽,槿花稀疏。这种写法避开了常见意象,巧妙暗示村居本身和居民品味。

后两句是传颂的名句,高度浓缩了薄暮景色。"夕阳牛背无人卧"一句回照前文,增加画面感。"带得寒鸦两两归"以老牛背上栖息的乌鸦为中心,展现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田园风光。

全诗具有浓厚的画意,选取的景物具有典型性,色调统一,前静后动,和谐统一。诗人成功地将乌鸦栖于牛背的意象融入整体意境,创造出恬淡温馨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2-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这首【秋暮村居】词描绘了秋日山村的暮景,展现了词人欣喜向往的情感。全词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富有画面感。

首句描绘了通往村居路上的景象:红叶、寒溪、空山、万木,营造出萧瑟氛围。接着画面转向远处,烟笼十里陂,呈现出朦胧意境。

随后焦点转向近处,描绘了狗吠鸡鸣、灯火荧荧的村居生活场景,暗合陶渊明诗意。最后两句再次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远山时近时远、忽东忽西的变幻,以及寒林中独掩柴扉的家居,体现了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词景象变换自然,情感跌宕有致,从初始的萧瑟忧愁,到后来的淡雅欣赏,最终归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运用,使这首词成为纳兰性德少见的欣喜之作。

-3-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绘了鹅湖山下一个村庄社日的欢乐景象,展现了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诗人王驾以独特的角度和巧妙的手法,通过富有暗示性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联描绘村居风光:鹅湖山下稻粱丰收,猪圈鸡栖家家富足。"半掩扉"暗示村民外出参加社日,也体现了民风淳厚。

颔联写社日散后情景:桑柘影斜暗示天色将晚,同时点明社树和养蚕产业。"家家扶得醉人归"生动描绘村民畅饮归来的场面,反映了丰收的喜悦。

全诗不直接描写社日热闹,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笔墨虽省却意蕴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绘画性的描写,使短小的绝句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的热爱之情。

-4-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自然景象:山原绿遍,河水白满,烟雨朦胧中杜鹃鸣叫,既展现了明丽的色彩,又呈现了江南特有的梅雨景致。同时,鸟声催耕也暗示了农事繁忙。

后两句直接描写农家忙碌:四月乡村少有闲人,蚕桑方毕又忙于插秧。"才"和"又"两个虚词生动展现了农民不停歇的劳作。诗人巧妙地将蚕桑和插田分别呼应前文的绿山和白川,形成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全诗语言明快,格调轻松,形象鲜明。它将自然之美与劳动之美和谐统一,既流露诗人的赞美之情,又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乐趣。诗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与朦胧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恬静从容的江南农村图景。

-5-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村居】是高鼎避乱宁波乡间时所作,描绘了春天农村的美好景象和儿童的活泼天性。

诗的前两句描绘春日自然景象: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烟雾迷蒙。"草长莺飞"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醉春烟"则生动描绘了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的柔美姿态。

后两句转而描写人物活动:儿童放学早归,忙着放风筝。"忙趁东风"一语道出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也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呼应。诗人通过儿童放风筝的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

全诗前半静态写景,后半动态写人,动静结合,景物人事互相映衬,和谐统一地展现了春日村居的美好景象。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童趣的乡村春景图,流露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