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知识,你知道多少?

2024-02-13文化

灯节即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上元节」,或称「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有一定关系。

张灯结彩过元宵

据【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史家认为这是灯节的源头。这是说,汉武帝于正月上辛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神,从昏祭至明。所谓「太一神」,又称「太乙」「泰一」等,即远古时的太阳神,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因此汉代以隆重的仪式祭之。

元宵节由来已久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给中国节俗以一定影响。灯节就受到了这种影响。据【大唐西域记】载:「摩竭陀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曾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寺院燃灯礼佛。这样,中国的仙道思想与印度的佛教礼仪相结合而形成了灯节,到唐代以后十分盛行。

元宵节彻夜灯火通明

每到正月十五日夜,士族庶民,家家挂灯,灯火辉煌,昼夜通明。唐人崔液曾作【上元夜六首】,其一云:「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又一云:「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古代士族过元宵

据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唐代规定元夕灯会为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宋代增为五天,其规模更大,灯彩也更丰富,这在【东京梦华录】【大宋宣和遗事】【武林旧事】等宋代文献著作中都有记载。

古代元宵节场景

每逢灯节,「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宫中作琉璃灯山,山灯有数千百种,怪怪奇奇,无所不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写元夕观贯灯火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欢庆图

明代恢复古制,规定初八上灯,十七日收灯,一连张灯十日。其灯节盛况,如【金瓶梅词话】中所写,「只见那灯市中人烟辏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周围列些诸门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鳌山耸汉」。各种金莲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雪花灯、骆驼灯、青狮灯、白象灯、七手八脚螃蟹灯令人目不暇接。而在灯节放的烟火,【金瓶梅词话】中也有一段集中的描写,其中炮仗的名称五花八门,如赛明月、紫葡萄、霸王鞭、地老鼠、八仙捧寿、七圣降妖、十面埋伏等,于此可见明代灯节的繁华和热闹。

元宵节放花灯

清代张灯,初为五夜,后改为三夜: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罢灯。据【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笑而散。」今北京城内灯市口大街,即当时灯火集散市场。由这一节俗形成的成语和俗语有「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光彩夺目」「金吾不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

元宵节夜游

网友们,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趣吗?你还知道元宵节的哪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