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2024-04-25文化

#以书之名# 如果非要给4月添上一个特有的标签,因为有了「世界读书日」,4月就算是 「读书月」 罢。

这时候,连篇累牍的网文,都会循循善诱地教导你:读书究竟有哪些好处,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既然同是「世界读书日」,不知道国外的媒体是否同样会如此推广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大部分阅读都是为了愉悦自己

爱读书的人都明白:读书很大程度是为了愉悦自己的心灵,不是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

读书与买书,往往是连贯在一起的消费行为,买书是消费金钱,得到良好的获知体验。花出去一笔钱获得消费带来的愉悦,这与物欲主义者购买其他任何一样物品,所产生的快乐是一样的,甚至比那还要高级。

因为那些新的物品消费旧了,就失掉了新鲜感,物品的附加价值也就降低甚至消亡了。读书却不同,它既能连续消费,并且还能从中不断获得意想不到的精神快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每隔几年就应该阅读一次,每次从不同的主题切入,做一些精读细品,自然颇有独到的乐趣。

2022年的4月23号,我曾经写过一篇 【买书、读书与藏书】 ,略聊了一聊自己这些年来与书籍有关的经历。

时至今日,我依然过着买书、读书的日常,偶尔写几个字的小文章,不是为了奉献给读者,纯粹也是为了愉悦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随时随地阅读

我喜欢在旅行时,顺便到当地一些好的书店浏览参观,名之曰「书店寻访」,亲身体验在不同的书店里阅读的新鲜感。还时常慷慨解囊,奉上我的付款二维码,得到一本喜欢的书。其实也不为别的,只是以消费的方式,献上我对实体书店的敬意。

于是,近两年,每到一地,便背回几本在路上买的书,不断充实着我的书柜。

尽管家里居住面积不算小,但我却至今没有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书房。

近年来,频为流行将客厅变身为书房,我也试着把早已经失去会客功能的厅堂,改造成一个为我所用的阅读空间。

书桌已经安放妥当,书架还没有到位,反正不影响安心阅读。原计划春天就大干起来,因为临时事件客居在北京,此事暂缓。

其实,读书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场合。没有书房也可以读书,随时随地,或坐或躺,或靠或依,身体舒适了情绪也会舒适。

我还喜欢带着书本出远门,乘车的时候、宾馆里无事的晚上,都可以读书,即使一个人的旅程,也不会孤寂。

三,读书以及怎样读书

尽管我如同大家一样,也囿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境况,去年买的书,到今年还有没读完,但我一点儿也不纠结。

因为对于读书来说,阅读计划将陪伴自己漫长的一生。书有的是,用时间慢慢消耗。

于读书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会从海量的出版物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好」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1,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

我们不需凭着一些流行书单,买回一大堆所谓畅销读物,那些读书博主疯狂营销、卖力推广的书,也并非适合所有读者。

还有一些出版物,纯粹属于浪费资源、浪费纸张的无良行为,一本厚书有用的话不超过十页,其他全是翻来覆去的车轱辘废话,学会辨别才最重要。

2,不要把书籍看得太过于「神圣」。

我们普通人对书籍的推崇,取决于知识的门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的过往,曾经让我们对「 」充满了敬仰,甚至给那些书籍罩上了「大圣」、「大贤」的光环,充满敬仰之心的我们,也不由得将阅读行为视为神圣。

时至今日,出版书籍已经不再高冷,作者早已经不是我们曾经顶礼膜拜的神人和圣人。我们这些平凡的读书人,在不断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学会 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的读书心法。

3,如何辨别什么是好书呢?

首先要有目标,比如想读什么样的书,从文、史、哲、思等等大类别,到具体哪本书,学会有的放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书单,也不要随便让不了解的人推荐书单。因为他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他。书读得多了,自己就会从中学到经验,有些经验不可能白捡,也没有捷径。

具体到某一本书,善于查找书评,从书评中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借助豆瓣等各类阅读平台,我们很方便能查找到大量书评,要看评价它好的,也要看评价它不好的,借鉴不同的观点,自己的理解才会更全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生活离不开书籍的滋养。

我们正在通过书籍了解世界,既可沉淀于历史的过往,也可专注于眼前当下,更能放眼于科技未来。

书籍把我们带到一个辽阔的视野中,宽广我们的思绪,也给我们以广博的知识。

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也在读人,我们将通过书籍与书中的人相遇,也与写书的人相遇。

我们有可能在某一时段,专注于某位作者的书籍。很多年前,我陆续买回了高阳的多部历史类小说,还曾经收藏过几册蔡东藩的历史演义小说。上周,在北京书市,我买了一本比较关注的作者黄仁宇写的【汴京残梦】。

我们还通过传记了解与历史相关的特定人物,同时也了解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一位书友,近年专注于阅读苏东坡,陆续购买阅读了不同版本的苏东坡传,对他的一生清晰明了。

有句话叫做「以文化人,日新其德」,我们所阅读的所有书籍,也在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我们。

西汉的经学家刘向曾经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他把读书比作吃药,此药专治愚蠢。

其实,生活中的一切疑惑与不解,大致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虽然那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但读书能帮助我们看到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