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2024立秋不一般,「冷不冷,就看立秋」,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2024-08-01文化

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如今依旧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尤以「四立」最为人们在意,它们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是一年四季的转换标志,每个「立」的到来都标志着自然界气候的重大更替。立春到来时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立夏到来时蝉鸣蛙叫万物争先;立秋到来时凉风有性秋月无边令人心旷神怡;立冬到来时寒风凛冽万物冬藏。「四立」不仅是季节的转换点,更是自然界生命力不断循环、生生不息的见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之间永恒而深刻的故事。而在民间,四立更多的是对农事耕种与人们生活冷暖的指导。

今年立秋不一般!有啥特点?

一,晚秋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俗语想比家喻户晓,我们常说的晚秋便是俗语中说的「晚立秋」,古人用「早」「晚」来区分秋季的两种不同气候现象。

让人好奇的是这个「早立秋」和「晚立秋」古人又是如何判断呢?

虽然听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并不复杂。古人认为立秋出现在农历七月,那便是「晚立秋」,如果出现在农历「六月」,那便是「早立秋」。而今年的立秋在农历的七月初四,按古人的说法自然就是「晚立秋」了,俗语中说「晚立秋热死牛」着实让人难以平复,毕竟今年三伏已经长达40天了,现在看来即便是到了秋季,炎热依旧不会退去。

二,「母秋」

除了「早」和「晚」的区分外,有的地区还将秋季分为「公母」。依据是古人数字奇偶的定义,如果立秋当天的日数是奇数那就是「公秋」,如果当天的日数是偶数,那就是「母秋」。俗语说「公秋爽,母秋凶」,这里「爽」是秋高气爽的意思,「凶」是强调炎热的程度。按这个说法来划分的话,今年就是「母秋」,而「母秋凶」,所以秋后炎热似乎成了定局。

三,闭眼秋

除了上面两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叫「睁眼秋」和「闭眼秋」,毕竟立秋时「四立之一」,地大物博的中国各地都有与之相关的说法。也正因为地大物博,所以相同的季节在不同的地区表情不尽相同。

「睁眼」和「闭眼」已经形象的表明这种说法的含义,「闭眼」自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就是如果立秋的时间是晚上。「睁眼秋」则自然相反,即立秋的时间在白天。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早上8点09分13秒,也就是上午立秋。所以今年当谓之「睁眼秋」。民间俗语说「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这是古人对「睁眼秋」和「闭眼秋」关于不同收成景象的总结。前者意味着收成不好,后者意味着丰收在望。

四,脱衣秋

这个说法颇为有趣,也非常生动形象。「脱衣」是相对于「穿衣」而言,所体现的无疑是秋后气候的冷暖。前者强调的是秋后炎热持续,秋季加衣的情形不会出现。后者则刚好相反,秋后转凉,单衣早晚骤凉容易感冒,加衣也就变得非常普遍了。

有了这些说法,冬季的气候多少算有了眉目,俗语说」立秋不落,寒露不冷「,寒露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冬,寒露时不冷,立冬时自然也不会迅速变冷。立冬的寒冷延后,那冬季的严寒也将延后,按此说法那今年应该是冷冬了。

不过地域性是俗语不容忽视的特点,时至今日,气候环境本身已经今非昔比,古时的俗语自然也不能当成指引。毕竟,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晟,那些流传久远的俗语往往受限于当时的环境与认知。它们或许在某一历史时期内,作为人们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但放在今日,若不加以甄别,盲目遵循,反而可能成为束缚思维的伽锁,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图文新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