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老子第九章劝你「差不多得了」

2024-05-21文化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端着装满汤水的碗,一动就会溢出来,想端稳当就得少装。刀具磨得太锋利,一用就会缺口。家里堆满财宝,是守不住的,因为有人觊觎。富贵而待人骄横,是自找麻烦。正确的做法是「功遂身退」,适可而止,差不多得了。这是天道!)

本章的立论是,人的奋斗和进取也受制于「物极必反」的规律,为了避免走向反面,进取就得适可而止。人们常说的「差不多得了」,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功遂身退」。

因此,「差不多得了」,是进取问题上的「无为」表现。

中国文化的核心可用两个字字表述——「中和」,它在方法论上体现为「中庸、无为、守中」,这是一种独特的进取文化,与西方进取文化有着本质差异。西方进取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于奥运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主张无限度的进取。殊不知,进取不设上限,是对「反者道之动」和「物极必反」规律的无知,支持无知的是丑陋的底层人性——掠夺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是意象说理,都是比喻,没有必要逐字解释,抓住核心思想就行。 核心思想是,在进取上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得不偿失 。什么叫进取?就是追求私利的想法和行为。比如,一个人富贵了,说明他在追求财富地位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占尽了人生优势,他们的谦逊和低调,就是一种适可而止的表现。而富贵者往往颐指气使,蛮横待人,那就是不懂「适可而止」,不懂「知止」,那就是自取其咎了。有新闻说,一位市委书记不高兴了,当众打了下属的耳刮子,结果被免职了。常人不高兴,是不会扇人耳光的。市委书记之所以会,是因为他富且贵,又不懂适可而止。

注意,「功遂身退」在这里不是实指,是比喻,仅仅拿历史上功臣(如商鞅、韩信)的没有好下场来诠释,是不够的,它主要表达的是「适可而止」这一普遍适用的「守中」做法!

「适可而止」是体现「中和」原则的行为。凡事见好就收,才能理顺关系。中国古人早就深刻理解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平衡,从而孕育了一种行为智慧——搞平衡,而搞平衡的诀窍就是「适可而止」。

孔子说过一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去掉「女子」两字,这话就是至理名言,它揭示了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保持适当的距离。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你对他亲切,他就亲近到你受不了;你疏远他,他就开始骂你。谁愿意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呢?

如今出现了一个不懂「适可而止」的典型国家——以色列。中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一向是同情和赞赏的,现在却开始讨厌起来,为什么?因为以色列为了自己的生存居然动起了灭人种族的念头,其不懂「适可而止」臻于极致了。看起来,只要不懂「差不多得了」的道理,人是很容易变成纳粹的。二战后满世界追杀纳粹分子的聪明的犹太人,居然不知不觉也成了愚蠢的纳粹,究其原因,大概是没有受过老子「功遂身退」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