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王店:大装、舞龙、独杆轿、旱船等即将开演~

2024-03-01文化

「王店的古事,泌阳的灯,还数大装最有名」。2024年3月3日-农历正月23(暂定)当天有大装等民间文艺表演!一起期待吧!

届时将会有四架大装进行表演,同时还有舞龙、独杆轿、旱船、舞蹈等其他的民间文艺表演。

泌阳县王店大装,一个融戏剧造型、传统舞蹈与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社火抬阁类大型传统民间艺术活动,数百年来成为本地社会民生和地域文化的一大景观。

王店大装起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己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王店艺人张姓、宁姓两家移植山西民间「抬阁」技术演变而成。古时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代代相传,从古至今。每年演出由当地商会牵头,牛行出人、剧团出道具,染坊出布,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动辄上百人。演出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好不热闹。

这几天提前可以去逛逛庙会,记得到时间来看大装表演哟!

王店大装的发展

80年代中期,有个叫张晓明的中年汉子,在走乡入户收购生猪时发现一农户家存放一个大装钢架。张晓明十分激动,立刻回村向支书丁保全汇报,大家商议集资把这个大装钢架收了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结合这个大装钢架,丁保全又找来了木工,对大装木制底座进行了研究和改良。把早期的16人抬,改为了装在拖拉机车厢里拉着。并用一个大人站在钢架上面,试运行成功。就这样,在全面掌握大装架子的技术后,丁保全又联系老艺人白天增、陈顺旺、周德明等人,加上杨方、白金亮、吴相臣、陈同聚等人,重新组建王店大装演出团队。

团队成立后,陈顺旺在从当时镰刀厂要账时,又要回了抵账的一个大装钢架,他又把这个钢架,捐给了大装团队。带头人丁保全负责大装组建的全面工作,白天增负责服装道具的研发和制作,陈顺旺、周德明、张晓明、杨方、白金亮、陈同聚等负责装架及大装装潢等工作,大家省吃俭用,分工协作,自己动手制作,并组织群众训练。到21世纪初,形成了4架大装的规模。王店村一组的群众看到规模单一,11户群众捐了一万余元,又建造了4台中型装架。

经过不断的演绎、传承和发展,在丁保全等人的带领下,王店大装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其造型典雅、形式优美,加上铿锵有节奏的吹打乐相伴,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大装的内容形式丰富,人物装饰以古戏装为主,剧目有「穆桂英下山」、「杨八姐游春」、「八仙过海」、「真假牡丹」、【白蛇传】中的「断桥」、【西游记】中的「蟠桃会」等,每架大装均有一个主题,把青少年和儿童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扎立其上,宛如巧站花心、叶面,多者10余人,高可三层数丈,并按剧情亮相姿态。

每次出演三至七架不等,近百人各有分工,以行进展示为主,各类演员如腾云驾雾、凌空站立、奥妙无穷,深受当地代代人民喜爱。每次演出都引来数以万计的群众围观欣赏,引以为奇。目前大装影响已经扩大到泌阳周边县市,每年都接到演出邀请。

回看大装团队,让人感慨万千。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他们从事的工作没有报酬,还要自己出钱出力;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团队,他们牢记祖辈传承,为乡亲们带去一份欢乐;这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团队,他们充分挖掘古典戏曲,用新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店大装的传承

和传统的牛行出人、商会募捐不同,现在王店大装以传承和发展为方向,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在研发、演出、管理和训练等方面制定了规则和标准,在表现形式上也经历了人抬、拖拉机拉、手推车推的演变,带动更多群众参加。有一年,白天增大师傅的爱人生病卧床不起,为了不影响大装的演出,白师傅找亲戚帮忙照顾,自己却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装事业中来。正如白师傅所说:「上辈子传承下来的,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

每年参加演出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更多的是本村群众,他们不图回报,不计经济损失,只为大装事业传承发展,就义无返顾、坚定执着。

王店大装的未来

近些年,泌阳县委、县政府加大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王店大装也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保全等人也被确定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王店街青年人刘建印、丁兵、陈朝聚也继承了王店大装事业,成为第四代传承人。

文:冯淮 图: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