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辰星读书/第590天/游戏

2024-07-01文化

心有辰星 未来可期

今天是辰星读书陪你学习的第590天

本文一共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笔记

第二部分:美图分享

阅读用时:大概10分钟

追逐金钱和权力的游戏中,一般你会得到比较准确的反馈。就是说,你如果有成功和进步,周围的人会鼓励,羡慕或奉承你,你自我感觉良好。如果有失败和退步,周围的人会鄙视和唾弃你。这样你主观上一般会用比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和激励自己。

但在追逐健康长寿的游戏中,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反馈机制会有微妙的变化。一是周围圈层厮混的同龄人随着自己身体的衰弱,会把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视为理所当然,无法抗拒,态度渐渐转为消极和被动接受现实。这样如果你自己的体能开始下降,你潜意识里不再把它当成一个可怕的坏事,而是消极的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不去花大力气抑制甚至扭转这种下降。

二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四十岁之后,大部分人的社交圈层基本不再增长,社交活动的频率和力度也不断萎缩。六十岁以后死亡率慢慢开始加速,听到更多的事情就是某某人生了大病,患了绝症,突然去世了,等等。这时候,对健康,体能和长寿的刻意追求,就变成一个容易随波逐流,周边缺乏反馈 (不管是鼓励还是鄙视) 的孤独游戏。很多人,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在这种缺乏有效反馈的环境下,容易得过且过,听天由命,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也不去刻意研究和努力来反制。

当他们驾鹤西去,身后最多收获几句「一路走好」之类的无用屁话,也不可能像商学院做案例分析那样,有研究者认真剖析此人最后二十年的生活细节,他是如何消极的忽视健康,本来有一手好牌,是如何如何打烂的,等等。

顶层目标模型,真的超级好用。

顶层目标模型看起来像一张树状图,它把目标分为至少三层。第一层叫顶层目标,指的是你人生的一些终极大诉求;第二层是中层目标,是顶层目标囊括的几个大类;第三层是支撑这几个大类目标的具体执行目标。

可以把这三层一次理解为:战略目标、战术目标、执行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生活中的最重大和最重要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我们无法解决它们,只能在成长中超越它们。

有没有发现一个趋势?

去商场转了很久,不知道吃什么了,偌大的商场,几十家餐饮店,竟然没欲望吃。最要命的是,每个商场都一样,品牌都一样。

站在消费者角度,选择困难,其实就是商机。

很大的商机

使我们特别的东西也正是使我们孤独的东西。

——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

当你对一个你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付诸行动时,恐惧会融化。

不愿认错的人一定会成为邪恶的人。当一个人打翻了你的咖啡以后,将不得不在自己做错了,和你是个坏人之间二选一。

这个人会不择手段地抹黑你,是你的问题才让他打翻了咖啡。他只有联合所有人一起把你推入深渊,才能找回自我的安全感。

最终你会看到,最恨你的人也是最对不住你的人。对坏人没底线,对好人也不会有底线。

渐渐觉得,最长期的朋友是能够共读一些书籍的朋友。透过书籍,相互之间有很深的理解,当你尝试过这种程度的交流,就很难和以前的同学同事闲聊了。

这种共读,可以是遥远的陪伴。就像是有些朋友刚见面,却因为太多的共同基础,因此有极高的耦合度,可以迅速深入探讨,不需要不断的对齐前置知识。

也可以是长期在读书会里交流讨论的朋友,一本书看不出来什么,但是时间一长,大家聊一本书的时候自然会对比之前的书籍,引用之前的视角,外人看来仿佛在说黑话。化用波伏瓦的名言:「朋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共通的精神世界让彼此能够理解言语,也能够理解沉默。

「很多人思考的过程大多都是不自主的、自动化的以及重复的。这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静电干扰,并没有真正的用处。严格来说,不是你在思考,而是思考发生在你身上。

当你说「我思考」的时候,是暗示你有自主权。它意味着你对这件事情有决定权,在这里你是有选择余地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思考」就像「我消化」或是「我循环我的血液」一样,是错误的陈述。消化是自己发生的,血液循环是自己发生的,思考也是自己发生的。

脑袋里的声音有它自己的生命。大部分的人受制于那个声音,他们被思想占有,被心智占有。因为心智被过去所制约,你因而被迫不断地重复演出过去。以东方的词汇来说,就是业力(karma)。」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地温和,无异于对所有人不加区分的冷漠。

一个人珍视之深浅,不仅仅要看其所接近的,还要看其所远离的。

但人们自以为的敢爱敢恨,往往只是自我为中心的双标罢了。

要像康德提倡的那样,你对待他人的标准,也应该是希望他人对待你的标准。

我并不总是温和而宽容地对待他人,我希望你也对我这样。

可以把认知的广度看做是达到认知深度的途径。

越是体会到多样性,越是感受到对立,越难用简单的规律总结,这会迫使人们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缺乏广度的深度,很可能就像是井底之蛙般狭窄的深刻。缺乏深度的广度,不过迷失在万花筒中的浅薄广度。

简单是终极的复杂,但没有经历多是无法理解少的。

读历史就像玩沉浸式游戏,同理心是角色切换按钮。

如果无法理解其他角色,也无法理解这个角色决策所产生的后果。

一厢情愿的历史人物悲剧式地退场,只能看见主角光环的读者在历史中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