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四川话「入侵」普通话的证据都在这了!

2024-07-01文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作为四川人的我,在跟外省朋友聊天时,

那些「好的」「什么时候」这种高频对话词组,

早已变成了「要得」「好久嘛」,

这种将四川话词组「普通化」的书面表达。

我随便一搜聊天记录,差不多有10000个「要得」

要不是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热议这一「现象」,

我还真反应不过来:

原来四川话已经入侵普通话了。

(我以为用普通话念出来就是普通话了!)

不查不知道,四川话不仅「基因」强大,

而且早已「入侵」普通话的对话语境里。

跟普通话对比起来,四川话的表达既简洁又抽象,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讲四川话的时候,

四川人才能做到人均「梗王」!

率先「入侵」程度副词

四川人的口音,除了悦耳、爽朗的发音和音调,

还有一旦习惯这种川味儿就根深蒂固,很难改掉。

出门在外,四川人总会自成一套表达。

@飞鸟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儿,

假期去外地耍,她路过一家老小区外面的便利店,

这种便利店跟成都玉林、抚琴这些老小区都差不多。

她拿了一瓶饮料,对着老板脱口而出:

「老板,这个好多钱?」

当时那个老板先是愣了一下,

然后回她:「不需要好多钱,只要5块钱。」

她刚开始还觉得奇怪,回过神来才发现:

「好多」是四川话的嘛!

类似「好多钱」这样的口头表达,

四川话里还有「好久、好高、好大」等表达。

在普通话里,「好久」的意思是「很长时间」。

而在四川方言里,「好久」的意思是「多长时间」。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

四川人往往只需用借助不同的语气助词

就能表达两个不同意思:

比如:

好久哦!

好久喃?

我们四川人夸起人来也是过分亲昵了!

图源 | APP截图

说到语气助词,四川人活用语气助词,

有时候在外地人看来就像

「加密语言」一样难懂!

作为一个外地人, @飞翔人生 表示,

他对四川话里面的「哈」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次来成都分公司出差,

在公司埋头苦干一上午,

至少收到了30个同事发来的「麻烦了哈」的职场官话,

他表示很疑惑,

为什么成都这边客套、礼貌都要带一个「哈」?

后面他发现,在四川话里,

这个「哈」不仅使用广泛,而且意思复杂。

比如,「哈哈」是笑声;

「哈哈儿」可以表达「一小会」;

但,「哈儿」就是说你笨的意思……

逐步简化普通话表达

在四川话中,语气助词可不只出现在词组里面。

还有很多时候,一个语气助词,

甚至可以表达一句完整的句子。

普通话说出来是一整句,

而四川话只需要一个字。

比如,

普通话: 哎,我手机哪儿去了?刚才放桌上来着。

四川话: 也?

普通话: 你刚才说什么?我没有听清,可以再说一遍吗?

四川话: 安(ang)?

普通话: 刚才那个火锅好吃,是吧?

四川话: 噶?

不同的语气词搭配不同的音调,

就是不同的口语表达。

如果你身边有四川朋友,

请注意了!如果你超过5秒钟不回应他的问题,

那接下来,他就要开始学鸭子叫了!

好像就是……噶!

说到四川话简洁, @对三 深有体会!

作为一个陕西人,在他来四川之前,

他觉得陕西和四川距离不算远,

在语言上,应该不会存在那么大的文化差异。

但当他第一次在工作上被四川领导批评,

听到那句:「你啷改嫩改整喃」的时候,

他都蒙了!四川话你简洁归简洁,别玩儿抽象啊!

加入「咒语」:顺口溜和歇后语

独具代表性的四川音调、丰富的遣词造句能力——

还表现在张口就来的顺口溜、

从老辈子口中代代相传的歇后语中,

所以,

外地人听四川人讲话就像在搞说唱!

虽然一开始听不懂,

但节奏感上头,不知不觉就混入了日常用语。

特别是小摊小贩的叫卖,

忍不住就开始在脑海中循环。

惨(can)、打闪闪(san)这立刻单押上了!

图源 | APP截图

还有用普通话念出来不押韵,

但在四川话里说起来就是自带感情的单押。

四川话中除了凸显韵母an,还要自创韵母!

比如:

狗撵摩托,不懂科学!(xio)

东说西说,长生幻觉!(jio)

四川话方言墙 图源 | 蜀韵纪事

四川人说话喜欢押韵,

也常常体现在「弯酸」人,

张口就是一套优雅说辞!

注:「弯酸」在四川话里是有意无意刁难人的意思,

大多时候见于长辈对于晚辈反复改变要求的一种无奈与笑骂。

比如说,绝大部分四川人从小就被父母硬控过的场景:

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我!

图源 | APP截图

当你在大人面前,加班熬夜赶作业或者赶工作,

往往这时候,老辈子就要出来「搡」你两句:

「这会儿才开始赶工嗦!」

「我看你是,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起来补裤裆!」

说到这里,

我忍不住还想再说点了!

四川人除了会押韵,他们「搡」起人来

还会不自觉放大招,进行一些歇后语创作!

在上学那会,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记忆。

不守课堂纪律的时候,

被说着蹩脚普通话的老师批评:

「你硬(eng)是夜明珠蘸酱油——

宝得有盐有味哦!」

犯了错,被父母追着骂:

「你娃今天是茅斯(厕所)头打电筒——

找死(照屎)」。

人均造梗大神! 图源 | APP截图

四川人天生自带强大的造句基因,

写到这里我算是也悟了,

这语言天赋、造梗能力,

绝对离不开老辈子们一代代的传承,

主打一个「姜还是老的辣」!

来源 天府文化Chengdu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