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徐世明:婚嫁(上)——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6)

2024-02-27文化

婚嫁(上)—— 昭乌达、卓索图蒙古族信仰与习俗(6)

徐世明

解放前,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嫁多由父母作主。如果父母不在,则由亲属中的长辈作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照例是不能违背的。

求婚 通常是由男方出面。求婚前,男方父母先对女方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利用庙会等机会广泛物色。但成婚的原则要复杂得多,比如,近亲不婚、「骨血不能倒流」、「门当户对」、生辰犯忌、脾气秉性等等。

如果各方面相当,便向村里长者、亲友征求意见。在大家也认为可以的时候,便请媒人前去求婚。

媒人 媒人去下哈达要骑骏马、穿礼服,携带礼品:用红色绸线或绸布条连在一起的两瓶酒、哈达、茶叶、糕点等。媒人不能骑骡。途中遇上挑空水桶的人(或寡妇),便认为不吉利,往那水桶里投入石块返回,重新择吉日起程。

媒人到了女方家,向家长问好,对家长「请安」(打千),互敬鼻烟或旱烟,品尝茶食。在品尝茶食之际,媒人说明来意,献上礼品。献礼的方式(喀喇沁一带作法)是把哈达挂在佛像前,把「四件礼」摆在桌子上,将一种白色丝绸哈达献给姑娘的长辈每人一条。姑娘的父母如果欣然收礼,或者说上一句「那就看看孩子们的缘分吧」,便是成功在望,媒人将受到非常热情的款待。

但是,求婚之途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巴林的一首民歌:

求之多次被尊重,

求之少次受卑视。

骏马走得精疲力尽,

求婚之酒喝空了瓮。

女方诺婚 通常举办诺婚酒宴。这时,男方媒人再来,同姑娘父母正式协商,确定订婚时间和礼仪。这个宴会规模较小。诺婚之后,男方根据商定的时间和条件,备好礼物到女方家参加订婚酒宴——苏木波力格图宴会(喀喇沁一带作法)。

人员包括家长、媒人、祝颂等五至七人;礼物包括「苏木波力格图」骏马、整羊、酒、哈达、糕点等。女方亲友、父母、兄嫂等参加,为郑重大型喜宴。敬酒、祝酒、献哈达欢度竟日。

席间,商谈结婚事宜,女方提出彩礼数目。正如阿鲁科尔沁一带订婚宴上唱的:

成吉思汗世代定下的——

九九之礼当在先,

哈布图哈萨尔世代形成的——

吉祥的绵羊在其次,

如数彩礼请送来……

「九」,为蒙古族吉祥数目,「九九」之礼为九九八十一件。而彩礼常以「九五」计算牲畜。一个「九五」是14头,「九九之礼」全给牲畜的话当为126头。畜种也有马、牛、羊之分。

但实际上只取其吉祥之意,出多少要量力而行。大富人家也有送足「九九」之数的,而一般人家出一个「九五」也可以。

总之,男方以「马之骏,牛之状,羊之吉」表示诚意。而女方凡要彩礼,必备嫁装,甚至包括全套家具的蒙古包、奶牛、肉羊、妆奁、首饰、堂柜等。所以有「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之说。

送彩礼 要郑重其事,男方家选择吉月吉日,举行彩礼之宴,公众言明。

届时,女方家来四至六人,接收男方家为姑娘准备的首饰、珠宝、三至五把钗子、辫管、包头、额箍、耳坠、手镯、戒指,以及绸、缎、裘皮大衣、四季服装和牲畜。牲畜全部备有缰绳。

男方宴席主持人,将酒、哈达献给姑娘的父亲,道;

结!彩礼如数,

牲畜如头,

今日致上。

请亲家夫妇,

查点接收。

于是开始交接。交接完毕,宴席开始。其祝酒歌大体如下:

远方的贵客哟,

骑着走马莅临;

金碗里斟满琼浆,

伴着歌声献给您。

远方的嘉宾哟,

乘着熏风光临;

银碗里斟满奶酒,

按着礼仪敬给您……。

席间,具体协商婚礼事宜。彩礼交接完毕,姑娘通常被送到亲友家住些天,老人们要对她讲有关传统婚俗礼节。婚礼这天才接回来。

婚礼前一天晚上男女各自举办小型酒宴。男方要请一位长老当首席主婚人;选一对子孙满堂各方面相宜的夫妇做新婚夫妇的分发爹娘(莫勒古勒森阿布、额吉);为新郎请伴郎。

女方家的主要是邀请村里年轻姑娘和媳妇们,让出嫁姑娘坐在中间正位,唱劝慰女儿之歌。旧时,姑娘出嫁,前程莫测,骨肉分离,隐含伤感。当唱到伤感至极时,女儿悲泣,退至客人身后,蒙头躺下。客人们依次退去。

这些歌曲,有劝导女儿循规蹈矩的;有回忆童年憧憬未来的;有祝婚后幸福美满子孙满堂的;也有赞美家乡充满乡思的。

如【四海之歌】(喀喇沁民歌)。

西海的色额

水边啊喔咿,

柳树的叶儿

绿如碧咿,

哎嗨哟勒色额。

玲珑水鸟儿

啼啭的时候啊喔咿

想念自己

可爱的家乡咿,

哎嗨哟勒色额。

北海的色额

水呀中啊喔咿,

芦苇的叶儿

浓绿色呀咿,

哎嗨哟勒色额.

俊俏水鸟儿

歌唱的时候啊喔咿,

思念自己

深情的故乡咿,

哎嗨哟勒色额。

东海的色额

水呀边啊喔咿,

果树的叶儿

翡翠绿呀咿,

哎嗨哟勒色额。

轻盈的水鸟儿

鸣叫的时候啊喔咿,

怀念自己

难离的热土咿,

哎嗨哟勒色额。

南海的色额

水呀水边啊喔咿,

山丁子树叶儿

片片绿咿,

哎嗨哟勒色额。

秀丽的水鸟儿

放喉的时候啊喔咿,

渴念自己

挚爱的土地咿,

哎嗨哟勒色额……

娶亲 这天新郎家首先设宴,招待娶亲队伍——萨得搭。桌上有两杯酒始终不能喝,叫「松加斯那」,取吉祥有余之意。启程,新郎穿上长袍,戴上圆帽①,系上绸穗腰带,足履平绒雕靴,佩戴银鞘蒙古刀、火镰,挎弓带箭,乘吉祥骏马,由婚礼主持人②导引,在媒人、伴郎、祝颂③、松其④陪伴下,带着父老乡亲们的嘱咐和一辆装载帐篷的车辆,按着预定的时辰和方向浩浩荡荡启程。路上小憩,照例是要喝几杯的⑤。

————————

① 旧社会,如果是贵族,便佩戴象征贵族的顶带服饰。

② 一般由贵族中年全命妇女担任,叫「图儒哈坦」。在喀喇沁,这个角色被称为「塔玛千胡达」,即主持婚礼的亲家。除此人外,还选一位与新娘属相一致的小姑娘,叫小胡达盖,当礼仪上的首席代表。

③ 在喀喇沁由小胡达盖兼任。

④ 被聘请的帮办人。

⑤ 在喀喇沁、宁城一带,此时新郎洒酒祭天。

快到女方家时,派出四名「平安使者」乘马先行,报告新郎平安到达的消息。女方家把他们请进正房,寒暄道安,大杯斟酒款待。

娶亲队伍到达。在女方婚礼主持人以及有关人员迎接客人时,新郎、伴郎乘马在姑娘闺房右绕一周,并且向闺房方向张弓射箭,以体现小伙子的勇武气慨。

但在下马进屋时,却被女方的四位嫂子(一般是邻居亲友,并非至亲。)拒之门外。

这时,跚跚来迟的帐篷车辆在姑娘的闺房西南架起帐房。这是一群很难对付的小伙子为自己准备的落脚点,他们将在这里通宵喝酒出洋相,女方家奈何不得。

新郎在姑娘闺房外,被嫂子们围在核心。房内,姑娘的亲友和兄弟姐妹正聚集一堂。按礼节,户主向门外指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去了解一下。」

于是出来一个人,由此一场十分优美、文明、幽默的诗歌发难、答辩场面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