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日式园林之茶庭

2023-12-13文化

所谓 茶庭 ,也叫 露庭、露地 ,它是指通向茶室的庭院。最初的「露地」一词出自佛教用语,原意是比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烦恼俱尽,没有覆蔽的地方。所以,自茶庭初创之始就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它本质上是将蕴含佛教禅意的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礼仪而创设的一种园林形式。

典型的露地茶庭

空山幽谷的「侘寂」氛围

它的特点是占地面积普遍较小,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它各类型庭园组合运用于庭院之一隅。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按一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面的矮小绿植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手水钵联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

广岛县尾道市净土寺露滴庵

京都松花堂庭园内的静谧与幽寂

祇王寺荼庭的山间野趣

西芳寺茶庭的绿意盎然

随着中国禅宗佛教、茶种的东传以及水墨山水式的审美对日本上流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茶庭逐步形成以禅、茶、画三者孕育结合的情趣思想,使庭园产生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时至今日,它的景观作用已远大于实用功能,如果说枯山水最能代表传统日式园林的特点,那么茶庭则最能突出日式园林的精巧雅致与所谓的茶道禅意氛围,其与枯山水堪称为日式园林的「双璧」。

01 茶室与茶庭的产生

京都建仁寺开山荣西禅师及碑铭,碑文有言「茶,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

在茶刚传入日本时,是为只有贵族和少数高僧才能享用的奢侈品,饮茶被视作一种高雅贵族文化而局限于上流社会。到了镰仓时代后,更是将其视为养生的灵丹妙药而备受推崇,随后茶叶种植越来越普遍,也为饮茶从寺院走入民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京都银阁寺东求堂,内设茶室同仁斋,开创了书院式茶庭的风格

随后的室町时期,武士阶级的斗茶茶会盛行,茶文化充满奢靡娱乐之风。直到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了四张半形式榻榻米的茶室 同仁斋(京都银阁寺东求堂内) 之后,这种设计风格被后世广为借鉴,称之为「书院式建筑」,其内的茶会称之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答辩简明扼要,从而减少了社会斗茶的杂伦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茶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

简素的草庵式茶室

京都三名席之曼殊院-八窗轩茶席

京都三名席之金地院-八窗茶席

此后日本茶人就开始将饮茶的庭院作为进行禅茶的仪式性空间,视其为一种精神性的场所而存在。茶室,多以庵为名,意为修行之所;茶庭,又名「露地」,即茶室所在的庭园,具体指从庭园大门到茶室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它是人们进入茶室之前的精神准备场所,为来客到达茶室之前营造在自然当中顿悟的所谓「禅机」。

茶庭精巧雅致的空间氛围

随后在禅宗僧人和一些社会名流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品茶的形式--茶道。茶道将品茶和禅宗思想融合在一起,所谓禅茶一家,目的是为了强调茶道精神与禅宗思想的一致性和相通性。茶道以 「和、敬、清、寂」 为宗旨,对于表面上华丽以及喧闹的事物给予否定,同时摒弃一切浮华和虚荣的东西,强调内心洗尽铅华的枯淡和坚强,寻求内心和精神上的安宁与淡泊。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画像(1522~1591)

茶道追求的是闲静和孤寂的境界,崇尚素朴和自然的状态。伴随着茶道的兴起,于是就产生了举行茶道的场所,随后就出现了专门举行茶道的独立的茶室空间。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茶道宗师 千利休 (1522 ~1591年)则将茶室空间格局进一步改进,创造了没有任何装饰的、具有一定禅宗意义的 草庵式茶室 ,将茶道从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不拘茶具、强调本心,简化茶道规定动作,抛开形式操作,专心体验茶道的趣味,成为日本茶道之集大成者。

简洁的茶室室内风格,「侘寂」精神的体现

所以,茶庭是以「侘寂」的精神所创设的,其伴随着茶道的盛行而发展,与茶室相辅相成,是茶道精神的延伸,塑造一段仿佛深山幽谷的路径,让前往品茶的访客能在进入茶室之前,平静心情远离世俗杂事的纷扰。此外,茶庭亦被视为茶室净境与外界世俗之中介缓冲空间,以简素的自然景观营造来成就「隐于朝市」之理想。

02 茶庭的分类

日式露地茶庭按构建风格大体可广义泛指为 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 三种,其中尤以草庵式茶庭最具特色,关于草庵式的实物案例下文会作详细介绍。

【禅院茶庭】 ,顾名思义一般设置于禅宗寺院之一隅,与禅庭的内涵本质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互为表里。前者强调的是不为物执的抽象写意精神,而后者所求的是安贫乐道的枯寂实用特性;禅院茶庭既有枯山水的海景写意,亦有模仿山景的绿意盎然,既是宗教秘境,又刻意追求深山寂静之室外桃源氛围。

京都三名席之孤篷庵-忘筌茶席

代表性的有京都大德寺内的孤篷庵、京都南禅寺不识庵、京都京都建仁寺东阳坊等,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结合了枯山水风格的露地庭园。

京都南禅寺不识庵,茶庭龙吟庭

京都建仁寺东阳坊及门前的茶庭

但要能说清楚禅院茶庭与草庵式茶庭区别的并不多见,因为禅宗寺院中的露地茶庭并非都以枯山水风格构建,有的不论在茶室建筑形制、结构布局或景观营建上都与草庵式风格差异模糊。在日本园林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寺院茶庭虽为最早出现,但并未发展成熟至足以成为单一的露地庭园类型,甚至在许多研究著作中,按特征要素和形式直接将禅院茶庭露地并入了草庵式,也就是说枯山水被定义为禅庭型式,而 一般认定上的露地庭园风格只有两种:书院风和草庵风。

【日本国宝茶席三名席之一】京都大德寺龙光院之密庵,建于1624~1643年间,书院式风格

密庵茶室及茶挂

密庵四曡半座敷的书院风茶室,四曡半座敷曾经是茶室的基本平面配置形式

【书院式茶庭】 ,一般只在大规模的皇室或贵族园林及寺院中出现,它是千利休的弟子为武士统治阶层的将军所服务设计,不论空间或是色彩皆相对开阔丰富,其较之草庵式茶庭,多了一种世俗的政治性。

京都银阁寺东求堂,内有最早的书院茶室--同仁斋

京都修学离宫,穷邃亭

京都修学离宫,邻云亭

京都修学离宫,乐只轩

京都桂离宫,赏花亭

京都桂离宫,松琴亭

京都桂离宫,园林堂

京都桂离宫,笑意轩

京都桂离宫,月波楼

它的最大特点不在于有多豪华,而是四周具有极为开敞的空间,尤其在池泉式园林中,在庭园各茶室之间布置有「回游道路」和「露路」以联通露地。

京都天龙寺祥云阁,超大型的书院式广间风格

依水园三秀亭,池泉园林书院式

大阪万博公园里的万里庵

无邻庵,近现代风格的大型庭园

无邻庵,叹为观止的私家开放型庭园,书院广间式

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席中的大德寺龙光院内的密庵、京都银阁寺的东求堂,修学院离宫、桂离宫内的茶庭。尤其后两者,坐落于池泉式的奢华庭园中,与草庵式的枯淡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草庵式茶庭】 , 是被誉为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草庵茶」的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载体,它所承载的茶道思想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所以,它在形式上体现为以禅宗思想为根基,去掉一切人为装饰,追求至简极素的情趣,融入了禅的简素清寂精神。

京都西芳寺,湘南亭

京都金阁寺,夕佳亭

京都大德寺兴临院,涵虚亭

金泽市兼六园,夕颜亭

京都高山寺,遗香庵

京都光悦寺,三巴亭

大阪堺市,黄梅庵

在茶室建筑形制上采用原木结构,多数草葺人字形屋顶、内外土墙、苇编窗框糊以白纸,彰显顺其自然之本色;茶室布局极其狭窄,多为四叠半及以下面积,但整体肃穆沉静、淡雅素简,室内唯一的装饰就是设有一壁龛,悬以书法挂画,最多另摆置插花一束,主客之间注重的是纯粹的精神交流。

极简的茶室风格

【日本国宝茶席三名席之一】京都妙喜庵(待庵),始建于1582年

妙喜庵,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茶室之一,也是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创建的草庵式风格茶室的唯一传世作品

妙喜庵,入口处有刀挂,武士视为生命的刀,到此也必须解下

茶室的躙口极小,无论皇亲国戚或寻常百姓进入皆需屈膝卑躬,无一例外,当年丰臣秀吉等也只能如此爬进爬出

在狭小的茶室中中主客坦诚相见,无法掩饰;一切举止都必须得宜完美,不得轻疏,与其说喝茶,勿宁说修行

庭园露地布置极其肃静清雅,面积可大可小,小则十余平见方的一重露地,大则与自然山林融为一体并人为设置区域划分,依据主人的经济实力最多可设有三重露地;通常地形狭长,四周设竹木围篱,庭园间铺以延段飞石,在内露地设置石灯笼、手水钵,底部四周缀满苔藓,沿途设腰挂待合(等待室)、饰雪隐(厕所)、中门等待客设施,同时植以代表「清寂」的松、竹,营造出一种枯淡的氛围。

【日本国宝茶席三名席之一】如庵,迁建于爱知县犬山市,始建于1618年

如庵茶室立面、室内及平面布局一览

如庵露地庭园一览

如庵茶室室内一览

【日本茶道三千家】之京都表千家-不审庵

【日本茶道三千家】之京都里千家今日庵-又隐

里千家又隐茶室平面及室内一览

【日本茶道三千家】之武者小路千家 -官休庵

官休庵中门、内露地及茶室

草庵式茶庭是日式茶庭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著名的有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席中的妙喜庵、如庵;有代表日本茶道主流三千家的表千家不审庵、里千家的又隐、武者小路千家的官休庵;又如京都高台寺遗芳庵与时雨亭,京都松花堂内的梅隐、松隐、竹隐等。

03 茶庭的一般构建要素

手水钵 】:日式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在举行茶会之时茶客入茶室之前,须以清水净手、漱口,表以身心的澄净。而手水钵,则是茶庭中不可或缺的物件,被视为是茶庭中的灵魂。

茶庭中构景的灵魂要素--手水钵

手水钵,是为供人清口净身之用的盛水器皿

手水钵,高的,人弯腰便可舀水,称为洗手钵;矮的,则需蹲下舀水,便以下蹲的姿态「蹲踞」命名

手水钵原设于神佛前,是供人清口净身之用的盛水器皿。其材质有石制、木制、铜制,后演变为茶庭中的石制洗手器;其形态类型不一、种类名目繁多,有 菱形、方柱星字形、菊花形、桥桩形,也有盐坛形、伊势岩形、日本扁柏木形,更有难波寺形、伊势井口组合形、刻「布泉」的铜钱形; 手水钵有高有矮,高的,人弯腰便可舀水,称为 洗手钵 ;矮的,则需蹲下舀水,便以下蹲的姿态「 蹲踞 」命名。

手水钵,形态类型不一、种类名目极其繁多,但有一点相同:无过多的雕饰,保持了原有的朴素与质拙

手水钵,大阪万博公园万里庵

其以巨石制成,虽形制各异,但最为注重的则是石的自然样貌与野趣;虽无过多的雕饰,但更多保持了原有的朴素与质拙。

神奈川县寒川神社神苑,直心庵茶庭一角,完美诠释了手水钵的构景要素

前石、手烛石与汤桶石,大致示意,不同茶道流派左右设置略有不同

地下水琴窟结构示意

此外手水钵只是整套洗手用具的一部分,通常还包括 前石、手烛石、汤桶石和水门 。供人洗手时的坐凳称之为 前石 ;夜间用以放置灯具的石头称为 手烛石 ;冬日里用以盛放热水的石头称为 汤桶石 ;在手水钵四周铺满砂石,用以散水的部分称为 水门, 这是最低洼的区域,又称之为「海」或水汲石。

惊鹿 】:惊鹿,亦称 添水、僧都、惊鸟器。这 是一种经常被用于日式园林与庭院的观赏小品,主要用来展现日式园林体系中存在的一种含蓄的禅意。

惊鹿,亦称添水、僧都、惊鸟器

惊鹿,利用杠杆原理一侧敲击石头,用以惊扰落入庭园中的鸟雀

惊鹿,常用的日式园林景观小品,极具野趣

惊鹿与手水钵

通过杠杆原理运动,利用储存一定量的流水使竹筒两端的平衡转移,然后竹筒的一端敲击石头发出声音,用来惊扰落入庭院的鸟雀。此物通常与手水钵一同设置,共同构建为茶庭中重要的景观装饰元素,极具野趣。

石灯笼 】:此亦为日式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露天装饰小品—表征「侘寂、幽玄、物衰」的石灯笼,发展至今已自成体系,其品类丰富、形态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石灯笼,亦为日式庭院中不可或缺的露天装饰小品—用以体现「侘寂、幽玄、物衰」之氛围

石灯笼,其雏形是源自中国佛教供佛时点的供灯,有「立式光明」之意

石灯笼,自传入日本后被发扬光大,发展至今已自成体系

石灯笼,品类丰富、形态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石灯笼雏形是源自中国佛教供佛时点的供灯,有「立式光明」之意,其最迟出现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但不知为何自五代之后逐渐少见。不过此处花开彼岸香,自传入日本后在日本神社、寺院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广为流传,甚至让许多人误认为这是日本独有的园林小品。

踏石 】:踏石,主要有 飞石 延段 。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参加茶道的人不至被潮湿的地面或青苔弄污木屐,而影响茶道的进行。同时在情趣上是为了塑造一段进入深山幽谷的自然路径,引导访客进入品茶前沉淀心情。

飞石,即庭园中按左右排布、间断摆放,半嵌入地面之中的石组

飞石,其展现出的节奏和韵律,是露地茶庭特有的格调

延段,即为碎拼的石路,采用石块与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

注意,这用草绳或藤绳包扎的石头叫作关守石,这是庭园主人委婉的示意,行至此处你已不能再越界

所谓 飞石 ,即按左右排布、间断摆放,半嵌入地面之中的石组。其形式多样,但组合铺设均以人的步距为基本准则;所谓 延段 ,即为碎拼的石路,采用石块与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踏石尤其是飞石表现出的节奏和韵律,是露地茶庭特有的格调。

04 关于草庵式茶庭

典型的二重露地平面布置示意图

典型的二重露地景观构建要素示意图

前文已提到,草庵式茶室的诞生,源自于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提倡的价值观「侘寂」。他的贡献在于运用柔弱的茶道美学,扭转了当时武士社会浮夸奢靡的拜金之风,帮助人们回归简朴和本真,自然与谦逊。不过,相对于简陋的茶室,其茶庭布局却极具特色,除了一般性露地庭园的手水钵、惊鹿、石灯笼、踏石等构建元素,另有其它与众不同的空间划分及景观小品设置。

京都南禅寺,天授庵露地口

神奈川县寒川神社神苑,直心庵露地口

露地口 】:进入茶庭露地的第一个门,通常是嵌于高墙之中有顶的院门,又称之为「木户」,它的作用是将露地与外界有一较为清晰的隔离。

外露地的自然山景与田园野趣

外露地与飞石

外露地 】:即第一重庭院,呈现半自然状态的景观,它的所谓作用是让人进入茶室之前,使身心处于放松的过渡适应状态。

内露地,即穿过中门最里处靠近茶室的庭院部分

珍散莲茶庭内露地

内露地 】:即穿过中门最里处靠近茶室的庭院,这是庭园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一般设置有休息处、厕所、蹲踞和茶室等,整体构建宛如缩小版的自然山景之中,极具野趣的氛围。

中门,在内、外露地二者之间的分界线是一道篱笆墙,中间一扇被称为中潜的竹门,即为中门

中门,一般为主人迎客的地方

中门,武者小路千家 -官休庵编笠门,在轻快的竹格子两扇门上,描绘着大曲线的桧皮屋顶的结构,极具特色

神奈川县寒川神社神苑,直心庵中门,中门不一定有顶

中门 】:在内、外露地二者之间的分界线是一道篱笆墙,中间是一扇被称为中潜的竹门,即为中门,它是主人迎客的地方。有的露地还会在道路的中途通过设置障碍物,比如树木或竹篱笆墙等手段来有意切断道路,目的是为了使来访的客人无法看到茶庭的全貌。

雪隐,一般只是装饰用,实际并不使用,所以又称「饰雪隐」

雪隐 】:极其优雅的名字,但实际上就是厕所,在外露地的叫做「下腹雪隐」,在内露地的叫做「砂雪隐」。小小的庭园内设置厕所,还用于观赏,岂不是臭气熏天、大煞风景?事实上它只是装饰用的,实际并不使用,仅用以体现主人招待客人的细心与周到。

尘穴,收集落叶与尘垢之处,置尘箸、石块,表明在客人来访前已经认真打扫过庭园,以示尊敬

尘穴 】:在手水钵前洗手时,不远处可看到有二十公分左右的圆形或方形凹洞,称为「尘穴」,顾名思义此为收集落叶与尘垢之处。一般置尘箸、石块,表明在客人来访前已经认真打扫过庭园,以示尊敬。

腰挂待合,供访客坐等休息的地方

腰挂待合,在多重露地的庭园中,通常也有内、外之分

腰挂待合 】: 腰挂 ,即为庭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待合 ,即为庭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由于通常在建筑内与坐凳结合,因此统称为「待合腰挂」,即坐等休息处。在多重露地的庭园中,通常也分为内、外腰挂与待合。

茶室的外观

茶室的布局

茶室的布局

茶室的入口

茶室 】:此处仅以草庵式为例,又称为数寄屋,为茶道进行的场所,也是茶庭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

以如庵为代表的「数寄屋」样式

典型的草庵茶室样式,大阪万博公园里的汎庵

数寄屋是一种平台规整、讲究实用的日本田园式住宅,是为取自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常用「数寄」分割空间,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绘水墨画,意境古朴高雅。

经典的四叠半布局

经典的四叠半平面布置

茶室是茶文化的承载与体现,草庵式的缔造者千利休涤荡了茶文化中娱乐性的因素,更为彻底地斩断了旧式茶文化中与物质的种种联系。他将四叠半榻榻米大小(约8.2平)的标准茶室进一步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叠半(约4.5平)的榻榻米,称之为「 小间 」(对应大于四叠半的称之为「 广间 」),由此创造了号称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建筑奇观。

茶室的躙口设计,其约70公分见方犹如狗洞般大小,进入此门时需双手支撑,以膝移动前进

茶室的躙口,表征进入此门者不论尊卑,一视同仁,皇亲国戚或寻常百姓皆需屈膝卑躬,低头钻进茶室,无一例外

茶室的刀挂设计,武士视为生命的刀,到此也必须解下

草庵茶室的设计,不得不提这有趣的 躙口 。其约70公分尺寸见方犹如狗洞般大小,进入此门时需双手支撑,以膝移动前进,如此待客之道在古代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设计,表征进入此门者得放下一切地位与身份,不论尊卑一视同仁,皇亲国戚或寻常百姓皆需屈膝卑躬,低头钻进茶室,无一例外,当年丰臣秀吉等也只能如此爬进爬出。

简素的室内布局与装饰

室内空间与茶挂

室内装饰也极简化,在如此逼仄狭小的空间内,无法进行任何的娱乐活动;在一次长达4小时的茶事活动中,主客之间举手投足必须遵循一定的礼法,茶道成为了一种修行,任何物质上的欲念都不能存在于茶室之中。

茶庭的空间格局 】:相对于草庵茶室的素简质朴,茶庭的空间氛围营造却是别有洞天,以经典的日本茶道主流代表--茶道三千家之 表千家不审庵庭园 为例,让我们领略下咫尺之内造乾坤的草庵式茶庭,其空间格局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不审庵露地总平面布置图

露地总平俯瞰透视图

露地总平布置图

先上平面图,以比例显示的庭园虽然不大,但依旧设置为三重露地空间的格局:

一重露地与二重露地空间俯瞰

第一重露地(外露地) 由露地口至中潜之间,有外腰挂和雪隐组成。客人来访会先在外腰挂等待,外腰挂即正对中潜的开口,由开口可以看到主人出来相迎,再一同进到里面的露地;外腰挂和中潜右首是一处幽静的小庭园,经过石桥跨越枯流有一蹲踞,走过延段石道可直达「点雪堂」。

二重露地与三重露地空间俯瞰

表千家不审庵 中露地

表千家不审庵中潜(露地中门)

第二重露地(中露地) 为「残月亭」前的书院露地,从中潜至「梅见门」之间以飞石引导,内有一口水井,与点雪堂之间以「萱葺门」相隔,门旁立有大型的春日石灯笼。

内露地茶室前一隅

布满青苔沧桑古朴的蹲踞

第三重露地(内露地) 是从「梅见门」进入茶室不审庵的内露地,内设内腰挂、砂雪隐、六角石灯笼和蹲踞等,四周辅以松木矮灌绿植围合。

不审庵茶室

茶室立面及内部设计

素简至极的茶室内部

三重露地,可谓层次分明,善于运用视觉的引导和阻隔,营造出空间的立体层次感;配置石造景观元素使空间丰富多元,借藉飞石与延段的引导与暗示,让访客犹如步入深山幽谷的溪流山野美景之中;以自然与人工匠意的融合,在狭小的空间内创造出人间净土的理念境界,彰显茶道侘寂的究极精神,将「和、敬、清、寂」的内涵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