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100种中国书(上)

2024-04-13文化

钱穆先生曾言:「人要创造历史,先须认识历史。」

面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我们又该如何全面而深入、系统而科学地去进行了解呢?

今日,小编为读者朋友们带来「100种中国书」上篇的50种经典图书。

共分为10类,涵盖国学、政治、经济、社会、博物等方方面面。

在这份书单中看见中国,也看见我们自己。

一、国学

1. 任继愈【国学读本】: 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 一部著作。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展示国学精华。


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

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


2. 钱穆【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几千年;一部【论语心得】风靡全球,畅销数百万,被译成多种文字。但,读【论语】究竟有什么用?【论语】究竟应该怎么读?国学大师钱穆为您解答。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



3. 章太炎【国故论衡】: 凸显了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夜形成的论学特色,可谓清代汉学总结性著作,又可谓本世纪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首出的一部杰作。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另,附录其【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论语言文字之学】二文,以期有助于读者理解章太炎的小学思想,进而挖掘其学术思想之本意与精髓。


4.梁启超【国学小史】: 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国学小史】手稿及梁启超自述并与胡适通信整理而成。


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该系列演讲的讲稿,在梁氏生前,仅以论文或单行本形式发表部分内容。



5.钱穆【国学概论】: 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

钱穆,「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

【国学概论】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

【国学概论】(繁体竖排本)

【国学概论】(简体字版)

二、可爱的中国


6.【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贵影像,精选自1000万余张历史照片,约170幅极佳呈现。

一部总浏览量超过21亿的

100集微视频节目

13集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荟萃成

一本可以「动起来」的国家相册


7. 鲍鹏山【中国人的心灵】: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著名学者鲍鹏山,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三千年理智与情感,无限接近古人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学史。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


8.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

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条件保存得那么丰富完整的物质文化遗产于地下。

砥砺18载,25万字,900余幅图片,

受周恩来总理嘱托而作,

曾被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




9. 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重订增补本): 呈现更丰富的古代中国文化常识,娓娓描绘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场景。


本书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

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同时也为读者在记忆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10. 张元济【中华民族的人格】: 编写于国家危难之时,向同胞宣告「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中华民族的人格】是张元济先生1937年编著的,书中记述了中国古代八位义士的故事。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

藉由此书,张元济先生 希望告诉国人,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豪杰,他们或重然诺,讲信义,或临危不苟,忠肝义胆,甚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三、读书之书

11.张明仁【古今名人读书法】: 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12.朱自清【经典常谈】: 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书目;朱自清先生代表作;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同学们读了【经典 常谈】,「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朱自清在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出版于1946年,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十三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13.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目录学发微】对目录 书的体制 、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

【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书,经过探微索隐, 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


14.拓晓堂【槐市书话】: 领略古书流转的瑰奇历史, 记录中国古籍拍卖的重要历史。

宋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其中的典故「兰台」,是汉代官家藏书之地,「槐市」是书籍交易之地。

书籍的买卖在西方曾经促进了「希腊奇迹」,促进了文艺复兴。

在古籍中搜奇品酌,讲述一部部文献典籍背后曲折动人的故事。

15.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诠释历史之「旧经典」,提供今日之「新经典」。

古人云:经,常也;典,大册也。

一般认为,经典乃万世不易之作;不少人将「中国经典」解释 为儒家圣贤之作。葛兆光先生指出,中国经典,当不限于儒家治世之作,还应涵括佛教治心之作、道教治身之作,且如历史学之典范, 文字学之瑰宝,林林种种,诸子百家,皆属中国之经典。

本书凡十讲,涉及【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十种中国经典作品,揭示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相隔千载的经典,只有通过重新解释和引申,方能使当代人体会前贤之思,转化为今天犹有活力的「新经典」。


四、经济


16.陈焕章【孔门理财学】:中国人第一次以西方现代经济学语言,向世界学者全面展示中国古代儒学经济思想的重要著作。

「以义理财之科学」,中 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是一部思想史、经济史、制度史,甚至是财政史。本书以经为主,以史为辅。在本质上,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的研究,它是对独立于西方而发展的中国思想与制度的全面观察,作者也避免以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视角去曲解中国古代思想,全部的叙述建立在原始文本的语言及其精神上。


17. 王亚南【 中国经济原论 】: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经济结构、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发展方向,以及旧中国政治经济学概貌等。


18.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费孝通的成名作,经典调查研究,对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精要剖析。

本书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书中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18.厉以宁【文化经济学】: 曾荣获 中国好书,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注目于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力作, 一部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综合研究之作。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从文化史视角高瞻远瞩地体察经济演变,强调文化因素在经济调节、利益分配中的重要性。以经济学的思考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立足中国经济建设,从文化产业、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文化调节、文化包容、文化自信、文化制衡、文化传承和文化共享等方面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


20. 姚洋【中国经济学四十年】: 为未来的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历史材料。


本书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学研究,从贸易和开放、经济转型、集体地权制度、城乡劳动力流动、养老与医疗保障、人力资本、产业集群经济学、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官员考核与选拔制度、经济史、环境经济学11个方面集中梳理了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五、社会学


21. 吴文藻【 论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中国目前问题的核心,一言以蔽之,是整个社会组织的解体……问题的症结,还在中西文化自接触以来所引起的根本冲突。



22. 杨开道【 中国乡约制度 】: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


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

——杨开道



23.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人为什么如 此讲究长幼有序?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

中国为什么是熟人社会,为什么攀交情重关系不重权利和契约?

本书收入费孝通先生三部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和【乡土重建】。这三本书是费孝通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概括的代表作,凝练地体现了其对这一问题的集中思考,借以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其乡土社会研究。


24 . 吴景超【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


中国人的问题最为艰难,而中国人对于改良的工作,也应当特别努力。

——吴景超


作者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中国属于第四种类型,即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比例也较高。中国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须开发资源,实现工业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数量。


25.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


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六、地理


26. 顾颉刚 史念海【 中国疆域沿革史 】: 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本书由我国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及历史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 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27. 顾朝林 等【 中国城市地理 】: 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城市地理著作。


力图全面反映国内中国城市地理的最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是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内容最全面,资料最翔实的一部力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28. 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 (先秦至明代) 】: 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

作者采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表现出我国地理学上的新观点、新观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创立与因袭的过程,以及少数正误观念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29. 冯承钧【 中国南洋交通史 】: 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 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综合考察。


在对作者所掌握的大量中外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0. 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 :俯瞰中华文明史中的黄河。


本书书名为黄河与中华文明,却不是泛泛论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而是通过中华文明史中的黄河这一着眼点,来细致描绘中华民族如何认识黄河的源头、如何遏制黄河的灾害、如何利用黄河的资源、如何造就黄河的繁荣……本书聚焦黄河,放眼文明史,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趣味性的的历史地理专著。


七、政治


31. 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


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32.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

富强为国策之主干,君主为国政之中心。毁灭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离心力,至此竟转化为促成集权专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统一,不过因势利导,以一王全局之专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权而已。

—— 萧公权

33. 鲍明钤【 中国民治论 】: 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内阁制与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中国民治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探讨【临时约法】及其缺点,民国建立以来十余年宪政的教训,以及废督、制宪和救济危机等诸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则是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4.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 一部 中国近代政治通史。史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尽,实为其他同类书所不及。

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35. 唐爱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 】:立足于唯物史观,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学术阐释,牢牢掌握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本书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原则,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构成性要素、核心逻辑、世界意义等方面。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该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现代性逻辑」,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独特现代性类型,详细阐发了这一新现代性类型的内在逻辑。


八、法律


36. 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 被认为是关 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对于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的独特贡献,直到今天仍难有人超越。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

作者兼跨社会学、历史、法律三个学科,开创了把法律与社会史结合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体系,被称为法律社会史。


37. 杨鸿烈【 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 】:回顾数千年来心血造诣之宝贵财产。

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杨鸿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杨鸿烈的作品。作者从中国法系在世界法系中的位置讲起,论述了中国法系的内容和范围,并对中国法律在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的影响为核心内容展开叙述。


38. 陈顾远【 中国法制史概要 】: 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

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本书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

【中国法制史概要】为作者数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39. 何勤 华 钱泳宏 等【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华法系】 对当代中国乃至亚洲各国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本书从对法系、中华法系的概念界定入手,论述了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特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衰亡及历史地位。


40. 孙笑侠【 法科知识人——现代中国早期60位典型人物重述 】:用一本书,与现代中国早期60位著名法律人时空对话!

中国近现代史是法律文明的继受进步史,也是法科知识人的悲欣交织史。本书选取60位法科知识人作为考证和评述的样本,清晰展现四种类型:新知先行者、政治行动者、职业行动者和学术静观者。他们与传统、与时代、与政治、与人性既相逢于种种事件,又遭遇着种种冲突,借此可感受时代大变局中法科知识人的奋斗行迹和心绪。

九、宗教


41.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校订版):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叙述了从上古以迄近今中国宗教思想演变的历史。



42.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


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43.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


「历史之研究,实足为教理之辅助」,此即为蒋维乔撰写本 书之出发点。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


44. 濮文起【 历史与现实:中国民间宗教探索 】:追溯中国民间信仰历史演变与依存逻辑。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中,除了儒、释、道三教之外,还有一种在下层社会盛行的民间信仰,且绵绵不绝。作者围绕着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视角,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探索。


45.朱谦之【中国景教】: 朱谦之晚年写作的最后一部著作,全面地、完整地论述了景教的起源、发展和在中国的传入及传播情况。



十、博物

46. 赵欣如【中国鸟类图鉴】: 全球观鸟人必备的日常参考资料, 一本书看懂中国本土1384种鸟类。

中国最早倡导、指导观鸟活动的专业学者,英国东方鸟类学会荣誉会员赵欣如主编。

收录专业照片3100余张,依据文献绘制全新分布图,相似种辨析实用性强。

让你不仅认得鸟种,叫出名字,更能懂得鸟类行为、理解鸟类与环境的关系。


47. 马克平【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目前已出:衡山册、荒漠册、祁连山册、苔藓册、大兴安岭册、北京册、辽宁册、吉林册): 针对植物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在野外考察、实习和旅游中的便利性和实用性,邀请全国各地植物分类学专家、特别是青年学者编撰一套常见野生植物识别手册的口袋书。


每册包括具有区系代表性的地区、生境或类群中的500~700种常见植物,每种精选原创美图加配精炼的文字描述,物种按照社会公众读者的习惯进行精心编排以便查找物种,为读者识别植物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检具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博物图书。



48. 刘华杰 李聪颖【中国博物学评论特辑:回归生活的博物绘】: 集当代国内50余位博物绘画家的作品,以绘图形式展示当 代人的趣味生活。

在公民博物学复兴的新形式下,博物绘画获得某种新生,不是简单地回到从前,而是在吸收、借鉴前面经 验基础上的前行。本书征集了53位博物学创作者的代表作品,展示丰富多彩的「回归生活的博物绘」,意在推动中国本土博物绘画创作与交流,并为未来博物画的发展方向探明方向,打破门户之见,推陈出新。


49. 潘富俊【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他业余时间乐于沉浸在诗文歌赋里,在书房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考评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

50.郭郛【 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 ( 全两册 ): 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内容的百科全书。


【尔雅】作为中国古代学 者必读的【十三经】之一,是是中国博物学的典籍祖本 。

本书由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自然科学史家郭郛进行注证。他将【尔雅】一书十九章有序地分类和校正。其中,释天、地、山、水和草、木、虫、鱼、鸟、兽、畜篇是人类和生物生活、生存环境的生物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科学的经典篇章。

作者还提出【尔雅】反映了古人以「真、善、美、和」为社会关系、人际交流的道德标准和文明准则,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每日一书

【哲学研究】

每日一词

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