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前言总计

2024-04-25文化

前言

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谋略的宝库,上下五千年,这些谋略造就了多少帝王将相,贤臣良将。这些智慧谋略的代表,当首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相当广泛的兵法普及读物,集历代兵家「韬略」「计谋」之大成,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素来被人们看重,古人曾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之说。

【孙子兵法】大约于春秋时期由齐国人孙武编著,共分13篇,基本是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进程为纬线来谋局布篇。而【三十六计】始见于【南齐书·王敬别传】,共分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及败战共6套,便于在不同情况之下运用。

两者均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和丰富的哲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渊源,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朴素的辩证法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文辞恢宏豁达,精辟新颖,对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幻,在今日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这些优秀的传统智谋不仅运用到军事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影响已延伸到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管理等诸多领域。古老的谋略又焕发出了古老的青春。

为了弘扬古老的谋略智慧,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出版了这套【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图文经典】,共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两册。我们博采众家之长,从原文、注释、译文、计源、用计锦囊及战例等诸方面进行介绍,对原文及其语义、语源做了必要的考证及叙述,而且对原文的本义及运用做以精辟解析,并引用典型的战例,力求兼古今中外,顾军事政经,使读者准确地把握原文本义,更深刻地领悟原著精神。同时配以精美的插图,力争做到图文并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希望读者能从本丛书中吸收智慧,在实践中借鉴其计,运用其谋,建功立业,铸就成功!

总计

【原文】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①六六三十六计:【易经】中的阴数;阴爻「坤」的符号为

「==」。借太阳六六之数,以表示诡计多端。

②数:数目,数量,自然之理,可引申为客观规律,这里指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战场实际。

③术:手段,计谋,策略。

④阴阳燮理:燮,调和,谐和。这里的意思是借对立物的统一,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⑤机:机变,机谋。

【译文】六乘六等于三十六,客观实际中蕴藏计谋,计谋的运用依赖于客观实际。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的计谋也就在其中了。施计用谋不能凭空想象、脱离实际情况,否则必然遭到失败。

【用计锦囊】

古今中外,历来军事都讲究诡道,希望通过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三十六计」之类的计谋便应运而生,当然,「三十六」并不是确指,而是泛指有很多计谋。

「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成书却在明清之际,具体作者无人知道。原作者从诸多计谋中提炼出三十六个计谋,再把三十六个计谋分为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包括六计。

施计用谋,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数」与「术」的关系。「数」指客观情势,是第一性的;「术」指主观计谋,是第二性的。客观情势决定主观计谋,主观计谋源于客观情势,又转而对客观情势有反作用。就是说「数」决定「术」;「术」反映「数」,又反作用于「数」。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指挥员要做到妙计在心,胜券在握,应当像【百战奇谋·计战】中所说:「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也就是说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情势,制定出相应的计谋。然而,计策是方法,是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三十六计」是「分析学」也是「方法学」。借助它可以认清客观情势,针对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创造优势,获取利益,我们学习和运用它,目的是在「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前提下求得群体和个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