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历史的尘埃——豪放词人辛弃疾富有哲理的一首宋词,充满人生智慧

2024-04-10文化

原创星光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爱国情感和豪放奔放的个性。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宋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位著名的能文能武又爱国的词人,一位是抗金名将岳飞,他写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一位是爱国诗人辛弃疾,他是一位著名的词作家,也是一位能征善战、勇冠三军的民族英雄。

辛弃疾一生怀着满腔热血,力主抗金,然命运多舛,虽有一颗大展宏图的雄心,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壮志难酬。

闲居乡下的辛弃疾没有了枪杆子就拿起了笔杆子,来抒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自此宋朝又多了一位文学家。

【定风波·赠杜鹃花】

宋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这首词为庆元末年(1200)作于铅山瓢泉居地。在百草齐芳、流香溢彩的仲春之际,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喜悦和振奋。这里词人浓墨重彩,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形象。然而一个「过」字,文势急转直下,令人即刻醒悟:仲春过后即是暮春。

春光不会常驻,时光也不会停留,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谁都无法抗拒。曾经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姹紫嫣红,争妍斗丽,转眼间春意阑珊,落红遍地。

开头短短几字,落笔即掀波涛,起伏有致,充满活力,指出了时节的更替,形成了春天来临又离去的两个层面,运用反衬手法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春天离去的惆怅,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美景难再的感叹和惋惜之情。

「杜鹃声苦不堪闻」巧用了美丽忧伤的动人传说,借用杜鹃的一片归心,来表达词人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无限情思。典故的化入,一个一啼一何苦的听觉形象栩栩如生。声声啼血,至哀至悲,意象凄美感人,震憾人的心灵,悲剧气氛得到了强烈的渲染,紧接着再用一「苦」字,把悲剧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个「苦」字,并非昔人一般的伤春之苦。

辛弃疾出生于金兵统治下的沦陷区,亲身经历了外族入侵和国土分裂的痛苦。他自视甚高,自认为具有坚定的气节,同时也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对人民的疾苦倍加关注。年轻时,他积极组织抗金队伍,为收复失地而付出了辛勤努力。回到南方后,他撰写了【十论】、【九议】等上书朝廷的文章,坚决主张抗金,并提出了恢复中原的战略方案。然而,由于主和派的强力阻挠,他的抗金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深感国家的屈辱和自己的无奈。他多次被罢免职务,被中伤诋毁,不得不隐居闲住长达二十年之久。他的壮志未能实现,功业未能完成,只能黯然饮恨度过余生。他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家国之恨的怀念,这些情感汇聚在他的笔端,真实地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苦痛和无奈。这样的境遇令人扼腕叹息,令人心生悲凉之感。

【赠杜鹘花】虽为惜春感时之作,但情景交融,富含丰富的哲理,它给予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生短促正如春光一样转眼即逝,但做一些正确的有价值的事就能充实自己有限的人生,珍惜光阴而不虚度年华就能赢得更多的时光。这样,人生即使再短暂,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