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我解【论语】7.21孔子为什么不谈「怪、力、乱、神」

2024-02-29文化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

【解读】

夫子朱熹引用谢氏的话解读本章说:「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孔子谈论什么不谈论什么,完全取决于其学说的思想主旨。孔子视周公为偶像,信奉和力图恢复周礼,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他相信「礼让可以为国」(【里仁篇】4.13)。

质而言之,孔子的学说就是让人以仁为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怪、力、乱、神显然于此相悖,他既不利于修身,也不利于治理家、国、天下。

怪、力、乱、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当时科技水平无法解释的怪异与鬼神;二是可以解释的暴力与叛乱。

商朝是信奉鬼神的,认为一切都是天命,凡事都要卜筮,用杀人祭祀来表示最高的虔诚。周灭商是对「鬼神至上」观念的一种颠覆,他们开始引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做得不好,天命也不会眷顾,这是思想解放史上的一次大进步。

孔子继承了这种思想,并且进一步发展出了「仁」的概念,换句话说,这是更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修身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可以抓住的,其实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太多强调怪与神,就会陷入虚无主义,完全没有了行动的方向。

有个故事讲,一位富豪请大师帮他看风水,大师陪他一路走来,看他一路为人着想,照顾别人,甚至进家前看到后院飞鸟,都要缓一下再进门,防止惊掉了树上偷水果的孩子。大师就说,风水不要看了,这样的人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好风水。

这就是人行仁义,可以改天换命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暴力和叛乱,以武压人,这是孔子所反对的。这种思想在他对【韶】、【武】两首乐曲的评价时有淋漓尽致地体现。他说【韶】尽美尽善,说【武】尽美未尽善。(【八佾篇】3.25)究其根,无非就是因为周朝天下是通过暴力手段从商朝夺来的,无论商纣王多不好,周武王多好,总还是有点未尽善的味道。

成语「子不语怪」出自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