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罗杨:烂漫清明三月天

2024-03-29文化

清明时节,神州大地一派「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烂漫丽景。

清明是春光的信使。「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清明到了,天气回暖。谚云:「三月三正清明,桃红柳绿正当春。」微风细雨中荡漾出暖意,弥漫着勃勃生机,人的身心也豁然苏醒。清明的玄机在于,它是一个悲伤与欢喜交集,慎终追远与迎接春天相汇的特别的节日。此时,「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此刻,古人与今人,逝者与生者,过去与现在,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交汇沟通。此景,过往的历史,无情的自然,无论是在「沾衣欲湿杏花雨」中,还是在明媚的春光里都弥散出人性的温度。

清明是民俗的画卷。「倾城,尽寻胜去」,「盈盈,斗草踏青」。这是柳永所描写的宋代清明景象。宋代是清明文化最为繁华的朝代,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大宋都城开封清明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详尽刻画出宋人在清明踏青、寒食、插柳、斗鸡、拔河、蹴鞠、秋千、放风筝、扫墓、改火等万千风情。

清明是生命的乐章。「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原野上踏青,走进春天,走进自然,迎春兴乐以顺阳气。感恩宇宙的赐予,沐浴文明的阳光。与此同时,清明扫墓也为历来国人所看重,「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在这个约定俗成缅怀逝者的共同目子里,面对入土为安的先人,人们由内心里倾诉祭语,这是中国孝道的延伸,有助于晚辈在当下的现实生活里善待老人和亲人。人是有丰富情感的生灵,在自然的绿意中唤醒生命的绿色,对盎然生机的喜悦和寄托哀思的缅怀,共同构成了一曲生命的完整乐章。

清明是春祷的序曲。「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农田作物大多开始结籽结荚,古人发现清明时节正是顺天应时种好庄稼之际。「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人生何不如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风里播下希望和种子,在秋色里就会收获理想和果实。

罗杨书法

清明是美德的颂歌。「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这是一个远古的臣子「有功不受禄」的感人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个叫介子推的人追随重耳流亡,途中介子推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救活了重耳。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即著名的晋文公。介子推不愿居功为官,只愿侍养老母而躲进了绵山,在被搜寻他的山火烧死时,他留下了一首「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血诗。我们今天在清明时不仅要祭奠自己的先人,还要想到民族的先贤,想到国家的先烈,想到岳飞、文天祥、董存瑞、红岩、雷锋………想到人格和高尚。

清明是自然的旋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去春又来,燕去燕又归。这就是自然的律动和生命的轮回,没有永恒不变的春光,只有一年一度的清明。我们没有理由蛰伏在不醒的冬眠里,不能忘情于「春眠不觉晓」的陶醉。而应在清明的春风里迈开轻快的步伐,用勤勉的双手,创造新的梦想和辉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旋律。

清明是人间的春色。「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清明的假日,但愿君须记,节日不是假日。让我们在浮躁的生活里,在忙碌的工作中,放慢节奏,打开自己心灵的空间,去拥抱清明,「慎终追远,走进春天」。把人类之书翻开慢慢细读,把生命之书翻开逐句细读。不忘逝者,常记生者。那些散落在历史画卷上的美丽人生,应该成为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装点和激励。珍惜今天,为后人创造更多的美好。

「人生看得几清明」,心灵和人生的清明应是清明的节日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