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自古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中秋节之夜,正逢十五,秋空清澈,月轮圆满,清辉普照,寄托着人们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因而,从古至今,中秋都是团圆的佳节,也是赏月玩月的好时节。
在古人眼中,月亮虽然遥不可及,却有这诸多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高洁、永恒、清冷、寂寥等等不胜枚举。而且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也不少,吴刚伐桂、嫦娥奔月为月亮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清辉明亮的中秋圆月带着几分神秘,让人似乎触手可摸却又遥不可及。因而赏月、玩月成为古人与月亮互动的主题。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诗人鲍照作玩月诗,唐宋名家的中秋玩月之作更是数不胜数。
临近中秋,咱们一同来欣赏两首中秋节玩月的唐诗,来自诗圣杜甫与诗豪刘禹锡的隔空对决,且看谁玩月诗更胜一筹。
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很多时候,往往十六日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杜甫这首【十六夜玩月】便是写于他独居苏州时中秋节后一天。
首联两句平地波澜,直接描绘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同湖海金波,翻手可掬,又似玉露,沁人心脾。一个「金波」,一个「玉露」,以两个液态物质比喻月光,形容出月辉的浓郁皎洁。颔联目光一转,写所见之景「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这既是诗人的视角,也是月光的视角,人与月,似乎是人赏月玩月,又像是月光照人玩人,人月亲近,情意想通。
颈联再进一层,写诗人玩月的乐趣,从地域之广转到玩月人,有诗人、有樵夫、有儿童,还有城楼上的卫士,横笛的旅客,舟上的行人。从人的类别,表现出此时的大众望月怀乡思亲的哀幽之情。结尾「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平平收尾,意味未尽,仿佛还有一些乘舟羁旅之愁、望月怀乡之意、也行玩月之趣没有说尽,但诗却戛然而止,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杜甫的这首【十六夜玩月】极为贴切一个「玩」字,让月与人巧妙地互动起来,月光与望月人互为衬托,月色愈美,则人望月愈加生情,人之生情则「归唱」、「横笛」、「不寝」、「行舟」也越发为月光增色,可谓巧妙之极!
再来看诗豪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如何: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杜甫玩月,讲究月与人的和谐互动,既巧且工。而刘禹锡的这首玩月诗,就相对正常一些了,站在人的视角欣赏中秋夜月美景,感悟世间哲理。
首联同样描写中秋月,气象颇大:「一遍洗寰瀛」,月色普照,辉映人间,仿佛一洗人间幽暗。紧接着颔联和颈联描写月色下万景澄明的景象和中秋月的皎洁明丽,写秋则一派开阔气象,写月则光彩照人,使星辰避让。四句句句写月,却句句都衬托出中秋夜月的晶莹光耀,烘云托月的手法炉火纯青。
结尾一联诗人的情思从天上联系到人间,感叹人间变化无常,而天上的月亮却永远这般显示从容。大有以月喻人的匠心。
相比之下,诗圣杜甫和诗豪刘禹锡的玩月诗可谓各有千秋。杜甫之作极富灵动性和乐趣感,人月相玩,月人相衬,情景皆宜,给人无限遐想把玩的空间。后世诗坛极力称赞此诗「绝佳」。而刘禹锡之作一贯的大气豪情,气象万千,令人心神动摇,诗坛谓之「绝妙无敌」!
这两首中秋玩月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