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养生古谭/上古真人(彭祖)

2024-03-26文化

或是常情,人们对养生的哲学意义并无多大兴趣。对于人们来说,养生的最实惠意义在于生理上或医学上,在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不止于米(八十八岁),更期于茶(百零八岁),这无可厚非。

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1963版)

所以养生的重点还是应转向到相关的医书上来。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唐代王冰所注的版本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篇首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真人)」的说法。曰: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又曰:「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从这两句话来看,上古真人的特点一是长寿,春秋皆度百岁,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二是虽高寿但身体康健,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而动作不衰。

对于古书中的上古之人,有两类人让我比较歆羡。一是陶渊明笔下的羲皇上人,闲适而无忧;李白诗句:「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另一就是【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上古真人,长寿而健康。感觉这两者是互通的。明·王问【抱一庐绎志】诗:「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养生者最关心的问题或是,上古真人何以能健康而长寿?【黄帝内经】里用岐伯的话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说,上古真人,是知养生之道者(其知道者)。何谓养生之道?我的理解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虽只有区区二十字,我觉得这是今古养生者的圭臬——道也。【黄帝内经】中黄帝顿悟上古真人之长寿健康之缘由,曰:「此其道生。」

养生之人该怎么做,才合乎上文二十字的上古真人养生之道呢?岐伯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上古真人以言传身教教导百姓们如何养生。

而真人们的养生要点有三。

一是以外避邪淫,内守精神来预防疾病,中医对疾病的发生有「六淫七情」之说,六淫是指外来的致病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七情是人体自我的精神状态,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以要外避六淫之邪气,内守七情之情绪,则可防止病魔侵人。

二是虽身无疾病,也须志闲少欲。何谓志闲少欲?人不可能无志,志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产生的,如功成名就之志,或称为愿望;人不可能无欲,欲是人们生理需求所产生,如食色性也的食欲、性欲,称为欲望。养生的人,身外的志要闲,身内的欲要少,美其食,顺其精粗也;任其服,随其美丑也;乐其俗,去其倾慕也。高下不相慕,心足无求也。

三是即使为了生理上的必然欲望,也一定要有节制。不能劳其目,不能惑其心。老子云:「不见可欲,其心不乱。」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 以上三点,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上古时真的有那么一群长寿的真人存在吗?抑或是后人们基于理想的想象?【黄帝内经】中虽然是以黄帝岐伯的口吻来述事,但今人考证,其书或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假托黄帝岐伯来阐述养生之道的。战国时期的庄子也相信有上古真人存在,他在【大宗师】篇中所说的古之真人,简直就是超人了,曰:「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无论上古是否有真人存在,我赞同「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我们的祖先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着养生的真知,所以可以把他们称为真人,他们得出的例如「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等养生真知(养生之道)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彭祖像

就养生而言,在远古之人群中,我们心目中的上古真人应非彭祖莫属。之所以是彭祖,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非比寻常地长寿,在世近八百年的寿命,自然是善于养生的最好证明。史载彭祖是黄帝第八代孙,尧时代人,历夏商朝,如果真是这样,寿近八百无疑,但尧时代的纪年方法与现在不同,以天干地支记日,一次轮回为一年,故当时一年只有六十天,如此计算,当初的所谓彭祖寿八百年(一说七百六十七年)是现今的130年左右,彭祖大概在夏禹的时代也就去世了。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的物质和医疗条件下,能或到一百多岁一定算是奇迹了。

据说彭祖对养生有诸多贡献,比如首创中国养生食疗之先河,向尧进献了雉羹汤,帮助尧恢复疲劳的身体,因此得到尧的赏赐,封地在江苏徐州彭城。【易经*鼎卦】中的「雉膏不食」,雉膏或就是雉羹汤。彭祖或还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养生操、气功导引术之类,庄子云「吹呴呼吸,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据说彭祖还著有养生著作,在【彭祖经】里记载着彭祖的一些养生理论与经验,【彭祖经】出自于晋朝的葛洪【抱朴子*神仙传】。无论如何,彭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古代养生之鼻祖。杭州萧山的东方文化园里就有彭祖的塑像,并将彭祖作为东方养生文化的开创者来纪念。

古代有【彭祖摄生养性论】一文,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彭祖之名而著,出自明代【正统道藏*洞身部】,录其文中片段:「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癥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不欲甚劳,不欲甚逸……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形枯于声色之前。劳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闻斯道,养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亲狂荡,而愚者纵意未至,损身已先,败其神魂,伤其魄矣。悲夫! 」

临安,彭祖遗迹,八百里风情岛。

彭祖的封地虽然在江苏徐州,但多地都有关于他的遗迹与传说。他与杭州好像还是有点缘分,传说中彭祖晚年曾在杭州临安天目山、福建武夷山居住养生。临安有个八百里的古地名,据说与彭祖有关。

【杭州府志】云:「商彭祖墓在县〔临安县〕东十里八百山。」 今临安有「彭祖故里」,在临安城东十里百岗岭的路北,村名叫陈家坞。其碑尚存半壁。县东苦竹岭,名为「八百里」,此为古村名。

【嘉靖临安志】云:「彭祖寿年八百,故号其山曰八百山,里曰八百里。昔武肃王御黄巢,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即此。」

今临安,八百里地名仍在,有诸多有关彭祖的传说,这个地方是低山丘陵地貌,山林秀美,溪水淙淙,虽然近旁的青山湖只是在上个世纪才建成的人工湖,却使得八百里一带更加山青水秀,风景尤佳,是适合人们的居家养生养老之地。

有考证说五代钱武肃王是彭祖的后代,钱姓的祖先就是彭祖,彭祖名实为籛铿。临安是钱武肃王的老家,所以在临安修祖宗彭祖之墓以祭奠,也有可能。

关于上古真人的养生之道,容后慢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