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说说天才表现的背后

2024-07-08文化

历史上不乏天才,人数不多,却往往让人们惊叹。看看天才表现的背后,似乎可以发现一些天才成长的规律。

很多诗人写诗的时候要等待灵感的到来,灵感不来,文笔枯涩,灵感到来,下笔千言。「李白斗酒诗百篇」,喝醉了酒之后,他才会写出好的诗歌。而醉酒之后,朦胧的状态正是灵感到来的状态,也是他捕捉灵感的最好状态。王勃写诗的时候拥被而眠,要在梦中寻找灵感。传说他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并不是主动去写,而是被人邀请来写,却得罪了人。有都督大宴滕王阁,有意让自己的女婿来写诗,让众人夸赞,显得有面子。当都督命人把纸笔递到参加宴会的书生们面前的时候,一个个书生都推却不写。只有王勃拿起纸笔就写,弄得都督震怒。都督派人看他写的文章,得到汇报之后,竟然大为惊奇,说道:「天才也!」虽然王勃不通人情,不把都督放在眼里,但都督并不怪罪他,而是看他的文章来评价他这个人。

王勃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连武则天看了都大为惊叹,却不生气。【旧唐书】说王勃:「勃文章迈捷,下笔则成。」庾信写【三月三华林园马射赋】,其中有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信手拈来,改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才往往是这样,不但有自己独创性的诗句,而且可以随意点染别人的诗句,化用过来就是自己的诗句,甚至可以流传千古。即便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也有涂改之处,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苦吟诗派」的贾岛他们更是作诗辛苦:「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写诗是:「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他们都算不得天才诗人,只能算是用功刻苦的诗人。

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用功刻苦的诗人,因为他们写的诗经过人工改造,雕琢的痕迹很多,见其用功努力的程度,而社会正好需要这样的人,而不需要那些凭借天才一蹴而就的人。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天才,写诗的时候都一会儿就写成,不太负责任,那么诗歌就会成为不严谨的一种文体,甚至会成为游戏之作。但写诗的人有天才在里面。而且写出来的诗歌,令很多刻苦用功的诗人自叹弗如。音乐天才莫扎特作曲也是随心所欲,可以将别人所做的平常旋律随手改成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而主流意识形态宣扬天才出于勤奋,却不会片面宣传天才的作用。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

天才们都凭借灵感来做事,往往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就能把事情做好,甚至做得出类拔萃,而勤奋的人一般并不一定原本是天才,只能在长期勤奋努力过程中发现灵感,变成天才。天才的背后或许就是潜意识的支配,而潜意识本身就是灵感的出发地。潜意识本身就是艺术家,会各种艺术化的表达,不管用语言表达,还是用音乐表达,用绘画表达,用舞蹈表达等,都可以给人以灵感。天才们所谓的通神其实就是感受到了潜意识发出的灵感。他们感受到的是自身的潜意识,而不是什么神灵。被潜意识支配之后,人就会变得非常聪明,或者说变成了某一方面的天才。而潜意识背后到底靠什么支配,就不是人们能够明白的了。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提到了集体无意识,或许就像阿凡达星球上的神树一样,支配着阿凡达星球所有的动植物。人类潜意识也是如此,可能具有互通的属性。祖先们会什么技能,后代也会逐渐学会什么技能,甚至不用学就会。或许,这就是潜意识的传承,生物学家固化为基因传承。

天才们更容易获得灵感,也容易表现为神神叨叨的气质。如果放在远古时期,天才们就是那些巫师,而不会成为某些行业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潜意识,还有集体无意识,甚至能够感受到潜意识背后支配潜意识的冥冥中的力量。这种力量似乎先于人出生而存在,却并不被人们熟知。相信宿命论的人说,那是上一辈子的记忆,当然也就相信轮回学说了。其实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但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意识的形成。心理学家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意识是一张白纸,人受到什么刺激就等于在白纸上画了什么样的印痕,当印痕增多之后,人的经验就增多了,也就逐渐成熟了。那么,到底是谁设置了这张白纸?是什么力量设置了这张白纸?需要往深层次想一想。

或许,天才们感受到了设置白纸的神秘力量,才获得了很多灵感吧。天才不容易产生,产生之后就应该受到保护,而不能只是提倡勤奋的庸才,从而忽略了天才的存在,更不能把天才视为精神不正常的人,还要孤立打压……

或许,天才是对的,其他人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