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席不正,不坐。
【译文】
坐席摆得不合礼制,则不坐。
【解读】
正——正当,合适,此处意译为「合礼制」。
今天常见的桌椅是南北朝时期才传入中国,历经隋、唐、宋,直至明朝高桌椅才真正普及开来。孔子时代没有椅和凳,都是在地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现在日本人还保留着这种席地而坐的习惯。
席子类似今天的椅凳, 「席不正」大体就可以理解为 「座位没摆正」。「正」可以解为「方向不偏斜」,也可以解为「正当、合适」,比如「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偏向于后一个解读。方向不正也属不合适(不合礼)的一种。
以今天的礼仪来看,席位摆得不合适,当事人是可以拒绝落座。比如人家把你的座位放到了中间,你却自认为不能坐在中间,这是可以谦让的。所以,对于严遵周礼的孔子来说,「席不正,不坐」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墨子·非儒篇】里有一段类似的记录,说「哀公迎孔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这当然是攻击孔子端架子、摆谱,鲁国国君来迎他回国,他还居然对坐的、吃的一堆讲究。所以墨子骂孔子「伪行以自饰」就是用虚伪的行为来粉饰自己。
这个比较有意思,细节我们不展开讨论。我倒是认为,只要合于礼, 「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