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陈忠实通过【白鹿原】写传统中国,格局确比【创业史】等作品要大

2024-05-24文化

在陕西地区深厚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浸润之中, 陕西作家们创作了大量令世 人惊叹的优秀文学作品, 关中作家们卓越的文学成就背后自然也离不开深沉厚重的 关中文化的孕育和影响。

而陈忠实选择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来挖掘与展现自己出生成 长的那片关中地区的热土, 也是其内心深处奔腾的关中文化精神表达的需要。陈忠 实从关中文化精神之中汲取了文学创作的力量, 又用文学创作来对关中文化精神进 行历史的审视与文化的反思,正如那句「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所言, 作者陈忠实在对关中地区历史与过去的展现与揭示之中, 思索与探寻了我们 国家、民族与人类未来的发展复兴之路。

关中地区民间文化书写的成因

「我们考察文学家所接受的地理环境方面的影响, 是为了搞清楚文学作品的地 域特点和地域差异,从而搞清楚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通过对【白鹿原】的 作者陈忠实出生与生活的关中农村地区的天然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环境, 以及 关中民间广大民众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心理观念等社会文化进行梳理研究, 我 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陈忠实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浓郁鲜明的关中地域性背 后的作家个体成长经历的深刻影响。

作家个人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脱离其所生 活的地理环境而单独存在的, 因而通过对关中地区独特文化的探究, 我们可以真正 理解【白鹿原】中民间文化书写的主观与客观动因,对其的文学研究可以更加全面 和深入,也有利于我们从中发现和挖掘到更多深层和易被忽视的潜藏价值。

一、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

关中平原对陈忠实的深刻影响, 正如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 黄土高原之于路遥, 商州之于贾平凹, 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对于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 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持久的。

作家在这种特定的现实地理时空之中, 逐渐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时空, 用以承载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思索, 从而也构建出了 自己的地理文化基因与文学世界。作家所创作的其文学世界中的作品从语言、人物、 环境再到情节、手法、主题, 都不可能脱离其所特定的地理环境。陈忠实便在其作 品【白鹿原】中,通过对自然物候、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生动丰富的描绘,展现了极其浓烈鲜明的关中地域性特征。

关中平原因为东有潼关, 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 故 称关中,也因居于四关包围之中而被称为「关中盆地」,素来也有「八百里秦川 」 之称。

关中地区地势险要,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 易守难攻, 自古便有着「被山 带河, 四塞以为固 」的说法, 张良在汉代就用「金城千里 」来形容关中地区的地利, 并以此劝说刘邦在关中建都。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都十分优越, 因而也 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发达和富庶的地区之一。同时它也有便捷的交通和坚固的山 河防御,所以从西周起,有秦、西汉、隋、唐等 13 代王朝在关中平原中心建都, 持续了一千多年。

正是关中地区在地理环境上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 农业社会千年来所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 使得关中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相对较为优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地理环境的匮乏使得关中 地区人民逐渐形成了既豁达坚毅、淳朴稳重又故土难离、守旧封闭的性格与思想。

而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建构的白鹿村,便是地处关中平原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小农 经济形态的传统关中农村社会, 村民们在白鹿原上过着男耕女织、自然规律的生产 生活, 因而民众们在心理观念上也更加偏于封闭自满的心态, 以至作为一族之长的 白嘉轩也始终信奉着「耕读持家 」的准则。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构成 了关中平原地区的社会基础结构形态, 而白鹿村上上下下的广大民众们也都自觉遵 守和自发维护着这样的一种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二、关中地区的社会文化

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 渭河从中穿过, 自古以来便是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 风水宝地, 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关中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一大重要发源 地, 以及诸多汉唐等强盛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 也孕育了较为成熟和森严的 封建社会结构体系下的传统与秩序, 封建关系和宗法血缘制度、传统文化与礼仪教 化都发展得较为成熟稳定。

北宋末年,作为「关学 」创始人的张载回到家乡,开始潜心于对儒家文化的研 究与弘扬,其所开创并建立的「关学 」被誉为我国宋代理学四大学派之一。而张载 的弟子吕氏兄弟所制定和实施的【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其 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行为准则, 更为现代乡村自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 基础, 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极大。

正是历代关学人的讲学、实践和【吕 氏乡约】的推广、传播,关中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自出生开始,便受到了村规民约 直接的熏陶与影响, 关学精神也逐渐成为他们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 从而使得关中儒学对关中地区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不同地域空间的民众会依据自己的自然与社会文化, 逐渐形成与当地环境相适 应的性格观念、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 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民间乡土文化和社会风 俗也为该地的作家提供了丰富独特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关中文学的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 以关中地区本土传统文化的浸润为根基, 以 当地农村和民间文化为中心, 以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和风俗民情为原型内容,形成 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浓厚乡土色彩的文学特色。

因而陈忠实笔下创作的「白鹿原 」 不仅是指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或白、鹿两姓子孙生息繁衍的家园与生 活之地, 更是一种历史文明与民族精神上的文化象征, 寄托着作者深沉厚重的关于 民族、人类的精神思索与追寻。

陈忠实便是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书写了关中地区白鹿原上那片土地中的农村、 农民、农俗, 进而形成了鲜明浓郁的关中地区文化特色的地域风格。 1984 年贾平凹 便指出了秦地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势必产生了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特色, 以 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作家特色,以王蓬为代表的陕南作家特色。 」而陈忠实创作 【白鹿原】时也在题记中写道:「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其实便是对关 中地区关学精神文化基因的继承与体现, 作者陈忠实试图通过对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的思索与探寻,努力为传统文化的落寞找到一条出路。

三、陈忠实的关中文化心理

陈忠实的出生、成长之地便是吕氏兄弟制定【吕氏乡约】的蓝田县,这里的村 民们从观念、思想到行为、风俗,都早已深深地浸润了关学精神和【吕氏乡约】的 影子, 因而陈忠实自小便耳濡目染地受到了关中地区历史传统和民间文化的深刻影 响。陈忠实在高考落榜后, 先后从事的小学教师、基层管理、文化馆副馆长与文化 局副局长等多项工作, 其大体内容都和关中地区西安东郊的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 系。

作为一个在白鹿原上土生土长的关中百姓,陈忠实通过【白鹿原】展现了关中 地区具体鲜活而又丰富生动的具有地域和民间乡土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其中便蕴 含了关中地区白鹿原上广大农村民众真实生活的地域文化环境, 及其在生活中所积 淀的生存方式、民风民俗以及思想传统、心理观念等, 其所描绘的许多有代表性的 历史文化事件,都是其从村中长辈的口耳相传中得知的。

陈忠实曾对关中地区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过鞭辟入里又犀利透彻的剖析: 「封 建文化、封建文明与皇族贵妃们的胭脂水洗脚水一起排到宫墙外的土地上, 这块土地既接受文明也容纳污浊。缓慢的历史演进中, 封建思想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为乡 约族规家法民俗, 渗透到每一个乡社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族, 渗透进一代又一代平 民的血液,形成这一方地域上的人的特有文化心理结构」。陈忠实对【白鹿原】的 创作, 其实也是他对关中文化的此种理解, 借助文学作品形式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载 体与再现。

20 世纪 80 年代文革之后「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的创作潮流蔚然成风,逐 步泛化成为 80 年代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 这种精神对我国 90 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 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也使得这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对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反 思与追寻方面, 达到了一种新的深度与高度。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涌起 和席卷, 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也掀起了一系列文化浪潮的巨大变化, 西方文化的大量 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迅速传入中国, 对我国学术界的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以及文 学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

其中尤其以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传入的大量优 秀文学作品与文学思潮,对我国 90 年代作家的文学观与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最为 强烈和持续。陈忠实、莫言等中国作家都在立足家乡土地的基础之上, 又博采众长 的吸收、借鉴西方与拉美文化所长, 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尝 试与探索。而陈忠实也正是在这种文学思潮之中, 对自己出生成长和生活工作过土 地的文化之根的追寻更加坚定了, 最后也终于创作完成了这部象征着关中地区传统 文化挽歌的史诗巨著【白鹿原】。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陈忠实坦言自己「强烈地意识到一种压迫……这时候, 文学信念开始形成, 新的创造欲望膨胀起来, 想在文学这个事业上形成属于自己的、 应该不为人淡忘的东西, 也就是努力为自己在文学的领域里占一席之地的想法强烈 了。」 之后陈忠实便在 1988 年将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 开始潜心写作, 立志写出一部可以让自己死后「垫棺作枕 」的文学巨著, 【白鹿原】 也在其历时六年呕心沥血地艰辛创作后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