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下班时刻,小妹所在的北方小城市正在暴雨雷鸣,发过来的视频中大街积水很深,还依然是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的德性,丝毫没有改变。
对于这个小城市而言,这才是正常的,正所谓狗不可能改得了吃屎。
对一个地方的失望,并不是因为某个人,而是因为这个地方在伴随成长的漫长过程里,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烂,烂到乏善可陈。
其实,很多地方如此,也不单单是这个小城市。
算了,打住吧。
今天开始,陆续分享又一本
枕边书
的阅读随手记。这些记录只是阅读时候想到哪里就顺手记录下来的内容,不可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在这些真正的经典古籍面前,很难有纯粹原创的「真知灼见」,感触的,感慨的,几乎全都是前人感触和感慨过的。有时候难免碰巧了,自己感慨的貌似「稍有见识」,突然的哪一天就会在另外一本经典中读到前人早就曾经感慨过的内容。即便如此,并不影响自己阅读古籍经典的兴致,而这种碰巧的「拾古人牙慧」反而让自己乐在其中。
我把这种阅读当做「寻根探源」,自己感觉自在就足够了。
书名
:【华杉讲透
论语
】
作者
:华杉
出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新一本枕边书,是「华杉讲透系列」中的最厚一本(800页)。因为是枕边书,不给自己设定阅读计划,见缝插针,哪天读完是哪天。之前已经读完了【
大学
】【
中庸
】,刚刚又读完了【
孟子
】,现在读【
论语
】。以上皆为重读,引发感触的句段就把感触随手记录下来。
【论语】开篇,开宗明义,给学习锚定了性质——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个字,看似简单,谁都会背,却不一定谁都真正领会其中深意。
学,既是学知识,又是学做人。怎么学?刻意练习。怎么练习?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练习。
只有如此,才可以达到内心期望的结果。结果达成,自然很开心。至少,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不亦说乎」,这四个字让我想起故乡至今还依然在使用的方言「不亦乐乎」。
你看这俩孩子,到一起就玩得不亦乐乎!
在故乡的方言里,玩得不亦乐乎,就是「玩得忘乎所以开心的不得了」的意思,有形容词意味,倾向于小孩子专用。
我怀疑这种用法就是直接遗传自【论语】中的「不亦说乎」,只不过在语言流传演变中改变了含义和局部发音。期间毕竟间隔了2500余年的漫长时光。
想要达成「不亦说乎」的学习效果,「学什么」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言简意赅,越是这样的语言,越是需要「慎思」「明辨」。
学而时
习
之
,一个「习」字是打开儒家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肚子里、脑子里有货,且禁得住推敲,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厚重。这样的人比较靠谱,不论是学习,还是干别的事,都不会出问题。这种人具有三大特征——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要感慨的重点是这第二点「
无友不如己者
」。
表面来看,意思就是「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主流注家看法大多如此)。
以孔子的认知高度来说,孔子的本意不可能是这种表面意思。
孔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借助他另外一个主张来解答这个问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某人某一方面比我厉害,我就好好学习这一点,某人某一方面不咋地,我就要对照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有的话赶紧改。
这才是孔子的本意。
无友不如己者
,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没有一丝一毫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那就要把他身上所有值得警醒和改善的地方都多加关注,与自己深刻对照,然后改正自己。
这种认知和自觉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
知道自己有毛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有毛病却不敢正视,更不敢下决心去改正。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凭空就「厚重」起来。
开哥
|
李白
铁杆粉丝,爱
读书
,爱
运动
,23年持续践行……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