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现代人工智能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健康发展而行稳致远?

2024-04-12文化

现代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应该算是当今时代最先进、最高端的技术了。人工智能与社会生产及生活、学习、创业、事业等等各个领域的结合而为各领域带来的进步与方便已为世人所共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人工智能的智慧超过了人类的智慧而让人类对其产生了警觉,觉得会不会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因其智慧超过了人类的智慧而使得人类无法对其实现有效控制,甚至觉得人工智能会不会反过来控制人类?为此,世界各国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与社会生产及生活、学习、创业、事业等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同时纷纷出台政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规范。

不过由于人工智能的先进性与高科技性,截止目前谈到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时人们的普遍认知都是人工智能在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方便,都是人工智能在推动各领域的进步,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作用。特别是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工智能的关系时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想不起他们有什么关系。如果硬说有关系的话,人们所想到的也多是人工智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很少能够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及行稳致远所发挥的作用。

比如,人们首先想到可以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例如展厅温湿度控制、城墙沉降监测、古建筑病害监测等,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维护传统文化资源。其次就是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通过VR、5G、AR等数字媒介,实现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为文化传播开辟出远距离、高精度的传播路径。再次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起技术赋能的文化传播路线,实现文化的精准化、高效化、跨时空化传播,促进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共享。还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教育和学习过程,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或者通过虚拟助教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以及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与创意设计,推出符合现代审美且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可以对文化活动和节庆进行个性化推荐,增强公众的文化体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者进行文化研究,例如通过文本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挖掘历史文献中的信息,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等等。无一不是关于现代人工智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保护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而很少有人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及行稳致远所起的作用。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AI技术用于创作也许是当今年轻人最感觉时尚的事情了。我们就来举一个关于运用AI技术进行创作的例子。

春秋时期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迹两千多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典范,并被进一步引申为坚定信念不为外界诱惑所动的典范。说的是两千多年年前被孔子称为「被遗落的贤人」、被孟子称为「圣之和者」的「和圣」柳下惠夜晚对因投宿无门、衣服单薄恐其冻死的美女让其坐入自己怀中用自己的衣服裹盖美女,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美女而至晓不乱的事情。下面三幅图是我在一款AI软件的绘图功能中输入「春秋时期柳下惠坐怀不乱」后绘制三次分别给出的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到,三幅图与「坐怀不乱」的主题「美女坐怀」都不沾边。甚至图中连美女都没有,更谈不上美女坐在柳下惠怀里柳下惠用自己的衣服裹盖美女并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美女的主题了。

后来我又做了改进,在关键词中特意加入「美女」二字而输入「春秋时期柳下惠美女坐怀不乱」并再绘制三次,分别给出以下三幅结果。

这三幅图中倒是有了美女,但却仍然与「坐怀不乱」的主题不沾边。甚至闹出了第三幅图中只有美女而无柳下惠的笑话。

柳下惠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其「和」的思想更是中华「和文化」的人格化象征而被儒家的二号人物孟子称为「圣之和者」的「和圣」。柳下惠晚年在食邑地柳下创办柳下学堂教书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来的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中的其它多家主流文化派别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柳下学堂两千多年来更是激励柳下惠展柳两姓后人争相传承与发展成现在的全国多家「和圣书院」。我又在那款AI软件的绘图功能里输入「春秋时期柳下惠柳下讲学」也是三次生成结果分别如下。

三幅图倒是都有讲学的味道。但却与实际相差甚远。一是春秋时期上学的只有男生而图中却出现了不少女生。二是那个时候连造纸术都没有呢而图中却出现了纸质书本。三是头冠不符合那个时候的实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我起初以为是我的关键词输入的不够准确。于是我又进行改进,在关键词中又特意加入「竹简」二字而成为「春秋时期柳下惠柳下竹简讲学」并生成四次结果如下。

虽然明白无误的输入「竹简讲学」但四幅结果图中除了最后一幅疑似竹简但却仍然与竹简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外其它三幅依然是纸质书籍。而且学员中依然出现了那个时代不会出现的女生。还有头冠仍然没有改进。

这说明了什么?

这起码说明了搞这款人工智能软件的人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甚至缺乏传统文化常识。以至于在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创作中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因为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工」,过程是按照人工事先设定的算法智能化高效处理生成结果。其核心与前提还是「人工」。「人工」主要提供算法设计及处理输出结果的思路。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让人工智能在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创作时不仅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甚至还会闹出风马牛不相及笑话。从而严重扭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质量、干扰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消弱国人文化自信的底气、动摇国人文化自信的信心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釜底抽薪使得国人文化自信的努力前功尽弃。

由此,我们在回到正题审视现代人工智能如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行稳致远的问题时不难发现需要从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领域也要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以此为人工智能领域本身的文化自信筑牢基础。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沿着为人类服务的初心健康发展而不会走上歪路、邪路而迷失自我。

另一方面,在技术领域也要与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多交流合作。甚至在涉及到传统文化领域的内容时可以聘请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作为自己的咨询顾问,为人工智能在涉及到传统文化领域的发展应用提供审查意见及咨询指导。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这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各方面的融合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不过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领域的融合和人工智能与其它领域的融合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像人工智能与其它领域的融合那样通过对其它领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帮助其实现进步、为其带来方便以此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带来业务收入一样,通过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相关领域也能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带来业务收入。

不同点在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而护航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本身并不能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带来直接的业务收入,而且还需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进行投入。只是在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厚植了文化底蕴、增强了文化自信后飞得更高、走的更远时才能感觉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意义。

同样,在技术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通过与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合作,或者聘用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为自己涉及到传统文化领域的内容提供审查、顾问及咨询意见等服务也不能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带来直接的业务收入,而且同样还需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进行投入。只是在有了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提供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的审查、顾问及咨询意见帮助其改进相关功能后其用户用起来更加满意而增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用户基础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及机构所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这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