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1986年,她接受了87岁博尔赫斯的求婚,2个月后继承了他全部遗产

2024-04-25文化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出自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之口。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之一,博尔赫斯以其想象力和哲理性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位文学巨匠生命的最后十年,一位名叫玛丽亚·儿玉的女性,以无私的爱与奉献,成为了他的眼睛、助手和灵魂伴侣,并在他离世后继承了全部遗产,成为博尔赫斯文学遗产的守护者。

本文内信源来自(澎湃新闻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父亲豪尔赫·伽利埃尔莫·博尔赫斯是一位律师和心理学教授,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知识分子。

博尔赫斯的祖母是一位英国女性,这使得他从小就能说流利的英语,并接触到大量英语文学作品。

博尔赫斯的父亲患有遗传性视力障碍,这一疾病也传给了博尔赫斯。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尔赫斯的视力逐渐恶化,最终在晚年时期完全失明。

失明并没有阻止博尔赫斯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一障碍让他更加专注于内心的思考和想象。

博尔赫斯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大量文学作品,即使在完全失明后,他仍然能够通过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

他的母亲和助手们成为了他的"眼睛",为他朗读书籍,记录下他口述的作品。

博尔赫斯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以简洁、精准著称,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性。

他的小说常常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出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如【阿莱夫】、【小径分岔的花园】等。

博尔赫斯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从西方古典神话到东方玄学,从哲学到神学,无所不包。

他对元文学的探索,对时间、永恒、无限、镜像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开创了拉美文学的新纪元,影响了马尔克斯等后来的文学大师。

尽管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博尔赫斯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他的第一段婚姻直到68岁才开始,对象是他年轻时的恋人艾尔莎·米列特·阿斯特特。

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仅维持了3年便以离异告终。

艾尔莎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无法理解博尔赫斯的文学追求,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有很大差异。

博尔赫斯曾感慨,这段婚姻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之一。

玛丽亚·儿玉出生于1937年,比博尔赫斯小38岁。

她自身的文化背景堪称多元: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拥有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血统。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儿玉从小就接触到不同语言和文化,培养了她对文学的兴趣。

5岁时,儿玉的英语老师让她背诵博尔赫斯的诗歌,那优美、隽永的诗句深深吸引了她,从此便对这位文学大师产生了无限向往。

12岁那年,儿玉有幸在博尔赫斯的一场讲座中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文学偶像"。

当时的博尔赫斯已经59岁,视力严重衰退,但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依然光芒四射,年幼的儿玉被深深吸引。

16岁时,儿玉的梦想实现了,她考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成为博尔赫斯的学生。

博尔赫斯惊人的学识和温和睿智的个性深深吸引着儿玉,她对文学的热爱与日俱增。

在博尔赫斯的鼓励下,儿玉开始学习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语言,阅读古代北欧的诗歌。

师生二人因共同的文学追求和对语言的热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玉逐渐成为博尔赫斯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伙伴。

这位年轻女孩成为博尔赫斯的"眼睛",为他朗读书籍,记录下他口述的作品,陪伴他参加国内外的讲学和文学活动。

儿玉的细心和耐心让博尔赫斯十分感动,老人家常常称赞儿玉是他"最亲爱的朋友和助手"。

在儿玉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下,博尔赫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

尽管高龄和失明的困扰,博尔赫斯的创作力却得到了新的释放。

在晚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短篇小说和文论,其中不乏【地图册】、【创造者】等经典著作。

博尔赫斯还与儿玉合作,翻译了古冰岛语诗人斯诺里·斯图鲁松的作品,让这位古代北欧文学巨匠重新为世人所认识。

1984年,博尔赫斯与儿玉合著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入门】出版。

这部作品系统介绍了盎格鲁-撒克逊语言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文学成就,堪称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同年,两人还创作了游记散文集【地图册】。

这部书以博尔赫斯与儿玉的世界旅行见闻为主要内容,时而引经据典,时而诙谐幽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体现出博尔赫斯非凡的文学才华和人文情怀。

博尔赫斯与儿玉的相遇,是命运的奇妙安排。

年轻的儿玉以她的活力和智慧,照亮了这位年迈作家的生命。

而博尔赫斯以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领儿玉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1986年,对于86岁高龄的博尔赫斯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的4月,他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肝癌,不得不住进瑞士日内瓦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文坛巨擘的健康令人担忧,人们开始思考这位文学泰斗在生命终点的去向。

然而,在病榻之上,这位睿智的老人做出了两个惊人之举:一是与陪伴了他十多年的助手玛丽亚·儿玉结婚;二是立下遗嘱,将全部遗产和文学作品的继承权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儿玉。

博尔赫斯与儿玉的婚礼选在4月26日,地点就在日内瓦的医院里,见证这一时刻的,是博尔赫斯的律师、医生和几位亲朋好友。

86岁的博尔赫斯躺在病床上,49岁的儿玉站在他身旁,两人手拉手,在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中缔结了姻缘。

对于儿玉来说,这一天是喜悦、感动又悲伤交织的日子。

多年来的相濡以沫,终于以一纸婚书收场,但看着病床上的博尔赫斯,儿玉心里明白,这份迟来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情感的归宿。

博尔赫斯与儿玉的结合,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毕竟,儿玉比博尔赫斯足足小了38岁,这在20世纪的文坛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颇不寻常的事。

更何况,博尔赫斯还将全部财产和版权都留给了儿玉,其中包括大量的未发表手稿和珍贵藏书。

在那个年代,很难想象一位备受尊崇的作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此,博尔赫斯的律师曾这样说道:"博尔赫斯先生深知儿玉女士为他所做的一切,他们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真挚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博尔赫斯先生认为,儿玉女士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最忠诚于他的人,把一切托付给她,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然而,对于儿玉本人而言,接受这份遗产却并非易事。

在博尔赫斯去世一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这个坚强的女人一共哭了三次。

她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想到他会这样做,我问律师,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告诉我?律师说,这是博尔赫斯的命令,他知道如果提前告诉我,我一定会拒绝的。"

儿玉的话让人动容。

她和博尔赫斯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金钱利益的范畴。

几十年来,儿玉一直是博尔赫斯最亲密的助手和伙伴。

她不仅照料老人的起居生活,更是他文学创作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在儿玉的陪伴下,失明的博尔赫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和写作的灵感。

他们一起翻译古冰岛诗歌,合著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入门】和【地图册】等经典之作。

正如博尔赫斯所说,"玛丽亚就是我的眼睛,没有她,我无法想象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博尔赫斯的遗产,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面对这样一份特殊的馈赠,儿玉从震惊和不安到坦然接受,经历了一个心理过程。

在最初的迷茫过后,她意识到,这是博尔赫斯对她的信任和嘱托,是一份需要她用毕生去守护的责任。

从1986年博尔赫斯去世,到2023年3月她自己离世,儿玉用了整整37年的时间来管理和弘扬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她创办了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致力于收集、整理、出版博尔赫斯的作品,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儿玉还多次来到中国,推动博尔赫斯作品的翻译出版。

正是在她的努力下,【博尔赫斯全集】的中文版得以面世,为无数华语读者开启了通往博尔赫斯奇幻文学世界的大门。

作为博尔赫斯的遗产继承人,儿玉经常要面对外界的质疑甚至诋毁。

一些人不理解她与博尔赫斯的感情,认为她是在利用老人的名气和财富;还有人质疑她管理遗产的方式,指责她垄断博尔赫斯的作品、阻碍学术研究。

面对种种流言蜚语,儿玉从不辩解,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博尔赫斯的爱和忠诚。

"博尔赫斯虽然离开了,但对我来说,他一直都在。"儿玉曾这样说,"能让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去为另一个人努力,这一定是因为爱,是绝对纯粹的爱。"

博尔赫斯和儿玉跨越年龄、跨越生死的情感,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眼光和成见。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灵魂伴侣,书写了20世纪文坛最动人的传奇。

作为一个虔诚的文学信徒,博尔赫斯毕生笃信文学的力量。

他说:"文学不是现实,却比现实更真实。"

在儿玉的陪伴下,这位失明的作家用心灵去感受、去想象这个世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而儿玉,则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守护着这些瑰丽的文学宇宙,让博尔赫斯的光芒永远闪耀。

博尔赫斯与儿玉的故事,是天才与爱情的共舞,是文学与人性的壮美诗篇。

他们的情感和精神,穿越时空,震撼人心,成为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文学佳话。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博尔赫斯遗孀玛丽亚·儿玉去世,多年来保护博尔赫斯文学遗产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464344

新京报,专访丨博尔赫斯遗孀儿玉:我也不知早期作品该不该出版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8-09/doc-ihytcitm79974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