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黄庭坚为自己的一个吃好,写了一首赋,还被【本草纲目】引用

2024-03-26文化

【本草纲目】记载:宋代黄山谷有【苦笋赋】云,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食肴以之启迪,酒客为之流涎。也许如此吧。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创作背景: 自绍圣元年(1094年)起,黄庭坚相继被贬至黔州、戎州(均属四川)等地,此赋当作于此时,借以抒发以直言获罪被贬的苦闷心情。

苦笋赋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译文】

我非常喜欢吃苦笋,劝我不要这样的人有十个,于是我随意地创作了【苦笋赋】,这篇赋的文辞是:

僰道产的苦笋,在两川中名列前茅。它甜脆爽口,微苦却有滋味;它温润细密,多吃也不会伤身。微苦却有滋味,利于身康体健,如同忠言逆耳,却利于国泰民安;多吃不会受伤害,如同多举士人,得到的都是贤士一般。它汇聚江山的灵气,故能隐含雨露的滋润,回避风烟的侵犯。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来下酒,令人流口涎。可笑那徒有其表的桂斑,竟梦想博得人们的赞叹,可它又怎能和苦笋相提并论,一块来谈?

四川人说:「苦笋不能食,吃了发旧病,让人瘦而死。」我不想和他们分辩。因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当面虽相信,可过后又疑惑;下等之人专听谣传,却不相信亲眼之所见,顽固如岩石,不能雕刻与凿穿。李白有诗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赏析】

这篇赋层次分明,道理浅显易懂。第一,赞美苦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苦笋「小苦」、「温润缜密」,但「甘脆惬当」,因此有益身体健康。第二,将自身体验很好地融入其中,寓意深刻:苦笋的味道虽然有点苦,但却能让人食欲大振,就好比忠言,虽然逆耳,听了却有很大的好处。苦笋与忠臣惊人的相似。但世人却很多都不明白,苦笋味道鲜美,却总是受到诽谤,而桂斑虚有其表,却总是很受大家的欢迎。

这就好比敢于进谏的忠臣却总是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奸巧邪佞的人往往仕途顺利,平步青云。对于这样的局面,作者是极其蔑视的。黄庭坚这位博学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以李白的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做结束语,真让人拍案叫绝。诗句说,对饮酒十分青睐的李白以自得醉中之趣为乐,告诫自己千万别向饮酒的人说出醉酒的乐趣。从表面意思来看,黄庭坚的意思是不要把苦笋的好处对不理解的人讲,但对于苦笋的不平之鸣、怜才之意却呼之欲出,有极大的感染力。

其实早在唐代,就有人爱吃苦笋,还写了一篇书法,没有正式的名字,只好叫作【苦笋帖】:「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这个人是谁?狂草之「草圣」怀素是也。

到了宋朝,苏东坡自己爱吃苦笋,还把这一喜好传染给他的弟子黄庭坚。黄庭坚一生因苏轼而沉浮,可是不改其志。借用他【跋子瞻和陶诗】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