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山寨打不过正版?深圳英歌舞再度大火,争夺谁是正统!

2024-02-23文化

英歌舞这座古老的文化丰碑,承载了潮汕先民千百年的心血。一曲英歌舞,气象万千,令人神往;一击英歌鼓,声震山河,令人沸腾。可当这首潮汕之歌在异乡响起的时候,我们却不禁捂住了耳朵。

原来,这并不是那熟悉的英歌舞,而是被某景区恶搞得面目全非的「山寨货」。此事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争论此起彼伏。那我们又该作何感想?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思考怎样在推陈出新中不忘本源。

一、深圳英歌「脱缰」的由来

英歌舞是潮汕的传统民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气势磅礴,热烈奔放,是对古代英雄的歌颂。三百多年来,英歌舞都深深扎根于潮汕人的生活里。

然而,当它在深圳某著名景点公然「打脸」的时候,却让原乡的潮汕人都看傻了眼。只见舞台上几个打扮怪异的汉子手持木棍,做出夸张的动作,还有气无力地大喊大叫。这一出乍看像英歌舞的戏法,瞬间在网络世界掀起轩然大波,无数网友纷纷议论纷纷,大呼小叫要抵制这种「山寨货」。

二、普遍不满的多方面原因

那么为什么这出戏会引发如此普遍的反感呢?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第一,在服饰上完全不像样。真正的英歌表演者往往会画上惊艳夺目的「英雄妆」,配上华丽的戏服道具,极富视觉冲击力。而这几个打山寨货的表演者看上去却寒酸又土气,与气势淋漓的英歌舞南辕北辙。这造成的反差感,让原本期待一场视听盛宴的观众大失所望。

第二,在表演上严重不够格。真正的英歌舞表演极富气势,动作有力到近乎狂暴。可这几位自称「英雄」的表演者却显得费力又虚弱,简直就是饿了三天的样子。他们手舞足蹈的滑稽动作,与英歌舞高昂的英雄情结格格不入。这不但严重损害了英歌舞的形象,也让观众对表演者提不起一星半点的好感。

第三,在理念上严重歪曲。英歌舞追求的气势、力量和热情,代表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可这几位山寨「作家」却在玩世不恭地改头换面,将英雄形象变成了小丑。这种变相的恶搞和褫夺,让人感到他们在践踏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与情感。

三、类似事件的反思

其实,这已经不是英歌舞首次在异乡遭遇「 翻车」。早些年,曾有一档选秀节目把英歌舞表演者包装成「战狼」,强行和当红的情节剧做联动,试图「马戏化」英歌舞,结果遭到表演界和观众的群起反对。类似的商业炒作手法并不罕见,它们试图吸引眼球,却往往产生了恰好相反的负面效果。

我们不应将之完全归咎于商人的短视,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都会受市场驱动而本能地选择吸金。相反,这更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何以这些看似「软」的文化符号如戏曲民歌,反而成为了最需要「硬核」保护的文化瑰宝?

历史无情,一旦命根子断,便再难以复原;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正是这些看似与我们生活格格不入的古老艺术。所以,在现实的冲击面前,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文化自觉,而非盲目跟风,这恐怕才是此事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四、多方呼吁严格监管

无独有偶,就在英歌舞在深圳「出事」的同一天,我们的另一个国粹京剧也在国外遭遇了某种「风化」。一时间,保护民族文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无数文化工作者和网友纷纷发声,呼吁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传统表演,防止再次出现严重失真的情况。

在这样的声浪中,潮汕的文化机构也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严格规定,对英歌舞传承实施保护性管理。具体举措包括设立表演许可机制,只有取得传承资格的艺人才能公开演出;对未经许的伪劣表演一律予以取缔,防止英歌舞继续被严重歪曲;将心存侮辱之意的恶搞者纳入黑名单,长期禁止其涉足文化表演行业等等。

五、呼吁民众共同参与传承

当然,严格监管只是杜绝恶搞的一方面,更为根本的还是要营造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容易将看似「不实用」的传统文化视为累赘。其实这种似是而非的「实用主义」思维,才是真正阻碍文明进步的绊脚石。身处其间,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当有责任和担当,在生活小事上传承和践行优秀传统,并向他人宣扬其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经常欣赏和传播优质的民间艺术作品,培养这类艺术的受众群体;我们可以关注非遗项目并为之捐助,使之获得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所有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最后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巨大的正能量,去激发和影响更多人重视传统文化。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些文化瑰宝的生生不息!

本次主题:对于这种文化冲突,你觉得对于弘扬文化,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喜欢本文的话,可以关注,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