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紫金草开满南京的季节,一起走读【拉贝日记】

2024-04-01文化

每到春日,象征着和平的紫金草便开满了南京。3月29日,以和平之花盛开为契机,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学生团队主办的「行走读书·跟着【拉贝日记】重走南京安全区」活动举办。

△行走第一站:拉贝故居

徒步路线从拉贝故居出发,经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赛珍珠故居、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再到最后一个寻访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每一处打卡地点,都与南京安全区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渊源。

1937年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国际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在这个小院里,不仅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而且每天以战时日记的形式,写下了震惊中外的【拉贝日记】,日后这部日记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在拉贝故居,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原来书中提到的容纳了600多位难民的小院子其实并不大,而那个著名的「英雄地窖」——帮助难民们躲避了无数空袭的防空洞,其实十分简单,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防空洞,当年可是被塞满了人。拉贝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共有 30 个人,坐在那里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

△活动现场展示出的【拉贝日记】(青少版)

活动现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所有版本的【拉贝日记】悉数展出,包括1997年初版、2009年修订版、2017年影印本、2023年青少版、2024年全译本,都被呈放在拉贝先生的雕塑前,引来不少读者驻足翻阅。报名参加此次行走活动的「老南京」卞先生说,希望通过行走和专业讲解多了解一点有关拉贝的人和事。

赛珍珠故居即【拉贝日记】中屡次提到的「平仓巷3号」。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赛珍珠故居所在地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智囊」所在地,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那里召开的,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拉贝被推选为国际委员会主席。以前在南大上学的刘女士说,一直知道赛珍珠故居,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地方和南京安全区有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

本次行走的最后一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成员手持白菊花,轮流向遇难同胞献花致哀。朱先生在拉贝故居参观时偶遇本次活动行走队伍,一路跟随走完了活动全程,在最后一站献花结束后,他感慨道:「我就住在附近,这处丛葬地我都不知道,这次跟着你们了解了历史,以后每年清明我都来献一次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女士在活动现场表示,希望现在的学生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南京大学德语系研究生张焱阳是本次行走活动的全程「解说」。他是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学生团队的一员,团队成员曾带着【拉贝日记】,沿着拉贝先生的足迹,寻访了许多日记中提到的人物和地点。张焱阳说,「我们要用今天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方式,为守护和平与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活动的参与读者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在现场最新出版的【拉贝日记】(青少版)格外受关注。【拉贝日记】的译者之一刘海宁说,「【拉贝日记】不应当只是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我更希望普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来读这本书。」正在读高一的范同学说,她正在准备着手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章,这次行走对她来说是一次特别好的锻炼。

为了提升活动参与度,江苏人民出版社采用了集章打卡的形式,所设计图章图案元素均来自【拉贝日记】,比如拉贝自己画的乌鸦、拉贝的签名等,出版社工作人员也会向读者讲解印章的含义。「我很喜欢这些印章,每当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今天的活动,也会想起拉贝,他很乐观、很善良,我们要记得他们的付出,为和平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大三学生夏同学说。

通讯员 钟志勤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