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道德经37章,静是最上等的磁场,是最高的灵性,是突破困境的法宝

2024-06-20文化

自化:指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变化。

道通常处于「无名」号的状态,候王若能守住「道」,无为而治,万物则能自行生息变化。

  •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侯王之道,天其尽之矣。万物将自化。」宇宙万物都在默默地按照某种规律自然运作,天地无言,山河无语,侯王守住「虚无」,无为而治,天地会自然运化。
  •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四季轮回遵循着明确的规律,这些规律无需人们去讨论。世间万物各有其内在的生成与运行之理,它们无需被刻意解说。所谓圣人,便是能深入领悟天地间的至美,并通晓万物内在道理的人
  • 在32章老子说「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2章中侯王守的是「朴」是自己真实、自然的心性,说的是不要被物欲望所迷惑。37章侯王若能守之,守的是「道」,是「天道」。一个内,一个外。」「朴」是内,遵从于自己的自然心性。「道」是能外化,让自己的行为归于「道」这个大系统中,随「道」而运转。

    天地万物自我运转、自化久后,又会产生各种欲求,「我」用「无名」朴实的自然之性来镇止、填充,让心能保全自然天性!不被物化。什么意思?我能同万物「和光同尘」,与万物相通,与万物相推移,时间久了,如果我不能守住「朴」,「我」的「心神」也会被同化而丢失自己的本真。但是如果我始终保全「自然天性」~阗之以无名之朴,不同流合污,不容易被外物所伤,所以也就不会有屈辱的事情发生。

    我与万物的关系要做到和而不同。外能通外物,内心始终保持着自我独特的心性,比如地球即能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又能自转而不失掉自己。公转就是外化,自转是 因为本身有磁场能力,有核心镇着,所以不会乱变。试想一下,如果地球没有了地壳核心磁场力,就不可能产生自转,反而是随着太阳乱转,当有一个更强大的磁力吸引,又会随着那股力量乱飘,也就是当一个人失去自我的定力,是很件很恐怖的事,空易失去了自我。「化而欲作」,外在随物化久了,也容易失去自已, 所以要有时间不断的静心内视,保全「本真」,不失「我」。
    庄子「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古时候的人,为人处世随着外物变化而变化,内心安然不动。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现在的人,内心飘逸不定,又沉溺于身外之物,不能随物变化。
    能跟随外物变化的,一定是内心有所坚持,内心不见风使舵。这样的人,不管环境变化还是不变化,始终不影响内心的安定?

    要想清除欲望必须能「静」,「能静」 是天地的根本,是天地万物能自我循环的基础,是自生、自化、自育的本质。

  • 8章「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水能顺应万物,随物形而变化,无固定形态。但它能始终能保持自己特性的原因:能静,所以有沉淀下来的能力。能「静」所以有渗透的能力。
  • 15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一杯浑浊的水,只有慢慢静下来,才能变浑浊为清澈。人心如水,心绪不宁,就像浑浊的水,只有让它静下来才能看本质。
  • 16章「治虚极,守静笃也」守住最大的空虚部分,就是守住最极静的状态,以虚静状态才能观万物的循环往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无论事物如何发生变化,最终都是要回归到本来的样子。「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能回到根本的是因为「静」,静,就能「回归本性」。而回归本性就能守住常态、守住本真,守住本真就是保全了自然本性。
  • 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与轻,重者能驱使轻者;静与躁,静者能制衡躁者。「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心静才能不随物转,神才能不随境迁,人才能专心致志。心神归一,才能「道」生。
  • 鬼谷子:「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虽然事物的变化无穷无尽,看似让人无法掌握,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归宿,体现出各自固有的特性。它们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而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有序展开。 如果不能有「静」心浮气躁便会有拔苗助长的行为。

    庄子:「圣人能够静,能休养生息,就能够简单随和,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情绪也就恬淡愉悦了,忧虑也就不会扰乱人心了。邪气不会侵扰,天性就圆满,精神就充实。」

    圣人一静,天下将自静。天下一静,万物自得其生。

    能静福气!更是上等的磁场!

    静,是一种人生境界。静能安神,静能致远,静能超然。庄子云:「正则静,静则明」。白居易:「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静,是一种定力,能让内心安然无恙。人身正清澈,外物无论如何,都不能左右它。

    静,能让人突破困境。心静则能道生,道生则可见本质,本质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静,是古人认为的一种领导力。

  • 【管子·法禁】:「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
  • 清理学家唐鉴海:「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 曾国藩:「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