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陶宗仪: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雏形阶段

2024-09-14文化

文 | 多彩历史故事

编辑 | 多彩历史故事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 ,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远古的蛮荒奔涌而来,裹挟着文明的碎片,流淌过岁月的长廊, 而叙事 ,则是河面上泛起的朵朵浪花,记录着历史的波澜壮阔,也映照着文明的光辉璀璨,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诞生,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严谨的历史典籍,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叙事的探索和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古代, 叙事传统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记录到后来的文学创作,从客观陈述到主观表达, 叙事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叙事学,而要探寻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源头,就不得不提及一部古老而重要的典籍——【尚书】

【尚书】 ,又称【书】、【书经】, 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它记录了上古时期尧舜禹以及夏商周三代君臣的言行,堪称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政治、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在【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雏形, 它以简洁质朴的语言 ,记录了远古先民的生活状态、社会制度以及思想观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历史的大门

【尚书】的叙事风格 ,可以用「质朴无华、客观真实」来概括,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情节,有的只是对历史事件的平铺直叙, 对人物言行的忠实记录

【尧典】中记载了尧帝禅位于舜的故事 全文语言平实 ,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却将尧帝的贤明和舜帝的德才兼备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 【禹贡】中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 ,从疏通九河到划分九州,从治理洪水到制定贡赋,全文条理清晰,内容详实,为后世研究古代水利和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尚书】的叙事者 ,如同一位隐形的观察者,冷静地记录着历史的点点滴滴,他们不加任何主观评论,只是将历史事件的原貌呈现给读者, 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

这种客观真实的叙事态度 ,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职业操守, 也为后世史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尚书】的叙事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认知的限制 ,【尚书】的叙事主要以神话传说和君王言行为主,缺乏对社会底层和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

【尚书】的叙事时间以自然时间为主 ,缺乏对事件背景和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 使得叙事显得较为单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尚书】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早期作品 ,虽然在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还比较稚嫩, 但它所体现出的客观真实、简洁质朴的叙事风格 ,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心,都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要真正领略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魅力 就不得不提及另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史记】

如果说【尚书】是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源头 ,那么【史记】则是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生动的笔触、深刻的思想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树立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典范

与【尚书】的客观记录不同 ,【史记】的叙事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意义的阐释, 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才和文笔 ,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项羽本纪】中 ,司马迁通过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 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形象

他既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也有妇人之仁的软弱;他既有盖世无双的武功,也有刚愎自用的缺点,司马迁并没有简单地将项羽塑造成一个英雄或者枭雄,而是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刻画, 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又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司马迁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的叙述,刻画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廉颇勇敢善战 但性格鲁莽;蔺相如机智过人 ,但懂得忍辱负重,司马迁通过对两人矛盾冲突的描写,以及最终和解的结局,歌颂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宽容和解的传统美德

【史记】的叙事者 ,不再是【尚书】中那个隐形的观察者, 而是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以「太史公」的身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李将军列传】的结尾 ,司马迁写道:「太史公曰: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 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太史公曰」 ,是司马迁对李广一生功过是非的评价, 也是他对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的赞扬 ,它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使历史叙事更加生动感人

【史记】的叙事时间也不再局限于自然时间 而是灵活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 ,使历史叙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刺客列传】中 ,司马迁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各位刺客的故事, 而是将他们的事迹穿插在一起 ,通过对比和烘托,突出了刺客们的共同特点:忠诚、勇敢、视死如归

【史记】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inexhaustible的源泉

从【尚书】到【史记】 ,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经历了一次华丽的蜕变,如同破茧成蝶,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如果说【尚书】是古代叙事艺术的萌芽, 那么【史记】则是这株幼苗茁壮成长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叙事视角的拓展上, 【尚书】的叙事视角相对单一 主要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进行叙述 ,如同一位冷静的旁观者,记录着历史的进程,而【史记】则突破了这种局限,尝试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呈现得更加立体饱满

【史记·高祖本纪】中 ,司马迁在叙述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时, 并没有简单地描述事件经过 ,而是巧妙地插入了刘邦「吾必击而杀之」的心理活动描写,将刘邦的雄心壮志和果敢决断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 ,司马迁在描写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时,并没有局限于事件本身, 而是通过旁观者的议论「信亦布衣 ,未有奇节」以及韩信自身的回应「何至自沉如此」,展现了韩信忍辱负重、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为其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埋下了伏笔

除了叙事视角的拓展 ,【史记】在叙事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尚书】的平铺直叙不同,【史记】更加注重运用倒叙、插叙、对比、烘托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历史叙事更加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在叙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后, 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接着讲述渑池之会 而是插入了「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故事,通过这种插叙的手法,突出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也使「将相和」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如 ,【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的故事并列在一起,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刺杀经历, 同时也突出了他们共同的忠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史记】的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叙事者身份的转变, 【尚书】的叙事者隐藏在文本背后 默默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史记】的叙事者则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以「太史公」的身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史记·伯夷列传】的结尾 司马迁写道:「太史公曰:‘天道是邪?非邪?’……余甚惑焉 ,然吾独喜其不降志,而劳其身,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段「太史公曰」 ,不仅表达了司马迁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行为的困惑,也展现了他探究天道、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以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

又如 ,【史记·货殖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写道:「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 ,好行其德;小人富,为其力,……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这段「太史公曰」,体现了司马迁「重义轻利」的经济思想, 以及「以义制利」的社会治理理念 他认为 ,物质财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君子应该「富而好德」,而不是「富而为力」,只有将道德教化与物质财富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太史公曰」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从客观记录走向主观表达,从单纯的史实陈述走向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司马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感悟融为一体, 使【史记】成为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思想光辉的史学巨著

从【尚书】到【史记】 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发展 ,不仅是叙事技巧的进步,更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历史的不断探索,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而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对人性的关注 ,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也正是中国古代叙事传统enduringcharm所在,它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能够引发我们心灵的共鸣,给予我们精神的启迪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