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东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是晚唐著名宰相李德裕任新繁县令时所开凿,因湖位于原县署之东,故称东湖。
东湖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另一处为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守居)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只是地处偏隅,故今少为人知,如深山璞玉,有待放出更加耀目光彩。
东湖占地18000平方米,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林中有楼、台、亭、阁等20余处,自古誉为「西蜀名园「。
现有二个出入口,南为园林门,北为城楼门。南门应为正门,从这里进去整体布局更为直观。
南门为清代建筑风格,两低中高,牌坊式造型,门额上镌刻着清同治三年新繁知县程祥栋题写的「东湖」两个大字 ,大门左右红墙上则镌刻着「唐李卫公东湖」六个字。
这其实就是东湖本来的名字。
大门的右侧是一座沿园墙而建的三贤堂。
始建于宋代建炎年间(1127—1130年),纪念有功于新繁的李德裕、王益、梅挚。堂内有三贤的塑像,而东湖的景点也很多与他们相关。
正对大门主道的是一座清代楼阁「清白江楼」,楼为两层,样式较为简单。
这座楼是为纪念宋代成都知府赵抃(1007-1084年)而建,赵抃一生清廉,是在宋史中与包拯齐名的清官。
唐代园林,讲究一个山水自然。每在园中行走一步,便是与野趣清幽为伴。
清白江楼右接一山,山形似蝙蝠,故名「蝠崖」,山体高只五米,全以青砖包土而成,非常少见。是开凿东湖时挖掘的泥土,顺势在园中堆成土坡。
蝠崖上面栽草植树,形成高低错落、湖光山色的景致。其上,还有见山亭一座,登高可览全境。
蝠崖在此可划分全园空间,起着障景作用。
崖后面有一小岛,小岛上建有一亭,名为「古柏亭」,这里是李德裕开凿东湖时,曾沿湖遍植楠树和柏树,现尚存古柏四株。因此修亭纪念。
岛前接三曲桥,可到一座四面透敞的建筑,名为「城霞阁」。内有额曰「繁城霞映满阁红」,为晨观旭日朝霞,暮夕赏落日晚霞之处。
东湖实际有一大一小两个湖,大的为砚湖,小的是万花湖。
过清白江楼已至砚湖边。
砚湖不大,小巧玲珑,但非常精致。
给人的印象就是素雅、宁静。湖虽然袖珍,景观布局却颇为精巧,湖光山色,庭院幽深,树影扶疏,一步一景。
楼、台、亭、榭、廊、舫等古朴建筑,更是因地而设,沿着湖岸山石散落。纷繁,却不杂乱,景与景之间,相互照应,错落有致。
绕湖一周可见其美。
过蝠崖下的一座度鹊桥就是湖边的最佳观景点——瑞莲阁。
瑞莲阁是是为纪念治繁有功的新繁知县王益而建,王益(993—1039年),临川(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父,他任新繁知县期间,政通人和。
这里也是湖上最美的建筑,是休息和观湖的佳地。
瑞莲阁连接一座长廊,可顺湖向前。
长廊有个如画的名字——月波廊。像一道折叠的屏风,驾于溪流之上,隐于篁竹之间,月影波光,尽收眼底。
月波廊连接着东湖的大部分主体建筑。
篁溪小榭为清代同治年所建,是一座位于月波廊之间,横架溪流之上的小台。因篁竹夹岸,飞檐跨水,建筑物小巧玲珑,故名。
长廊两厢绿竹映天,有照壁题「竹深荷净」,有着浓厚的文人意味。
而砚湖和万花湖也是通过篁溪小榭相连。
小榭旁边就是湖内主体建筑是怀李堂。
背靠万花湖、面朝砚湖的怀李堂正好位于东湖中心。堂前坐北朝南矗立着一尊四米多高的李德裕塑像。门厅上刻有楹联:「千古乡风繁县好,万花湖水相公游。」
怀李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文饶堂。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典雅肃穆,堂外回廊诗歌墙有李德裕若干诗作。
堂内有李德裕坐像、李德裕生平图文展示。
李德裕(787-850年),字文饶,为晚唐名相。河北赵县人,历任翰林院学士、浙江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和宰相等职,封卫国公。有削弱藩镇盘踞势力,卫边、理财等功绩,是一位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宰相。
怀李堂右是珍珠船和冰玉轩。
珍珠船为水上船形建筑,也是月波廊的终点,因其建筑精巧,装饰华丽而名,也称作舫居。
冰玉轩实则是东湖碑廊的主体部分,陈列有新繁的清代名家碑石14通。其中有刻于1883年的【唐李卫公遗像碑】和梅挚【五瘴说】碑。
珍珠船前有一高坡,有一座纪念新繁清初以著名思想家、诗人、学者费密为代表的「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
瑞莲阁、怀李堂、珍珠船、清白江楼和蝠崖环绕砚湖,形成一条颇有韵味的环湖景观带,文人意味很浓,却不输于江南诸园。
东湖有着文化名园的特色,某种程度上,新繁东湖就是一个新繁古代优秀官员、名人纪念园。
怀李堂后面就是更小的万花湖,为一窄长的水池。
湖边有一庭院建筑,精致而大气,里面就是光霁堂、晚香斋和咏墨轩所在,门楣上悬挂着书有「咏墨轩」的匾阁,红色的院墙上刻满了李德裕的诗选。
咏墨轩的东边是一片梅林,林中建有伴梅亭,这是为纪念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新繁乡贤梅挚而建,寄寓伴梅花而思梅挚之意。伴梅亭继续往东,是盆景园,里面有银杏、罗汉松等。
从这里已见城墙。
东湖北面以园林为主。东有桂花园、楠木林,西有梅园、桃李园。
顺着城墙边走,就是梅园的拱门。梅园和桃李园相连,是一片幽静的所在。
桃李园东侧的一株唐代「龙行铁树」,树龄已有千年,旁逸斜出的分支形若舞龙。
北门城墙,初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清乾隆年间重修。仅存东湖一段土墙,后据原貌修复。
北门又称「怀清门」。城门楹联曰:「西蜀名城人文蔚起,东湖胜迹景物纷呈。」城墙是唐代主色调红紫色,唯大唐才大红大紫。
城楼「望雪楼」系东湖公园制高点,天气晴朗时,望雪楼上可远眺西岭雪山的皑皑白雪。
望雪楼内有「繁江拥翠」之额。
古城墙两端分别建有知稼亭、文风亭。
知稼亭为地方官员观看农事的庄稼生长和春种秋收而建。文风亭是为象征新繁及其东湖文风鼎盛而建。
城墙外是现代化的城市,城墙内是唐代园林的遗迹。一墙之隔,两种境地。
另外在城墙的外围还能看见一座很精致的老东湖侧门。
东湖极其小巧、极其安静,清秀、典雅、凝重。清秀的是那树、那花、那浮萍,典雅的是亭台楼阁和小桥,凝重的是那些匾额和雕刻上的酬唱之作。
这里既有江南园林的秀媚又有川西园林的清雅。
一千多年来,东湖园林几经废兴,盛名不衰,历代均为川西名人学士雅集之处。
东湖能保存到现在,是我国园林史上的奇迹。千年后的东湖,依然美丽、依然玲珑般精致、依然流光溢彩。
阳光微醉的午后,坐在湖边的树荫下,喝着清苦但醇香的茶,享受那暖暖的光和时时吹来的风,看着白鹭从湖这边飞到湖那边,不由得感觉以后一种淡淡的、平静的幸福在心中弥漫开来。一切融合在这最后的唐代画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