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修行之道:致虚极,守静笃

2024-03-01文化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诫人们「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修行的方法。道家常用「清」和「虚」这两个词来形容境界,其中,「清」代表境界的纯净,而「虚」象征着境界的空灵,二者异曲同工。通过将心灵空灵至极,以及持守内心的宁静和坚定,我们能够实现一种修行的境地。

黄龙禅师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释这句话,他说:「你见过猫儿捕鼠吗?它的目光不眨眼,四肢稳固,全身沉静,头尾保持直线,仿佛根本没有错失。猫儿会抓住它的猎物。」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做事情时必须精神集中,心无旁骛,方能取得成功。

从古至今,众生都有着伟大的智慧,无论是一棵草木,一只猫,还是一条蛇,它们都能完美地体现出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六字箴言。除了灵猫之外,我们熟悉的母鸡也是如此。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母鸡总能专心守护自己的蛋,即使泰山崩于前也不改变它的冷静。这样一只小小的家禽,修炼的功夫竟让人类这种万物之灵望尘莫及。

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左顾右盼,三心二意,这让他们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他们的心思无法集中,很容易因琐事分散注意力。当他们处理完琐事后再回到最初的目标时,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集中精力。如此反复,时间就会被浪费,而人生的宏伟目标也渐行渐远。相比之下,许多人缺乏笃定之心。

年轻时,著名的古希腊演说家戴摩西尼为了提高演讲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中练习口才。然而,由于无法忍受寂寞,他常常想出去闲逛,结果练习的效果非常差。无奈之下,他下定决心,拿起剪刀将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奇特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不适合见人,他别无选择,只能彻底放弃出门玩耍的念头,全心全意地练习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借着这种专注执着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拥有真正才华的人不害怕没有位置,他们唯一害怕的是没有才能。当他们的才华得到真正发展,学识达到高峰时,他们就不再担心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了。无论是修行、学术还是生活和事业,专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游历。他们走出树林,看到一位驼背老人正在捕捉蝉。他用竹竿粘住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得心应手。

孔子恭敬地向驼背老人表示赞赏,并问道:「老先生捕捉蝉的技巧真是高超,您一定有什么妙法吧?」

老人答道:「方法当然有,经过我五六个月的练习,竹竿上放两颗粘丸,它们不会掉下来,蝉也很少能逃脱。如果竹竿上放三颗粘丸,它们仍然不会落地,蝉就会被捕获。如果能在竹竿上垒起五颗粘丸,捕捉蝉就会变得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老人说到这里,整理了一下胡须,开始向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捉蝉首先要练习站立和臂力。捕捉蝉时,身体保持稳定,就像树桩一样静止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此外,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无论天地有多广,万物有多繁多,我心中只有蝉的翅膀,专注而不分散。当精神达到这种境界时,捕捉蝉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读书多的人可以多有气质#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关于捕捉蝉的经验分享后,无不深感触动。孔子对身边的学生感慨地说:「只有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出神入化、得心应手。驼背老人所言正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老人捕捉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放弃浮躁心态,专注致志,心无旁骛,才能迅速而有效地实现目标。

任何大学者或科学家,都以「聚焦」成功为基础。以法布尔为例,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他常常沉迷其中,以至于忘记了饮食。有一天,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躺在一块石头旁边。黄昏时,当她们完成工作时,法布尔还在原地,她们不理解地说:「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就只盯着一块石头,简直是发了疯!」然而,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花费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此外无人得知。

在生活中,专注并非一种乏味的实践。对于那些专注致志并因此成功的人而言,他们就像孩子搭积木一样,拆下来再搭上,乐在其中。对于习惯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让他们闲下来三五天,他们会感到不安,不如勤奋劳作在田间;对于作家来说,不看书、不动笔一天,他们会感到心神不宁。在各行各业中,专注于自己事业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因此,王国维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换句话说,当你决定投入一项事业时,它就成为了你的生命,为此而辛苦努力才是人生的乐趣。

专注于某事物,乐在其中,正是专注的真谛。因为乐趣的存在,专注自然而然地产生。无论是草木、猫儿、还是拿破仑对于权谋、李白对于诗酒、毕加索对于绘画,这些成功的人都在其中专注致志,他们既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也从中获得了乐趣。如果没有自娱的乐趣,或者让他们放弃心领神会的乐趣,他们将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就。

因此,对于任何事情来说,专注既需要明智选择,也需要情感的引导。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成功就不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