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闭环思维」

2024-09-11文化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

作为一位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他从来都是绕着走,绝不当面批评。

然后,他会私下找孩子的班主任去处理这件事。

他的理由是: 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孩子犯错了,要经历「批评一表扬一激励一改进一巩固一养成」的完整过程,这样教育活动才算完成。

如果自己批评了,后续的改进自己根本无法跟进,这个闭环过程也就无法走完,自己的批评就是无效的,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付出=收获的前提是,必须走完闭环。

这样一个人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进益。

01

  • 逻辑闭环:系统化,看整体。
  • 听过一个笑话:

    宫里大名鼎鼎的御厨「一点红」年纪大了,告老还乡。

    回乡之后,有个富商就想以他为核心,开一个皇家大酒楼,主打宫廷菜,生意肯定火爆。

    富商三顾茅庐,银子送了几大箱,终于请动了这个大人物。

    试菜那天,酒楼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想一睹御厨的风采。

    没想到这个老头说:自己煎炒煮蒸统统不会,只会做包子。

    富商心想:包子也行啊。于是准备了和面,调料,肉,菜。

    老头却说:那些我不管,老夫只负责最后一个步骤。

    富商:最后一个步骤?

    老头:不错,就是包子出笼了,老夫给它上面点一个红点。

    这就是所谓的御前「一点红」。

    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其实有很多。

    博主 @夏天 就讲过一个故事:

    他之前在一家很小的系统集中公司,公司一共二十来个人。

    当时有个清华毕业的大哥来做售前工程师,他之前在IBM工作了10年,履历可以说相当辉煌。

    但是这个大哥干了没一个月就走了,水平甚至不如公司另一个二本毕业的工程师。

    原来,他在IBM只负责一个很小的技术要点,其他的一概不会。

    博主说:小企业招大厂员工一定要慎重,因为大厂分工太细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大厂出身的人,因为分工太细,导致看不到整个系统本身,无法完成闭环。

    刘润曾经给逻辑闭环下过一个定义: 系统化,可循环。

    一方面是系统化,要看整体。

    比如说起减肥,目标思维的人看到的就是减肥本身。

    而系统思维的人看到的却是饮食清单、锻炼项目、作息规律。

    另一方面,则是可循环。

    这个东西,能做第一次,还能重复完成第二次,

    作家老喻说过一个有趣的现象:烧烤摊老板比明星企业的副总裁更容易创业成功。

    原因就是烧烤店的老板完成了逻辑闭环。

    烧烤摊的生意虽然小,老板的受教育程度也未必那么高。但是他需要完成找场地、进原料、生产、销售需要跑通整个流程。

    这个是系统化。

    而且还要继续进货,继续销售,不断完成循环。

    所以烧烤摊老板其实具备了逻辑闭环,从实战的角度,把生意的整体逻辑走了一遍。

    大公司副总裁呢?他的学历虽然很强大,位置很高,经验很丰富,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一旦独立创业,他可能反而不能靠谱地完成闭环。

    所以一个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在心里把整个流程跑通,把握完整的系统,而不是陷在一个环节上,搞什么「葱上雕花」,搞什么「一点红」。

    02

  • 反馈闭环:我承诺,我兑现。
  • 讲一个我比较气恼的事情。

    洞见发的文章,除了内部的原创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外部作者的约稿。

    上个月有个作者交稿,内容有些拼凑,整合感太强。

    洞见对内容的要求比较高,我给了不少修改意见。

    反馈给他之后,他说:好的。然后就没了下文。

    后来我催了他好几次,每次发出的消息都是石沉大海。

    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到现在我也没有再找他约过稿子。

    而有些作者真的很让人放心。

    几乎每一个批注的点,他都会修改,如果他觉得没有修改的必要,会在批注下方给出他的理由。

    如果没有按时交稿,他也会提前告知缘由。

    你给出的选题永远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凡事有交代,事事有着落。

    刘润说,凡事有交代的本质,就是给任何事情扣上闭环,有开始就必须有结束,避免石沉大海。

    无论什么要求,你都能收到他的回馈和答复,无论他做什么,都能看到事情的始终。

    这样的人,才能让人真正放心和信赖。

    作家李思圆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朋友一直说领导偏心,本来她主导的项目,无缘无故给了小王。

    后来,公司有个晋升的名额,原本她大有希望,没想到又输给了小王。

    但是李思圆自己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朋友确实做事不靠谱。

    领导让她写份报告,要么是经常拖延,要么是错字连篇,有时候甚至莫名其妙就忘了。

    而小王则靠谱很多,领导交代的任何事情,都会在规定时间内一丝不苟地完成。

    并且及时反馈,主动汇报,从不拖沓。

    久而久之,老板就发现,事情还是交代给小王更放心一些,提拔和晋升的机会自然也就偏向了小王。

    刘润有次在办公室开会,讲完之后,他对同事说:

    你们的责任,就是让我从开完会的这一秒钟开始,把这件事给完全忘了。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被提出来,就不会因为刘润的忘记而平白无故消失。

    只有这样,这个团队,这个人,才能真正让他放心,安心。

    而那些「反馈黑洞」,永远无法获得领导的信赖。

    有头有尾,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起。

    这样的人,路上才能有贵人提拔,才有朋友相助,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03

  • 价值闭环:有付出,懂回馈。
  • 人际学专家 @无相楼 提出一个「价值闭环」概念。

    意思是说:任何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体系。

    你向我提供价值,我向你回馈价值,价值交互形成闭环,这个体系才能长久稳定地运作。

    但如果付出和索取出现不对等,价值闭环就会断裂,关系也将走向终点。

    前阵子看【我在北京送快递】,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细节。

    作者刚到快递站的时候,同事老高特别热心,天天带着他一起送快递,熟悉片区。

    俩人下班也一起吃饭,相处得甚是融洽。

    可是好景不长,俩人就掰了。

    原因是:小高要回老家,让作者帮他代几天班。

    作者很生气,认为小高占自己便宜,俩人闹得不太愉快,最终不欢而散。

    作者自己也反省说:小高其实一直爱占便宜,但是之前一直是他给自己当免费老师,所以这个缺点在自己容忍范围之内。

    但是自己后来已经熟悉片区了,不需要他带了,他再占自己便宜的时候,自己就开始不乐意了。

    你看,这就是人性。

    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平衡,是因为彼此能够互相提供价值,一旦一方无法提供价值,关系就会失衡,直至崩塌。

    所以, 真正懂得经营圈子的人,都懂得价值互换。

    一方面,不吝啬自己给他人提供价值。另一方面,懂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

    编剧陆JJ刚进写作圈的时候,给自己印了一盒名片。

    整日在书展、论坛奔走,想要结识同行,拓展人脉。

    但是发出去的名片都如石沉大海一般,几乎没有人回应。

    后来他才想明白,自己没价值,人家是不会和自己建立链接的。

    以后的日子里,他开始专注创作,花了几年时间,拿下了数个编剧大奖。

    成名后,业内许多同行、前辈都纷纷主动找上门来。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好走了,朋友才多。

    不会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交往的基础永远是因为你有价值。

    懂得和别人价值交换,是一个人的智慧。懂得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则是一个人的清醒。

    闭环这个词起源于PDCA循环。

    意思是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是一个循环向上的模型。

    而拥有闭环思维的人,可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有始有终,确保每一段关系都能有来有往,确保每一件事都能有头有尾。

    在确保「完成」的基础上,获得良性的发展。

    【闭环思维】里说:闭环是一个过程的结束,更是新开始的起点。

    看似达成的是一个闭环,却又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循环往复,向上爬升。

    学会闭环思维,是一个人应该秉持的做事原则,也是人生必经的进阶之路。

    点个 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