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蓁熙品论语|(二〇五)孔子论治道:鲁卫之政

2024-04-11文化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国情,就像兄弟一样。」

-- 原典出处【论语 · 子路篇第十三】

这章若是单独读,颇令人不知所云,只有放进大的篇章框架中去理解,才能领会孔子想表达的意思。

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表现在哪里?

鲁、卫两国的始祖,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康叔。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和康叔是兄弟,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儿子。

兄弟之国,此其一。

鲁、卫两国的政治,到了孔子时代,俱失礼不正。鲁政,有三桓专权,可谓君不君臣不臣;卫政,有父子相争,可谓父不父子不子。

政治衰乱,此其二。

两国也有相似的优点,鲁、卫俱多君子。鲁国,有孔子设教授徒,故多君子。卫国,亦多君子,吴国延陵季子曾点评过卫国,「卫多君子,无有患也。」意思是,卫国虽然政治失序,但由于国内多君子,不会有太大的祸患。卫国君子亦为孔子所欣赏,如在【论语】中出现过的蘧伯玉、公子荆、宁武子、孔文子等人。

俱多君子,此其三。

鲁卫之政,兄弟也。在乎三点:兄弟之国,治乱略同,俱多君子。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通过此章,可了解鲁、卫两国的历史与现状,政治与人物。但不妨再想一想,孔子此话因何而发?

仔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孔子会将鲁卫并提?

试为此章加个头尾。

孔子去鲁,风尘列国,周游至卫,谋求出仕。一个外邦之人,怎样才能被卫君任用呢?肯定要熟悉情况,有成功经验,才有胜算。故而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卫两国政事国情有相似之处,我在鲁国有治理经验,也有信心在卫国复制成功。

猜测这章很可能是孔子的自荐之辞,这样想对不对呢?看接下来的几章,分别说的是卫国的人和事,卫国政治的亮点和希望,治理邦国的时间表。可知,方向大致不错。

那么,这样的自荐辞是否有说服力呢?看孔子生平,一共在鲁、卫、陈三个国家做过官,分别是,鲁国四年,卫国七年,陈国三年。可见,这个理由的确有效地打动了卫公。

知往知来,知治知乱,自荐之辞,古今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