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庄子·养生主】:游刃有余、天人相合

2024-06-17文化

文徵明 中庭步月图局部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就是一个厨师。一个手艺人,以一技之长立身处世。庖丁是一项职业,但是这个庖丁把他的这份职业发挥到极致。这属于庄子世界的职业操守。

这个庖丁的主要业务是解牛,是一个专项业务。就是这个专项业务啊,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这样的一个庖丁,在厨师界也打响了自己的名声,文惠君听闻这个人,就邀请庖丁来一场解牛演示。

文惠君,是一个君王,至于是不是梁惠王,暂且不论。庖丁得到一个君王的赏识,想要观一观庖丁解牛的过程。

作为一个在民间从事一项普通职业的人的庖丁,在庄子的设定里,这场演示,就是庖丁的本真演绎,绝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那种表演性质的演示。

这一篇是养生主,养,生,主,一字一义。养,保养,涵养,存养之意。生,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主,主,主心骨,主旨。以存养生命为主旨,方法就是「缘督以为经」。庄子皆有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来演绎养生主篇开篇的这一段。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这是身体的动作、态势,在解牛过程中的手法、步伐,肩肘膝的配合。

后世的心意六合拳从此中出。外三合」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心念与神意相合,神意与内劲相合,内劲与力量相合。庖丁的身体动作,就是一种心意六合的整体态势。

这是最初的体术,也是武学体系的起源处。武学就是对身体的最大利用,用最小的力气解决问题。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这是在解牛的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充满了节律感,如同音乐一样,这是解牛进入了化境的状态。相应于天籁之音。

解牛本来是一种很血腥的事情,在庖丁的解牛过程中,感受不到这种血腥,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技艺的出神入化,身体的自然节奏,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多余的声音,没有该给人不适感。

牛是大物,庖丁解牛,实际上是解道。庖丁解牛的演示,是演道。明明是杀生的事,在庖丁的演绎下,变成了一种「养生」的奥秘。这真是充满了吊诡。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曹植曾作赋曰:「殷汤伐夏,诸侯振仰,放桀鸣条,南面以王,桑林之祷,炎灾克偿,伊尹佐治,可谓贤相。」说的就是【桑林】舞蹈的源起。成汤建立商朝之际,遭遇大旱之年,面对百姓苦楚,成汤便在桑林中举行祭祀仪式,载歌载舞,诚恳的向天祈祷,终至感动天神,雨露降临,旱灾得解。自此,商人便以此乐舞为【桑林】。

桑林之舞,就是一种祭祀之舞。那种庄严与神圣的气息在其中。而合于桑林之舞,突出的就是这种庄严与神圣。这种庄严与神圣,是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一种整体气象。他全身心地沉浸其中,这是一个人做事的心意与态度。有这样态度的人,我们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

这是忘我的状态,也是至乐的状态。这就是庖丁在解牛的的当下,进入这种化境的状态。庄子真是大宗师级的人物,他笔下的庖丁,其实就是庄子对道的领悟,化入到这个寓言形象里,庄子和庖丁,在这里是相融的。

【经首】乐曲,历来认为是【咸池】中的乐章。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载,咸池星座主管五谷,咸池五星明亮,天下丰熟;如其晦暗不明,五谷难生且有兵灾。此乐在每年仲春二月播种的季节演出,有祈谷养生之意。这和养生主篇的主旨是对应上了。

庖丁解牛,解的是空,是有余。养生之主,主的是生命的有余。养生,养的是生之主,养的是刀上的一点——「刃」,这样生命才能游刃有余,生命不会固化在某一处,生命就自由了,自主了。游刃有余,就是自由之舞,就是合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