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曾国藩: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最妙的方法,无非就两个字

2024-06-22文化

他,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天资并非超群,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七次科举的磨砺,终于跻身秀才之列。

在科举的道路上,他曾因文章逻辑混乱,遭到主考官的公开批评,成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反面教材。

当他刚刚踏入官场,由于观念的狭隘和见识的浅薄,他遭受了同僚的嘲笑,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焦虑之中。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被赋予重任,招募乡勇,勇敢地对抗太平天国的军队,却屡战屡败,甚至在绝望中两次尝试投江自尽。

尽管遭遇了如此多的挫折和困境,这些经历并没有阻止他从一个平凡无奇的少年,成长为大清国的中流砥柱——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

在天赋上,他可能不是同时代的人物中最耀眼的,与左宗棠、李鸿章等少年英才相比,他似乎显得黯淡无光。

但他的故事,却像极了那位苦练降龙十八掌的郭靖,虽然笨拙,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最高理想。

从笨小孩到圣人,他将「反思」这一武器运用得淋漓尽致,完成了人生中的三次触底反弹。

一、反思:从戒烟开始修身自律

三十岁时,曾国藩立志成为圣人,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戒烟。短短一个月内,他成功戒除了烟瘾,这件事也成为了他一生引以为傲的成就。

这次戒烟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破除旧习,必须有坚定的力量」。如果连烟都能戒掉,那么「无事不可变」。

因此,在修身养性的初期,面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良嗜好,比如沉迷于短视频、无法控制的购物欲望,要想真正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用坚强的意志力将这些欲念压制,以意念为药引,彻底断绝这些不良习惯。

只有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才能真正根除恶习。更重要的是,自律带来的效果会加固我们的韧性,让我们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二、反思:找出化解性格弱点的方法

年轻时的曾国藩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总结出自己性格上的三大缺点:浮躁、傲慢、虚伪。除此之外,他还意识到自己有「好色」的倾向。

每当他多看朋友的妻子几眼,他都会在日记中严厉地批评自己,甚至称自己为「禽兽」。

为了戒除这种不良习惯,他会在日记中痛斥自己的行为,甚至用最严厉的词语来责备自己。

为了更好地管理时间,他给自己定下了无事不出门的规定。即使朋友邀请他一起出门看热闹,他也会犹豫很久,反复权衡。

他立誓不与人争吵,但在情绪激动时,却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辞。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斗争,在他的早期日记中随处可见。

为了戒除性格中的弱点,曾国藩通过静坐、读书、练字、用楷书写日记等方式,日日精进,修炼反省。

我们普通人每天在励志和躺平之间不断切换,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年轻时也有一身坏毛病,日日纠结。

经过不断的失败和反思,曾国藩领悟到,这些深植于人性的弱点,已经与自己血肉相融,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温」才能化解。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三、反思:助力从人生低谷崛起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在科举的道路上屡次受挫,遭受人们的奚落和嘲讽。

第六次落榜时,他因「文理不通」被主考官在全省公开示众,成为反面教材。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

但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儿,让他一头钻进屋子里开始深刻反思。他问自己: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找到问题后,又该如何解决?

反思的效果非常明显,第二年他不仅中了秀才,此后更是逢考必中,一路进入了翰林院。

中年的曾国藩初入官场,面对全国的精英,被同僚嘲笑见识浅薄,观念粗鄙。他从满怀壮志陷入自卑焦虑。

这就像我们的高考状元进了名校后才发现全班都是状元,面对这种落差,怎么办?还是反思。

痛定思痛之后,他制定了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提高自身修为。他读好书,交益友,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他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合理结交上级,增加自己在皇帝面前的曝光率。

这样一番反思沉淀之后,曾国藩一路青云直上,十年七迁,官至礼部侍郎,省部级。

进入职场上升期的曾国藩带领湘军与太平军交战,两次兵败后,陷入江西困境。他面临父丧,兵权被解除,于是蛰居家中两年。

这是他进入官场以来政治上遭受的最大一次挫折,政治生涯跌入低谷。

他一边读老子庄子的书,一边进行仕途上的反思。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上上级不喜,同事不爱,连门口的保安大爷都不愿多看一眼,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

曾国藩不断给朋友写信,请大家提意见,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

两年后出山,他在为人处世上脱胎换骨,道德优越感没有了,盛气凌人的锋芒收敛了,刚强蛮干的脾气也消失了。

很快,曾国藩人生中的巅峰期即将来临,清除政敌,平定太平天国,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代封疆大吏。

结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个人的出身、智商、秉性是天生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如何依靠内省力不断自我反思、修炼、完善,行至人生高处?

曾国藩的个人成长奋斗史,希望能给中年人带来精神引领,于命运的拐角处,绝处逢生,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