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宣传长城文化要分辨对错观点一一错考错说的【宁夏古长城】一书

2024-06-09文化

宣传长城文化要分辨对错观点

一一错考错说的【宁夏古长城】一书

(宁夏)周兴华

【按语】:

一个地方的所谓「文化落后」,不是本地文化资源的落后,而是管文化的一些官员的文化落后!

宁夏地处黄河两岸的绿洲地带,大漠南北交流的古道要冲,中西交通的丝路枢纽。宁夏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境内历代长城遍布。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历代著名专家研究、史地名著论述、专业期刊登载与田野踏勘,宁夏境内遺存有西周、战国秦、秦皇、汉武、隋代、宋代、金代乃至清朝修筑的长城。经现代研究者、关注者实地调查,至今尚有遺迹可寻可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长城专家」,特别是宁夏一些控制话语权的「文化官僚」「学官」「砖家」,将其对宁夏长城的各种错说作为「官方认定」的研究结论上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而其上司中的主管人员或「专家」,对宁夏长城既没研究,又无实地调查,缺乏理应具备的分辨学术对错的文献知识与学术常识。于是,下属报上来的错说,上司就将这些错说「审批」下达为「官方认定」的红头文件!有关方面唯「文化官僚」或「官方认定」是从,封杀真知卓见,容不得质疑批判,推陈出新,将宁夏长城研究糟塌的面目全非!

【宁夏古长城】与2014年再版的【宁夏古长城】一书错说乱编,糟蹋垮了宁夏长城文化,波及甘肃等长城研究遭殃!

2019年新版【辞海】等著作对甘肃、宁夏、内蒙古秦长城拨乱反正已经五年了,宁夏管文化的一些官员至今不知不悟:中国长城之祖固原西周长城被【宁夏古长城】埋没了!固原西周长城被【宁夏古长城】错说为战国秦长城了!黄河两岸的秦皇、汉武长城被【宁夏古长城】错误考证为明代长城以后弄丢了,等等!

新版【辞海】等著作出版了,被宁夏、中卫的历史、文物、考古人员错说、埋没了百年的黄河两岸秦皇、汉武长城终于重见天日了!彰显了宁夏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

发于「宁夏周兴华」公众号的【不该埋没的辉煌一一揭秘宁夏长城档案】整理了大量的长城研究资料,供有心人参考:宁夏、甘肃长城研究的资料在这里,对与错的分辨依据在这里!真学问与大忽悠也在这里!

胡编错说的罗哲文、董耀会「序言」

1988年7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许成出版了一本【宁夏古长城】。2014年,许成与马建军合作,在1984年版的【宁夏古长城遗迹】基础上修订出版了【宁夏古长城】(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在书前重印了罗哲文先生为1988年版【宁夏古长城】序为一序,并由现任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长城专家董耀会作二序。

董耀会在2014年版【宁夏古长城】序中介绍说:「【宁夏古长城】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考古界和文物界,而是扩大到了更大的读者范围;也不再仅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地,而是扩大到了全国乃至世界。随着【宁夏古长城】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许成先生实地调研取得的成果不断得到证实和补充,许成先生及其宁夏长城考古调查研究成果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认可,其书也逐渐成为长城研究的经典之作。」我看过罗哲文、董耀会先生涉及宁夏古长城的著述,认为他们对宁夏长城根本没有研究,都是沿袭摘抄他人的错说,所以才在其序言中暴露了董耀会等对宁夏长城研究的胡编乱造,才写下了如此无据无证的胡吹乱捧,说什么「许成先生及其宁夏长城考古调查研究成果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认可,其书也逐渐成为长城研究的经典之作」「由此引发的其他影响力也在不断显现出来」云云。

从2014年版【宁夏古长城】对宁夏境内的战国长城、秦汉长城、隋代长城、宋代长城、明代长城的研究观点看,许成、马建军都是沿袭他人的错说和编造自己错说,没有任何有史证支持的新见;在时代归属、传承源流、始筑与修缮等重大问题上,该书都是1984年版【宁夏古长城遗迹】、1988年版【宁夏古长城】的翻版。2014年版【宁夏古长城】与前两本书不同的是,除了剽窃他人错说外,还新增了宁夏文物部门及有关学者长城调查的许多新资料,这是新资料是很宝贵的,是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的;可惜的是将这些新资料抄录穿插在许成的书中,其时代归属多有错乱,是被糟踏了的,起不到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埋没贬损了宁夏长城的历史文化地位,误导了毗邻地区的长城文化研究与利用,误导了长城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三四十年来,由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许成等印行出版的以上三本书的特殊官方平台与罗哲文、董耀会这类对宁夏长城胡编乱说的「名人」包装,好像真成了董耀会在序中所说的「长城研究的经典之作」。关注一下当今长城著述,可以说,宁夏长城研究的所有错误观点,都源自许成等著的以上三本书,宣传舆论界传播的宁夏长城的所有错误观点,都源出自许成等著的以上三本书,这些错误观点严重贬损了宁夏长城文化的内涵,干扰了宁夏长城研究的挖掘弘扬和保护利用。

按理说,许成等著的以上三本不及格、不靠谱的书籍所引用的史料与得出的研究观点,业内人士只要查阅相关古籍记载与前贤研究,不难发现其错误连篇。但是,三四十年来,对许成等著【宁夏古长城】的连篇错误,多见长城专家、长城著述照抄错说以讹传讹,少见质疑批判与真知灼见。近年,见到新出版的封面为红皮烫金的大部头专著【中国历代长城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8.12),发现该书关于宁夏长城研究的章节内容依然是抄录许成、马建军著【宁夏古长城】的许多错说,我深感惊讶与遗憾。

扯木峡旧堡河口不在宁夏中卫县

许成将明代隆庆五年修筑长城的起点「扯木峡旧堡河口」的所在位置,从今甘肃靖远县境内错误考证到今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于是,从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到今甘肃靖远县境内黄河南岸的秦长城都被许成错说成了「明代长城」。此后,特别可笑的是,三四十年来,凡研究、出版、宣传、抄写宁夏黄河两岸长城者,包括国家文物局正式下达的什么长城认定红头文件,都将宁夏黄河两岸长城统统错误地说成是明代始筑的长城!许成一句信口开河的错说,竟然遗患是如此的深远!这不仅是许成著【宁夏古长城】一书的错误,更是学术研究、学术传播风气的不端!

董耀会、李并成将我们公布的九段秦长城错误认定为「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明长城,追根溯源,始作俑者还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成写的【宁夏古长城】一书,许成在该书中写道:「【读书方域纪要】记载‘隆庆五年,督臣王之诰,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墩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寨堡。驻将领于此,以遏胡虏出入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扯木峡旧堡河口疑即今中卫下河沿一带」(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第22页)。许成将远在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西面仁和村黄河红山峡南岸的扯木峡(车木峡)胡乱考证到今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故将宁夏中卫下河沿至甘肃靖远县境内的秦长城都错误说成是隆庆五年王之诰修筑的明代长城。于是, 董耀会、李并成照葫芦画瓢,就说「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明长城「自中卫南长滩进入靖远县西北部,在靖远境内全长32公里」。随便翻阅一下古今【靖远县志】【中卫县志】的人都知道,扯木峡(车木峡)旧堡河口、五方寺(五佛寺)都在甘肃靖远县境内!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何时有过什么扯木峡(车木峡)旧堡河口?出处、证据在哪里?

扯木峡旧堡河口在甘肃靖远县

王之诰修筑的靖远卫「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三十里」长城,其中所涉与长城有关的地名颇多,有扯木峡旧堡河口、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川墩、大庙、嗦啰沟、马尾、刘家寺儿、大碾子、水泉、急三湾、小红沟、硝水、红蟒牛、七里口、红柳树、李智坝、李哈剌、一碗泉、迭烈逊。上述地点究竟在什么地方?查阅明清【靖远县志】【秦边纪略】【甘肃新通志·靖远县图】【甘肃新通志·黄河流域图】靖远段及新修【靖远县志】等甘肃、宁夏史料,王之诰所修长城的具体地点均在靖远卫黄河岸边大庙村西侧五方寺至扯木峡旧堡河口黄河内岸。再查甘肃、靖远史志,「扯木峡旧堡」「扯木峡」,清代地方史志多写作「车木峡。」「扯木峡」实属车木峡」之同音别字,原本就是同一个地方的同一个地名。如【甘肃新通志】在「黄河图说」中写道:黄河人靖远县界……经老龙湾、车木峡,出长城,又东北经上长滩南,人中卫县界。」甘肃靖远史志及历史地图均标注清楚,「车木峡旧堡」「五方寺」 「塔儿湾」「白草川墩」「裴家川」「永安堡」「芦沟堡」等均在靖远卫黄河南岸古长城沿线及其腹里要道,属靖远卫管辖。

再翻开清代梁份著【秦边纪略】靖虏卫(今靖远县)附图一看即知,上述地名皆标示在甘肃靖远卫沿河地段及其腹里要道,扯木峡旧堡河口、塔儿湾、白草川墩在今靖远县大庙以西的黄河内岸及其近侧,永安堡城在今靖远县石门乡东南双龙乡永和村,五方寺在今甘肃景泰县黄河北岸。甘肃搞长城调查研究的人员将「扯木峡旧堡河口」错抄、错考在宁夏中卫南长滩,岂不知此「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实系今甘肃靖远县大庙西边的黄河扯木峡(车木峡)。由于这一错抄、错考,董耀会、李并成等把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修筑成的加强固原内边防御功能的今甘肃靖远县扯木峡至景泰县五方寺沿河「三十里」长城,错误的套在今宁黄河南岸「自中卫南长滩进入靖远县西北部的秦长城段上,还将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筑成的靖远县境内「三十里」明长城等同于宁夏中卫南长滩至甘肃靖远县界的「全长32公里」秦长城!明代「三十里」等同于今「32公里」吗?

董耀会、李并成等把今甘肃靖远县扯木峡至景泰县五方寺沿河「三十里」明代修缮的长城错认成是宁夏中卫南长滩至甘肃靖远县界的「全长32公里」秦长城,董、李先生连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修筑成的「三十里」长城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新华社报道的此次发现的九段长城遗址「大部分是文物部门已经掌握的,已经被文物部门认定为明长城」!学术研究不能信口开河啊!董耀会、李并成连隆庆五年王之诰所修长城在靖远卫的具体方位都不知道,将其错指在中卫境内!这是典型的南辕北辙,「秦」冠「明」戴!

宁夏中卫黄河南岸长城与明隆庆五年长城无关

所谓 「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的说法,源自元代黄河流经地区地名的旧称。【读史方舆纪要】摘引元代史志记载说:「元志:自兰州而东,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正东行至宁夏路。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南黄河也。」「北卜渡」位于古阳武上峡尾段车木峡(今红山峡)与阳武下峡首段大庙下峡(今黑山峡)交接河段渡口。按元代黄河河段划分,黄河一过「北卜渡」即入鸣沙河,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南黄河也(【读史方舆纪要】)」,鸣沙河属宁夏应理州境内的黄河段,故元代称车木峡为「宁夏扯木峡」。

明朝取代元朝,明代九边重镇宁夏有二:先有宁夏镇,后来将宁夏镇所属的固原兵备道升格为固原镇。明代靖虏卫(靖远卫)先属宁夏镇管辖、后属固原镇管辖。在固原镇建置之前,宁夏疆域「南至平凉」「西南至凉州」「左距丰胜,右带兰会(旧志)」。宁夏镇所管边墙西达兰靖(【宣德宁夏志】【嘉靖宁夏新志】),故明代靖虏卫的一些地名在宁夏镇管辖时有时冠以「宁夏」二字,与后世地名属境不同,「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的说法即源于此。以今地言之,「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即今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西边二十多公里之车木峡也。

明隆庆五年总督陕西三边右都御史王之诰、戴才修筑的「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等处边墙的位置所在。「扯木峡」古今均名车木峡,扯木峡系车木峡之同音别字;五方寺即今甘肃景泰五佛寺。车木峡、五方寺均在黄河红山峡岸边,明清时期属今甘肃靖远县。王之诰、戴才新筑的边墙西南自扯木峡旧堡河口(今甘肃靖远县北城滩唐代古城堡黄河南岸),东至白草川墩(今甘肃靖远县北境双龙乡黄河南岸,其北岸即是甘肃景泰县五佛寺),仅三十里。很清楚,王之诰、戴才新筑的靖远卫扯木峡至五方寺长城及永安堡位于今甘肃省靖远县红山峡黄河南岸至景泰县五方寺对岸一线,明代属固原镇靖远卫管辖,不属宁夏镇管辖,更不在今宁夏境内,这与修筑宁夏黄河两岸长城毫无关联,纯属误引误考(【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五十六】【明许用中建设永安堡碑记】【甘肃新通志】)。

请董耀会、李并成先生注意:「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三十里」长城位于甘肃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西面的车木峡至景泰县五方寺黄河对岸,我们公布的九段秦长城位于大庙村东面至宁夏中卫市黄河南岸南长滩喜鹊沟,这两处长城以大庙村为中心,一西一东,相隔甚远。「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三十里」长城在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西面的车木峡至景泰县五方寺黄河对岸,东距宁夏中卫南长滩喜鹊沟约四五十公里,它与我们公布的大庙村以东至南长滩喜鹊沟九段秦长城不在同一地区。

所以,我们公布九段秦长城之前,文物部门及董耀会、李并成先生并不知道大庙以东至中卫沿河有秦长城,更不知道其具体位置所在。我们公布九段秦长城之后,董耀会、李并成先生将新发现的这九段秦长城错指为「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三十里」长城,岂不知「明代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三十里」长城还远在靖远县大庙以西二十多公里的扯木峡(车木峡)至五方寺(五佛寺),东与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相隔约300华里!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成等著【宁夏古长城】书中所谓「扯木峡旧堡河口」在今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等许多错考胡说,将宁夏长城的时代归属「研究」的错误連篇。就是这么一本错误連篇的【宁夏古长城】,许多控制话语权的长城研究者、传播者、管理者不查阅史籍,不实地考察,不负责任的盲抄烂说,其恶果是将在中外长城史、文化史上本应占据极高地位的宁夏等西北地区的许多长城「研究」的一蹋糊涂,令人汗颜!

长城遗产的传承保护包括科学保护长城,深入开展长城文化研究,合理利用长城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宁夏影视片【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辨对错,以讹传讹。

甘肃靖远县扯木峡(车木峡)旧堡河口

周兴华注:明隆庆五年(1571年)修筑的长城位于今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西面的仁和村黄河红山峡南岸扯木峡(车木峡)至五方寺(即五佛寺,位于今甘肃景泰县黄河北岸,南岸是靖远县双龙乡仁和村)黄河对岸。此照片即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王之诰在秦皇长城遗迹上「增筑」「复为补筑」的三十里长城起始的所在地——靖远县扯木峡(车木峡)旧堡河口。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成著【宁夏古长城】一书将「扯木峡旧堡河口」错误考证在今宁夏「中卫下河沿一带」,许多长城「研究」者、文物管理机关不负责任地盲抄致误,将甘肃靖远县至宁夏黄河两岸的长城均错误认定为「明代长城」。

甘肃靖远县龙荒水沟秦始皇长城

甘肃靖远县龙荒水沟秦始皇长城

甘肃靖远县黄天旗山秦始皇长城

周兴华:甘肃靖远大庙村以东至宁夏中卫黄河黑山峡南岸秦始皇长城遗迹

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南长滩秦始皇堑山石砌长城

黄河黑山峡宁夏中卫北长滩秦始皇堑山石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