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翻看相册,一段赶海的小视频,让我看了又看,思绪万千:原来,所谓的赶海根本就是被海赶着跑;就像追风,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吹走一样。
可见,人啊真不该心血来潮,任性而为;想要不丢失自己,就该脚踏实地的前行,全心全意地做好想做的每一件事。否则,本末倒置,受伤的还是自己。
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
心无尘翳,指有余闲,
与论希声之理,
悠然可得矣。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里的这段话,每每想起很有感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杂念纷扰,和他谈论大音希声的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同理,一个习惯在人海中游走,在喧闹里过生活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嘈杂的甚至虚空的,他的生活一定是杂乱的也是无序的;如果和这样的人讨论生活的品质,身心的修养,哪里会有同频共振的快意?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独处,又怎么能真正明白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复复又重重的日子里,不想说「静」是修行和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可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走得足够远,才会遇上你自己。一个人若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学会独处,安享宁静。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打磨,如今的我越来越确定【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才是我心目中有关「静」更为贴切的诠释了。
其实,稍许留意也会发现身边那些有思想、有个性的人,都是懂得收敛、善于把自己藏起来的,也是习惯和自己做伴的。
当然,人不可能活在真空中。好在,赏心只需三两枝。
无论怎样的境遇,在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全然沉浸在与自我独处的时光中,这样的孤独,是殷实的也是温馨的。何况,真正的朋友,不在于朝夕相伴;真正的友情,无需用频繁的联系来维持;真正的风光,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挚友如阳光,兴趣是好「酒」,它们会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日子因此静而有序,熠熠生辉。
与其为了面子去赶「海」,因为排场而追「风」,不如静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喜欢慢慢地变成兴趣,如同知己一般如影随形在庸常的日子里,让独处的自己充实也安宁、幸福又踏实,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愉悦,这样的时光才是真美好。
静而能万,静而能一。 唯有静,才能体悟到风生水起的精彩,才得以畅享意趣盎然的万象。
常言道:最好的养生,不是吃了多少保健品;有品质的生活,并非是去过多少繁华的地方,拥有怎样的奢侈品,而是独处。
「我从未见到过欢乐,我所知道最愉快的事情就是静谧和沉默。」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米勒的这段话未必精准,但绝对走心。
不是吗?少跟人接触,就会少一些烦恼,自然会多一些身心愉悦了。所谓静能生慧,便也如此。
图文皆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水净香自远】。喜欢在茶色里打坐,在音乐中沉溺,在文字间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