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元宵节,我醉了关公

2024-02-25文化

#微头条首发挑战赛# #天南地北过大年#

家乡有元宵节,好像又没有元宵节。

小时候,正月十五叫「完年」。早晨,家家户户吃早饭后都会放一挂长长的鞭炮,算是把年送走了。

在我老家怀宁县,正月十五的晚上还有一个游戏叫「送茅狗」。吃完晚饭后,一个村子里的人都集中到祠堂门口,由族长放一挂鞭炮,然后全村的男人都出动,有人敲锣,有人打鼓,有人打着火把,有人打着灯笼,还有人拿着一段破碎的铁犁头,或者是一段铁锹,用锤子在上面敲着,当然也有拿洋铁桶敲打的,总之,只要发出声响即可。

在族长的一声号令之下,大家一起敲打着呼喊着从村口往附近的山上跑。大意是,把茅狗从村子里赶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茅狗究竟是指什么?财狼、黄鼠狼,或者一切破坏庄稼、伤害家禽家畜的坏东西,也有可能包括霉运气或者不洁的东西。

大人们往前冲的时候,小孩子们打着纸糊的灯笼跟在后面,最多的时候,在田埂上能形成一条长约一里的带亮光的队伍。读书的时候,听到别的地方有社火表演,不知道,「送茅狗」算不算家乡的社火了?

可能不算的,因为,我们还听过黄梅戏【闹元宵】【观花灯】,既然是家乡的戏种,说明家乡有些地方在正月十五之夜有更加精彩和热闹的活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知道辛弃疾是否到过我的家乡?估计花灯之夜,村镇地头也是笑语盈盈,没有宝马香车,鱼龙夜舞一定是有的,灯火阑珊处,提着灯笼相约的年轻男女,也会倾诉当年的爱情故事。

读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家乡过元宵节了。估计家乡也没有元宵节了,因为,每年初八之前,村里能外出的人差不多都踏上了谋生的他乡之途。也许家乡「90后」的人听到「送茅狗」这个词都会感觉异常新鲜。

在我们童年时期,灯笼不仅仅是孩童过年时段的礼物,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照明工具,在家里是光亮,在野外就是一盏灯。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回老家,叔叔特意送了我一只红灯笼,我知道他的寓意,那是在给我照亮前行的人生路。一晃,几十年的人生路就这么走过来了。

元宵节快成为遗忘的记忆了,近些年,网络上开始文化复兴。

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开始兴起文化复古,有些接近失传的一些民间活动,又开始大放光彩。比如广东佛山一带的舞狮、潮汕那边的英歌舞,湛江地区的一些滚刺床和刺穿脸颊、广西那边的身体挂鞭炮、还有一些地方的上刀山火海、钉锤敲背,湖北一些地方的民间杂耍之类的,都非常热闹。最热闹的,还有福建的神游活动,场面也非常大。这些活动里面大部分还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个别的掺和了迷信色彩。

除了南方的庆祝活动,北方很多地方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火表演。相较起来,南方的重视艺术性和技术性,北方的社火更在意群众性。

大年初四,西北的朋友就给我发来社区举办的社火表演。我一直持续地欣赏着,直到看见醉关公,我的情感被完全地调动了起来。

关公在中国民间享有崇高的威望,因为他的忠孝仁义威武,很多地方都建有关帝庙,关公被供奉为「帝王」的地位,以期他能保卫一方平安。佛家寺庙里的「伽蓝殿」里供奉了关公,到家的财神庙里供奉了关公,过年期间去东北的赫图阿拉城,发现那里也供奉了关公,由此可见,关公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原地区,甚至波及到满族的发源地。

我被感动的还是兰州社火上的醉关公,他站在两米的高跷上,穿着戏服,手持青龙偃月刀,不停地接受围观群众递过来的白酒,一天下来据说要喝三四瓶高度白酒,可那个演员「小林子」据说平实滴酒不沾。也许只有在他喝酒之后,关公才好上他的身体。他踉踉跄跄,可那是活脱脱的一个关老爷的样子。

当年迈的爷爷抱着弱小的孙子,当绝望的母亲抱着重病的孩子,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关老爷身上的时候,人们都盼望着关老爷在世,给绝望中的人以希望。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是最朴素的祈求。也许这是不喝酒的「小林子」能豪饮的动力,他希望关老爷附体,他希望苍天有灵。

当视频播放的时刻,我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拎上一瓶酒,敬关老爷!可我没有这个机会,只能在家隔空恭敬,祝愿关老爷及一切大神能福佑人间苍生!

也不知道喝了多久,耳边突然响起父母亲曾经非常喜欢听的【夫妻观灯】: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手捧莲花灯一盏;

二家有喜,三盏灯;

三元及第,灯四盏;

四季如意,五盏灯;

五子登科,灯六盏;

六六大顺,七盏灯;

七子团圆,灯八盏;

八仙过海,九盏灯;

九龙盘柱,灯十盏;

十全十美满堂红。

那年正月,我和父亲母亲回老家过的正月十五,叔叔送我的红灯笼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捧回了家,灯笼一直挂在屋拐的三角书橱上,虽然一直没有点亮,可它一直把我送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