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河北小伙放弃铁饭碗花13年,救活失传千年传承,全世界仅他一人会

2024-02-11文化

前言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晨晨不爱吃豆腐c

编辑/晨晨不爱吃豆腐c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不光体现在我们的文化底蕴上,在我们世界各地还有着非常多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东西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文献或者是手艺都遗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而「龙鳞装」就是其中一个,龙鳞装是一种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书籍在合起来的时候和普通的书籍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展开的时候书页却能呈现出相互错落的形式, 就好像是「鳞片」堆叠起来一样,所以顾名思义叫做「龙鳞装」。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精妙的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只停留在记载上,没有人能够复刻出来,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河北小伙花了整整13年, 将这种技术重现于世,填补了「龙鳞装」历史的空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龙鳞装

装订技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史,直到今天有些技术我们依然还在沿用,装订的手段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种,比如刚开始的简策装, 主要是用竹片和木片组成的文献材料,也就是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竹简,使用的就是简策装。

后来造纸技术的普及,装订的手段也在慢慢演变,后来出现了卷轴装、龙鳞装、蝴蝶装等等,其中龙鳞装出现的时间根据学者推断, 应该是古代书籍从卷轴过渡到册页时期出现的一种装订手段。

但是因为龙鳞装极其繁琐和复杂,再加上历史上的种种因素,龙鳞装并没有一直活跃在历史之中,甚至到后来一直是处于一种失传的状态,虽然技术失传, 但是关于龙鳞装的书册在我国的故宫博物院还是有保留的。

而这个书册背后还有一个故事,相传那是1924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被逃离紫禁城的时候,带走了很多的宝贝, 其中就有一本书叫做【刊谬补缺切韵】,这本书用的就是龙鳞装,后来这本书被故宫博物院追回成为了历史孤本。

后续也一直保存在故宫之中,很少对外展览,一来是书籍这种文物不好保存,二来是这种装订形式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无数的考古学者都指望这这一个「孤本」再现曾经龙鳞装的辉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愿望终于被实现了,只不过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并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一名普通的河北小伙。

这名河北小伙叫做张晓栋,如果它按照父母的规划的话,本来他这一辈子估计都不会和龙鳞装有任何的瓜葛,但是人生总是奇妙的, 可能就是一个点,也可能就是一个启发,他就能深深地爱上某一个事物。

张晓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契机,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虽然是工人,但是家里的老一辈有知识分子,家里有很多以前的古籍, 年幼的张晓栋在老家的时候经常会翻看这些书籍,刚开始的时候张晓栋并看不懂书里讲的是什么。

但是好在可以让家里的老人讲给他听,对此张晓栋一直乐此不疲,到了上学的年纪之后,张晓栋的阅读水平和看书的水平远超同龄人, 当同龄人还在看一些漫画书或者是童话故事的时候,在他的书包里总能找到一些有名的散文集。

他的性格也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活泼,张晓栋从小就非常文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他很喜欢一个人端着一本书慢慢地品鉴, 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家里的人也非常支持孩子的这个兴趣。

只要孩子说想看什么书,基本上第二天就能得到满足,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让张晓栋从小的学习成绩很好,长大后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本以为他会选择和文学相关的大学专业,但是他并没有。

可能是因为家里的原因,也可能是他觉得看书就是自己的兴趣,他并不想把这个兴趣变成自己的职业,他顺利地考上了沈阳航空大学, 在这个期间里,他还是一直保持着看书的习惯,只不过这次他对看书的点有了转变。

以前他看书总是喜欢书里讲的内容,后来他开始好奇书籍是怎么制作和装订的,这种转变真的是很奇怪了,这就好比一个美食家,他不关注饭菜的可口程度, 而是开始研究起来装食物的盘子。

不过在此为止,这都属于他的个人兴趣,张晓栋从沈阳航空大学毕业后,很顺利地找到了对口的工作,这份工作在外人看来那就是铁饭碗,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高度,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张晓栋并没有干很久,就向自己的上级提交了离职申请。

按照他的说法是在这份工作中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太喜欢书籍了,太喜欢研究书籍的装订方式了,本来这个东西应该永远是他的一个兴趣爱好, 但是他从现在的科技发展中看到了危机。

因为现在的科技发展,让书籍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以前人们看书都是去购买实体版,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电子书慢慢成为了主流, 这让很多出版社不得不进行转型,从而去顺应市场的发展。

这是历史的一种必然,那么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书籍的装订形式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以前的装订方式很有可能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所以他决定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来到了北京闯荡。

人才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他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家书籍印刷协会当中的一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好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在这种氛围之下,他接触到了「龙鳞装」这种已经失传的装订方式。

他在电视上看到这种装订手段的第一眼就被古人的智慧给惊艳到了,在他的认知中,从来没有任何一种的装订形式能够达到龙鳞装的艺术美感, 但是同时他也感到非常遗憾,因为这种方式已经失传了。

但是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他决定自己重现这种古老的技术,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网络上各种收集龙鳞装的材料和文本, 遇到问题他就会去专门请教一下研究这方面的国学大师。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不管是材料还是这个过程,首先就是太消耗时间,如果把这个工作只看成一个兴趣爱好来说,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他除了工作时间以外,但凡有空余时间都会钻研到研究龙鳞装的事情之中。

他的工资虽然不算很低,但是想要再现龙鳞装,则需要很多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每一个都不便宜,因为是实验,有无数次在制作工程中, 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让几个月的努力功亏一篑。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经济资源和时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张晓栋硬是用了整整13年,终于将其复刻了下来,当他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 作品并不是很多,只有7本,但是这7本却花费了他整整13年的心血。

后来他的技术成熟后,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经验的作品,并且他还融入了其他的装订技术进行优化,他的成就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他也成为了如今唯一一个由官方认定的「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参考信息来源

限时特展!原来你是这样的「龙鳞装」!终于看懂了……